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拥抱并扩展企业软件人工智能正在以比许多支持者预测的更快速度改变软件世界。本周,我们看到几家大公司采取重大举措,利用AI来变革——让我们称之为拥抱和...
2025-10-11 0
尼康为无反相机“Z系列”打造的可更换镜头“NIKKOR Z镜头”,推出了全新型号“NIKKOR Z 24-120mm f/4 S”。该镜头作为尼康经典标准变焦镜头的Z卡口版本,能从24mm广角端到120mm中长焦端的整个变焦范围,均以F4最大光圈覆盖,此次便为大家带来简单的评测。
“NIKKOR Z 24-120mm f/4 S”核心特点
- 覆盖24-120mm焦距,专为Z卡口设计的标准变焦镜头
- 隶属于“NIKKOR Z镜头”中性能顶尖的“S-Line”(S系列)产品线
- 最大光圈值:全变焦范围恒定F4
- 镜头结构:13组16片(含3片ED镜片、1片ED非球面镜片、3片非球面镜片)
- 最短拍摄距离(最大拍摄倍率):全变焦范围0.35米(0.39倍)
- 出色的抗逆光性能(搭载阿迩涅奥镀膜/纳米结晶镀膜)
- 光圈叶片数量:9片(圆形光圈)
- 对焦时镜头全长不变的内对焦(IF)设计
- 采用STM(步进电机)的“多重对焦系统”自动对焦机构
- 优化对焦呼吸效应,兼顾视频拍摄需求的设计
- 卓越的防尘防滴性能,镜头最前端镜片采用氟镀膜
- 滤镜直径:77毫米
- 尺寸:约84(最大直径)×118(全长)毫米
- 重量:约630克
该镜头在24mm至120mm的整个焦距范围内,最大光圈恒定为F4。具备这一规格且长期畅销的镜头,正是2010年9月推出的F卡口版本“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其长焦端延伸至120mm的特性,是其他恒定F4光圈标准变焦镜头所不具备的优势。作为一款能从广角到中长焦广泛覆盖的实用变焦镜头,它在F卡口变焦镜头中格外受欢迎。
而“NIKKOR Z 24-120mm f/4 S”,便是这款“24-120mm F4变焦镜头”的Z卡口版本。由于它隶属于“NIKKOR Z镜头”中性能顶尖的“S-Line”系列,因此在高画质表现上更值得期待。
(镜头尺寸约为84(最大直径)×118毫米(以镜头卡口基准面至镜头前端计算),重量约630克。镜头设计上,变焦环内侧设有对焦环,外侧则配备控制环——该控制环为无档位设计,可分配光圈值、曝光补偿、感光度等功能。)
(镜头切换至长焦端时,镜筒会伸出约5.5厘米。镜筒左侧设有L-Fn(自定义功能)按钮与对焦模式切换开关。)
在备受关注的画质方面,该镜头通过采用包含3片ED镜片、1片ED非球面镜片在内的13组16片镜头结构,以及能高精度控制多个自动对焦驱动单元的“多重对焦系统”等技术,从近距离到无限远均能校正轴向色差,在全变焦范围、最大光圈下实现高分辨率。同时,镜头对画面边缘的各类像差也进行了有效抑制,用户可体验到“S-Line”系列镜头独有的细腻成像效果。
其近摄性能同样出色,全变焦范围的最短拍摄距离均为0.35米。相比F卡口版本全变焦范围0.45米的最短拍摄距离,新款镜头能更贴近被摄体10厘米,这一提升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将花卉、昆虫等被摄体拍得更大,在桌面摄影等无法保证充足拍摄距离的场景中,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随着最短拍摄距离的缩短,最大拍摄倍率也从0.23倍提升至0.39倍。
(左侧为“NIKKOR Z 24-120mm f/4 S”,右侧为“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NIKKOR Z 24-120mm f/4 S”虽全长更长,但机身更纤薄,重量也减轻了约80克。)
1.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4,快门速度:1/1000秒,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自然光,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标准,格式:JPEG
2.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86mm,光圈:F4,快门速度:1/640秒,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自然光,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弱,格式:JPEG
3.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120mm,光圈:F4,快门速度:1/125秒,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自然光,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关闭,格式:JPEG
4.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8,快门速度:1/10秒,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自然光,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关闭,格式:JPEG
5.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61mm,光圈:F8,快门速度:1/10秒,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自然光,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弱,格式:JPEG
