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喊了这么多年“算力自由”,如今却卡在了最现实的问题上--电不够用了。当所有人还在为传统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头疼时,中国在上海海域搞了个大动作:...
2025-10-05 0
全球人工智能喊了这么多年“算力自由”,如今却卡在了最现实的问题上--电不够用了。
当所有人还在为传统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头疼时,中国在上海海域搞了个大动作:把服务器沉进海底,靠海水降温直接砍掉90%的制冷能耗。
这波操作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可能彻底改写数据中心的游戏规则。
先看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费会从2024年的460太瓦时,一路飙到2030年的1000太瓦时,这相当于整个日本一年的用电量。
更关键的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占比会从现在的15%涨到50%,也就是说,未来一半的电都要喂给AI。
可传统数据中心早就扛不住了,单是冷却系统就占了总能耗的40%到50%,相当于给服务器装了个“电老虎”外挂。
比如谷歌2023年用了56.8亿加仑水给数据中心降温,比前一年多耗20%;微软的数据中心用水量也跟着涨,一边耗电一边耗水,既不环保又不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把服务器沉海底的思路,简直是把“电老虎”关进了天然冰箱。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海底又潮又压,服务器沉下去不就成“海鲜”了?但这个项目的巧思,恰恰藏在对传统技术的颠覆里。
工作人员把服务器装进密封的海底舱体,直接用海水的低温散热,连传统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都省了。
据项目负责人透露,光制冷能耗就降了90%,而且97%的电来自附近的海上风电场,基本实现零碳排放。
这背后最关键的,是海水的“恒温天赋”,海洋深度超过10米后,水温常年稳定在2摄氏度到15摄氏度,刚好是服务器最爱的散热环境。
反观传统数据中心,得费大力气把室温控制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单这一步就耗掉30%到40%的电。
打个比方,就像夏天有人靠空调降温,有人直接泡在恒温泳池里,后者既省电又省心,当然海底环境对设备的要求极高,密封和防腐是两大难关。
项目团队用了特殊的密封材料和防护技术,确保服务器在海水里长期稳定运行,再通过光纤电缆和陆地无缝连接,数据传输速度一点没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海底空间比陆地宽裕多了,想加模块就加模块,不用像内陆数据中心那样抢土地。
比如沿海的一线城市,土地成本寸土寸金,把数据中心沉海底,相当于在“水下”开辟了新空间,既不占用地表,又能靠近算力需求旺盛的区域。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中国首创,微软2018年就在苏格兰搞过“Project Natick”海底数据中心试验。
但区别在于,中国的项目更注重“实用”和“可持续”,不是只做个试验就停手,而是直接和海上风电绑定,形成“发电-制冷-算力”的闭环,这才是能大规模推广的关键。
现在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困局已经很明显了,美国2023年数据中心耗了176太瓦时电,占全国总消费的4.4%,相当于排了1.05亿吨二氧化碳,而且2026年这个比例可能超过6%。
说白了,再这么耗下去,就算有再多算力需求,也得被“电荒”卡住脖子,中国的海底数据中心刚好踩中了这个痛点。
它不止是省了电,还彻底不用淡水,要知道传统数据中心降温靠浇水,而全球淡水资源本就紧张,这波操作等于同时解决了“耗电”和“耗水”两个难题。
对企业来说,成本也降了不少,传统数据中心60%到70%的运营成本是电费,制冷又占大头,现在制冷能耗砍了90%,等于直接把运营成本的“半壁江山”给削了。
要是在上海、深圳这种土地贵的城市,海底数据中心还能省掉土地成本,性价比一下就上来了。
举个直观的例子,某互联网公司在沿海城市建传统数据中心,光土地和空调系统的投入就占了总投资的30%,运营后每月电费超百万。
如果换成海底数据中心,土地成本省了,电费至少能少花一半,长期下来能省出好几套服务器的钱。
这种成本优势,在未来AI算力竞争里,就是实打实的底气,但这波海底数据中心的操作,可能会让全球数据中心的布局彻底变样。
以前大家都把数据中心建在内陆,比如美国弗吉尼亚州、爱尔兰都柏林,无非是看中内陆土地便宜、电力稳定。
但现在不一样了,海底数据中心让沿海地区重新有了优势,靠近港口、方便连接海上风电,还能靠近经济发达、算力需求大的城市,比如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地方,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算力高地”。
对中国科技企业来说,这更是个抢跑的机会,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这些玩家,如果能先把海底数据中心的技术用起来,在全球云计算市场里就有了两张王牌:一是成本低,二是够环保。
现在全球都在推“碳中和”,客户选云服务时,肯定更倾向于能耗低、碳排放少的,中国企业靠这波技术,说不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多拿不少订单。
更有意思的是,海底数据中心还能带动一串产业,海洋工程要设计舱体,材料企业要研发密封防腐材料,海底光缆要升级,海上风电要配套,相当于把“海洋经济”和“数字经济”拧在了一起。
比如海上风电场以前可能担心电用不完,现在能直接给海底数据中心供电,既提高了风电利用率,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用电成本,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问题也不能忽视,海底设施涉及海域使用权,得和环保、海洋法等政策磨合;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企业的技术不兼容,会影响大规模推广。
而且海底维护比陆地麻烦,万一服务器出问题,潜水员或水下机器人维修的成本和难度都不低,这些都是接下来要解决的坎。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这波海底数据中心的探索,已经走在了前面,当全球还在为数据中心的能源问题焦头烂额时,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的方向。
未来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海底数据中心可能会像现在的基站一样普遍,而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早期积累,会让我们在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的竞争里,牢牢握住主动权。
毕竟,谁先解决了“算力”和“能源”的矛盾,谁就能在AI时代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更远。
相关文章
全球人工智能喊了这么多年“算力自由”,如今却卡在了最现实的问题上--电不够用了。当所有人还在为传统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头疼时,中国在上海海域搞了个大动作:...
2025-10-05 0
机器人在口腔智能医疗领域又“立功”啦!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传来消息:该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铱民团队研发的自主式口腔多功能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一...
2025-10-05 0
10月4日,记者从四川科技馆获悉,由国家航天局探月及航天工程中心与四川科技馆联合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主题展览,已于本月正式来到四川...
2025-10-05 0
咱今天要聊的,是3D重建领域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突破,现在3DGaussianSplatting技术正火,尤其是前馈式的,眼看着就要大规模产业化了。可原来...
2025-10-05 0
你是否有这般感受,手机厂商每年均称电池技术有进步,可依旧得一天充一次电,若玩会儿游戏,下午就得寻觅充电宝。这并非你感觉有误,因为手机的功能与软件确实愈...
2025-10-05 0
小程序雀神麻将插件开挂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微下载使用。 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必...
2025-10-05 9
过去一周,是谁在用AI产出爆款,或围绕AI创作好玩有趣的内容?欢迎来到“AI新榜”推出的「AI一周热门」栏目。结合新榜数据以及内容新鲜度、话题...
2025-10-05 13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
2025-10-05 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