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数字+贸易”带来哪些新变化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5日 13:25 1 aa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达到1.5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3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不断拓展贸易新空间。具体而言,数贸融合带来多方面新变化。

其一,拓展贸易边界,电子商务平台让企业直接对接全球消费者,打破了传统贸易的地域限制,数据和以数据形式存在的产品服务也变成重要交易对象,扩大了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范围。其二,创新贸易模式,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能够实现贸易供需精准对接,促进全球工厂的跨境直采,推动了数字服务贸易模式发展。其三,促进贸易便利化,数字技术与传统贸易各环节融合渗透,如AI驱动虚拟试衣间、智能客服和动态定价系统,在满足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大幅提升贸易效率并降低贸易成本,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国际支付平台,保障了交易的顺畅和安全。其四,赋能贸易主体,中小微企业无需搭建庞大的线下渠道、依赖传统外贸中间商,即能开展对外贸易,拥有技术知识优势的轻资产贸易主体,也可以通过数字平台进行服务贸易。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新形态,在我国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推动,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方面已形成显著竞争力,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保障。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到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贸融合的国际交流不断深化,为数字贸易供需对接和国际市场开拓提供了重要平台。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大力推动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字贸易示范区等开放区域建设,我国开展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为广纳数字贸易国内外资源、集聚数字贸易企业、探索数字贸易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创造新动能。

各地推动数贸融合取得明显进展。比如,北京打造“京贸兴”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赋能“银行、企业、监管、地方”四大服务主体,构建多方协同的贸易数字化服务体系;深圳农行与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创新数字货币支付方式,通过货币桥系统进行跨境贸易支付,将传统贸易跨境汇款1天至3天的时限缩短到全程仅需10秒,有效提升了支付效率;浙江义乌的外贸企业用AI工具一键生成多语种商品视频,直接对话全球客户,提升体验的同时方便了供需对接。

数字贸易已成为各国经贸竞争的新焦点,促进数字技术和国际贸易融合,强化数字化时代的赋能和创新作用,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是我国实现贸易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抢占全球贸易新制高点的关键。

在顶层设计方面,出台数字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支持数字贸易发展的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放宽数字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建设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布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发展云计算、边缘计算,为贸易数据处理提供强大算力支撑。打造有利于数贸融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构建能够平衡自身利益和国际规则的数字贸易规制体系,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接轨,强化数字贸易领域立法,完善跨境电商法律法规。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构建多层次数据跨境流动安全防护体系,建立高效便捷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便利企业数据合规出境,让数据在流动中增值,促进跨境电子交易。

在产业和平台层面,培育和完善综合性数字贸易平台,整合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数字营销、信用担保等平台功能,推动供应链实现数字化协同,实现上下游企业间订单、库存、生产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协同,提升整个跨国供应链的效率和韧性,推广区块链技术,建立可靠的商品溯源体系,增强国际信任。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云计算等领域,重点培育数字贸易龙头企业,支持数字研发和数字贸易品牌企业发展,着力打造能够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数字贸易链主企业,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作者蓝庆新 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经济日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