6.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11,快门速度:1/60秒,感光度:ISO64,白平衡:自动自然光,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弱,格式:JPEG
7.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24mm,光圈:F4,快门速度:1/5秒,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晴天,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关闭,格式:JPEG
8. 相机:Z 7II,镜头:NIKKOR Z 24-120mm f/4 S,焦距:120mm,光圈:F5.6,快门速度:1/20秒,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晴天,图像控制:标准,动态D-Lighting:强,格式:JPEG
首先最直观的优势便是高分辨率。即使在最大光圈下,轴向色差也被抑制得十分彻底——即便在强光反射这种对镜头考验极大的场景中,以最大光圈拍摄,对焦区域前后也几乎看不到色渗现象。画面边缘在最大光圈下同样保持着高解析力,且在接近最短拍摄距离时,对焦位置也能保持足够的锐度。
通常,标准变焦镜头或高倍率变焦镜头容易出现长焦端画质下降的问题,而这款镜头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令人印象深刻——从24mm到120mm的全焦距范围,成像都极为锐利,甚至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款覆盖24-120mm焦距的标准变焦镜头。
此外,由于镜头对轮廓色边的抑制效果出色,焦外成像也显得较为干净。抗逆光性能虽称不上完美,但作为一款覆盖24-120mm焦距的标准变焦镜头,其表现已处于较高水平。当太阳直接进入画面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鬼影和眩光,但只要调整角度避免光线直射镜头,明显的鬼影便能基本消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STM(步进电机),镜头的自动对焦运行极为安静;同时,纤薄的镜筒设计也让操控更加顺手。与F卡口版本“AF-S NIKKOR 24-120mm f/4G ED VR”相比,新款镜头的握持感更佳,变焦环等操作部件也更易于操控,整体使用体验更为舒适,能让用户更轻松地持续拍摄。
需要注意的是,当安装该镜头时,为减少低速快门下的机构抖动,相机自定义菜单中的快门模式(自动、机械快门、电子前帘快门)会自动切换为“自动”模式。自动模式会根据拍摄场景自动切换机械快门与电子前帘快门,日常使用无明显不便,但无法手动切换机械快门或电子前帘快门。
恒定F4光圈的变焦镜头,除了具备“焦距变化时曝光参数易于控制”这一恒定最大光圈镜头的便利性外,相比恒定F2.8光圈的镜头,还具有更小巧轻便的优势,同时又能保证高画质表现。此外,与恒定F2.8光圈镜头相比,其价格更低,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这也是它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NIKKOR Z 24-120mm f/4 S”可以说是将恒定F4光圈变焦镜头的优势在Z卡口系统上发挥到极致的产品。它采用了比前代更纤薄、更轻便的镜筒设计,同时凭借“S-Line”系列变焦镜头的身份,搭载了顶尖的光学性能,画质实现了大幅提升。即便用户仅为追求画质而选择这款镜头,也一定会觉得物有所值。
相关文章
AI拥抱并扩展企业软件人工智能正在以比许多支持者预测的更快速度改变软件世界。本周,我们看到几家大公司采取重大举措,利用AI来变革——让我们称之为拥抱和...
2025-10-11 0
尼康为无反相机“Z系列”打造的可更换镜头“NIKKOR Z镜头”,推出了全新型号“NIKKOR Z 24-120mm f/4 S”。该镜头作为尼康经典...
2025-10-11 0
不少人应该知道,三星在国内一直有一款叫做「心系天下」的超高端定制机,最早是采用翻盖设计,近年来则采用折叠屏设计。而就在刚刚,三星正式发布了全新的 W2...
2025-10-11 1
10月10日《宝可梦传说Z-A》预下载通道一打开,不少玩家已经在Switch前蹲守,可刚点进去就犯了难:存储空间不够、不知道预载后该做啥,更怕发售当天...
2025-10-11 0
在硬件配置日益趋同的旗舰市场,出众的工业设计,成为了一款产品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眼球的关键。即将在10月13日发布的vivo X300 Pro,以其...
2025-10-11 0
【CNMO科技消息】10月11日下午16时,三星官方成功举办“心系天下”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高端折叠屏手机三星W26。三星W26延续了心系天下系列尊贵...
2025-10-11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11 1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流击水的太仓点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日前又迎来喜讯由点石航空自主研发的E8发动机实现量产并完成首批2台交付市场,这将有效满足超音速作战的...
2025-10-1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