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启幕“牧元安粮3万吨项目量产”成焦点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12日 18:11 0 aa


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启幕“牧元安粮3万吨项目量产”成焦点

白河之滨,医圣故里,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与产业领袖今日齐聚南阳建业森林半岛假日酒店,一场关乎未来农业、医药与材料的技术革命正在这座中原城市酝酿。

7月12日上午,南阳建业森林半岛假日酒店中原厅内,近千个座位座无虚席。宽敞明亮的无柱宴会厅里,回荡着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前沿思想碰撞。

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启幕“牧元安粮3万吨项目量产”成焦点

“生物智造·豫见未来——2025南阳合成生物产业大会”在此盛大开幕,这是河南省首次举办合成生物领域最高规格的全国性产业大会。

会上,来自牧原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展示着一组数据,其首个产业化项目——牧元安粮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项目已实现量产。

医圣故里的产业蜕变,南阳凭什么?

南阳,这座拥有医圣张仲景文化基因的城市,正悄然进行一场产业蜕变。当全国两会期间南阳市委书记王智慧提出将合成生物列为南阳新赛道时,许多人还在质疑这座农业大市的科技转型能力。

质疑声很快被坚实的产业基础打破。南阳拥有牧原集团——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其对合成氨基酸替代豆粕的年需求量达十万吨级。这种强大的产业需求与西湖大学顶尖科研力量的结合,催生了牧原实验室这一创新引擎。

今年4月,南阳已成功举办“生物医药与生物制造高端论坛”,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余所顶尖高校的权威专家齐聚南阳师范学院科技楼。

当时,时任宛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的贾岩龙教授就在报告中指出,南阳正搭建高层次的生物医药领域交流合作平台。

短短三个月后,南阳再次迎来合成生物产业盛会,其背后是河南省将生物制造列为新质生产力核心的战略布局。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河南拥有深厚的生物制造基础和完整的食品农牧产业链,为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景。

三大赛道与两会声音,产业变革正当时

本次大会聚焦未来食品、生物基材料、医药健康三大主题,这些领域正在合成生物技术的催化下发生根本性变革。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生物制造已成为高频热词。多达7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门为这一产业发声。其中,蒙牛集团研发总监史玉东的关注点极具代表性——他直指以HMOs(母乳低聚糖)为代表的生物合成食品配料面临的审批困境。

“不同企业生产同一配料使用的遗传修饰微生物各不相同,其安全性审查需要各自进行,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史玉东在两会的发言点明了行业痛点。

同样来自产业一线的樊振——央企中国医药旗下天方药业副总经理,则关注生物合成药品审批缺乏专属通道的问题。今年1月,他所在企业承担的莽草酸生物合成平台取得重要进展,该产物是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的主要原料。

这些两会声音直接呼应了本次大会的核心议题:如何打通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最后一公里”。

牧原样本,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实践

牧原实验室作为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之一,提供了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

该实验室由河南省重点建设,依托西湖大学顶尖科研力量和牧原集团产业需求,形成“三位一体”的创新架构。其首个转化成果——牧元安粮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项目,已实现量产,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焦点。

这一成果意义重大。合成生物技术替代传统豆粕饲料,不仅大幅降低养殖成本,还能减少大豆进口依赖,重塑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

南阳的探索不止于此。本次大会的协办单位中,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公司的参与揭示了跨区域产业协同的新模式。这家来自长三角的科技企业,正将其合成生物技术嫁接到河南的农业产业链上。

“牧原的案例证明,龙头企业+顶尖学府+政府支持的‘铁三角’模式,是突破合成生物产业化瓶颈的有效路径。”一位与会专家在小组讨论中表示。

瓶颈与突破,产业化之路如何走通

尽管前景光明,合成生物的产业化仍面临多重障碍。本次大会特别设置的“未来产业展望”环节,直面这些挑战。

审批机制滞后首当其冲。无论是食品领域的HMOs还是医药领域的生物合成药物,都面临审查流程复杂、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天方药业副总樊振在两会提案中呼吁的“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在本次大会得到多位专家响应。

学科交叉人才断层是另一大瓶颈。合成生物学本质是汇聚生物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融合科学,但目前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对此,大会特设人才论坛,探讨如何建立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项目的耐心不足同样制约产业化进程。一位风险投资人在会间交流时坦言 :“合成生物项目研发周期长,资本更倾向于短期见效的项目。我们需要建立更专业的估值体系和退出机制。”

针对这些瓶颈,南阳正在探索解决方案。市委书记王智慧在全国两会时已明确表示,南阳将“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争取一批科技成果在南阳转化落地”。

未来已来,生物制造的南阳愿景

透过本次大会可一览南阳这座城市的产业图景——一边是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一边是代表未来的合成生物产业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此交融。

南阳市的雄心不止于一场盛会。市委书记王智慧在全国两会发言时已描绘清晰蓝图,南阳将“全力打造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这一目标正逐步实现。常德市委书记罗毅君在今年两会上透露,仅常德市已有合成生物制造相关企业35家,产值达125亿元。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南阳凭借牧原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和牧原集团的产业规模,完全有能力实现更大突破。

大会期间,参会专家将专程参观位于南阳的合成生物产业化基地。在年产3万吨的牧元安粮生产车间,微生物发酵罐代替了传统种植业,将葡萄糖转化为动物必需的氨基酸。这种生产方式颠覆了人们对农业的认知。

7月13日,大会将发布南阳合成生物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勾勒出中原生物制造新高地的建设路径。医圣故里的白河水,正见证着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