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AI科技 2025年10月08日 01:45 0 admin

来源:【宁夏日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重构着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创新趋势2025》报告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正呈现出转型数字化与国际一体化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为职业教育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在积极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二者彼此推动、协同发展。

在此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敏锐察觉到了这一发展机遇,积极着手整合AI技术资源,展开了一系列颇具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打造“中国—东盟AI职教联盟”,为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株洲科技职业学院携手科大讯飞共建国际化人工智能学院,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可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院校以技术为纽带,构建起了“教学—产业—文化”三维融合的国际化教育新生态,为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AI技术驱动高职教育国际化模式重构

在教学主体方面,AI技术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进一步转变。在AI技术驱动下,教师由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框架设计师”。例如,教师可通过AI辅助工具,高效优化教学设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考及跨文化理解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及启发性的学习体验。

在课程建设方面,AI技术促进了课程体系的持续创新。例如,株洲科技职业学院与企业展开联合,打造了“岗课赛证”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把国内人工智能教育标准同海外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市场的具体需求等融入到具体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学习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教学场域方面,AI技术实现了教学场域的有效延伸。例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借助DeepSeek本地化部署,成功搭建起“本地知识库+智能助教”系统,可支持多语言交互的学习辅导,学生得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这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为跨境教育营造出了泛在化的智能环境,使学生能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发挥人工智能对高职国际化教学的赋能作用

产教双师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还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当下部分教师欠缺AI技能及国际化教学经验,难以契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对此,一方面,可实施“教师AI能力提升工程”,让教职工参加AI工具应用相关培训,以此提升AI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启动“双师赋能计划”,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授课,为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并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实践,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生产流程,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存在主导教育AI工具市场的情况,容易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教育公平性。从数据安全与伦理方面来看,跨境数据流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给予格外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可以积极推进开源算法库的建设,促使教育AI技术实现共享与创新,避免技术垄断;可搭建透明化框架,加强对数据安全和伦理问题的监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构建人文素养与AI技术并重的课程体系,以此化解文化冲突,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在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格局中,中国高职教育已实现了从标准接受者到方案输出者的华丽转身。未来,高职教育的国际化竞争,必将是技术赋能深度与人文融合高度的双重较量。那些率先在AI伦理框架内构建“技术赋能+文化共生”生态的院校,将在全球职教新图景中占据价值制高点,引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潮流。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人工智能视域下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5CZY019〉阶段性成果)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