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的支持下,通过常规组织病理图像即可预测肿瘤患者基因突变情况,正在成为现实。10月11日,金域医学、腾讯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
2025-10-13 0
手术机器人缩短介入医生学习曲线,介入医学正从宏观人体进入细胞分子层面,未来放疗或像“傻瓜相机”一样“一键治愈”……放射介入以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为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放射介入医学的发展取得哪些新突破?当它与AI结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0月11日至12日,2025全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暨第十二届肿瘤微创介入与综合治疗学术会议·广东省医学会第七次介入医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羊城晚报记者前去探营,采访多位行内大咖,了解到放射介入医学发展的最新动向与前景展望。
未来放疗或像“傻瓜相机”一样“一键治愈”
“副作用大、做完掉光头发”——不少人对放疗的印象仍停留在三十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坦言:“精准放疗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问题。”他梳理了放疗的“四代进化史”:钴-60时代只能按“方框”野照射的粗放式放疗时代、三维适形调强的精确放疗时代、进入分子和基因水平的精准放疗时代,以及目前正处于的智慧放疗时代——人工智能自动勾画、在线自适应、质子/重离子布拉格峰精准爆破……把放疗推向“疗效最大化、损伤最小化”的第四极。
“技术迭代让放疗嵌入日常生活。”于金明院士举例:香港把加速器搬进购物中心,全女性医护团队值守,早期乳腺癌保乳患者下班顺路来做照射,10分钟完成,买菜回家第二天照常上班,“副反应轻到几乎感觉不到,彻底打破‘放疗=痛苦’的刻板印象。”
放疗早已不再是“手术无门才选”的候补,而是贯穿肿瘤全周期——对于早期肿瘤患者是“可替代手术的根治性手段”,对于局部晚期患者“可实现降期保器官”,而对于晚期寡转移患者,放疗结合免疫、靶向等治疗是实现治愈的核心手段之一。
“不过,这还只是智慧放疗的雏形。”于金明展望,5G远程、区块链质控、大数据预后预测将进一步融合,“我希望未来的放疗像傻瓜相机——医生按下快门,系统自动完成定位、勾画、质控等,实现‘一键拍照’式的自动化治疗。”
就在几天前,于金明院士当选为首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国际大使。他介绍,目前中国放疗在体量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每天常规放疗病人数、质子治疗病人数均为全球第一,巨大的病例池让任何新技术在中国都能快速落地、迭代。技术上与欧美并肩——国产加速器、质子等全线就位,“美国能做的我们都能做”;在两周前的斯坦福联合课堂上,于金明的专题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中国口头报告数量突破70篇,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在国际放疗舞台上,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发出中国声音,并把中国方案写进国际指南。”
介入医学正从人体器官组织进入细胞分子水平
作为大会执行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李家平教授指出,肿瘤介入是运用穿刺和导管技术将药物或器械直接作用于肿瘤内部的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微创、高效、副作用少、可重复”的显著优势。
他介绍,目前经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放射介入技术已成熟应用于肝癌、肺癌等多种恶性实体瘤的治疗。“肿瘤介入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支柱’,与内科肿瘤学、外科肿瘤学、放射肿瘤学共同构成核心治疗体系,并从有限的手术服务向深度参与癌症患者全程管理转变。”
谈及未来发展,李家平教授提出五大方向:一是精准介入肿瘤学,通过基因组学等实现个体化治疗;二是基因编辑技术与介入局部递送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三是免疫治疗与局部介入联合,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四是人工智能与影像导航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剂量;五是局部区域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比如经肝动脉治疗除了治疗原发性肝癌,还将在转移性肝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疾病中广泛应用;新型栓塞剂、放射性药物、载药纳米颗粒不断研发转化。
“介入医学正从人体器官组织水平向细胞分子水平精进,”李家平教授表示,“在器官组织层面,介入治疗主要与外科、化疗、放疗等联合。在细胞基因分子层面,介入治疗则更多地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相结合。例如,经皮或经动脉递送免疫制剂,如CAR-T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溶瘤病毒等,通过介入手段将这些制剂精准递送到肿瘤局部,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或者利用介入治疗创造有利于免疫治疗的微环境。所有这些进展与突破都将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手术机器人缩短介入医生学习曲线
放射介入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负责人,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辽宁省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钟红珊教授介绍,数字诊疗装备具备诊断或(和)治疗功能,比如CT、磁共振等,是已被大众熟知的数字诊断装备,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既是数字诊断装备也是治疗装备,它可在手术中实时显示影像,助力医生同步完成诊断与治疗,显著提升治疗的精准度与效率。近几年,在基础的数字诊疗装备之外,AI、影像组学等则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活力。钟红珊教授介绍,数字导航就是通过算法、采集图像,与图像重建,生成实时指引线,引导医生操作,可有效降低人为误差。
手术机器人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同样引人注目。在机器人辅助下,医生借助机械臂与CT扫描图像配准,能够完成高精度操作,同时减少辐射暴露。钟红珊教授介绍,对于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而言,他们凭借敏锐的影像感知和精湛的手上功夫,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手术,对手术机器人的依赖不大;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手术机器人就像一位贴心的“导师”,提供直观的操作引导,降低人为失误风险,缩短学习曲线,助力他们更快掌握手术技巧,提升手术的标准化和均质化水平。
当AI技术融入放射介入领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钟红珊教授介绍,她正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研究,AI能借助海量影像以及随访数据来建模,预测治疗效果,助力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下肢动脉闭塞为例,AI可依据病变特点(如钙化程度、狭窄范围、血流动力学参数)提前预判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不同手段的治疗效果,让医生摆脱主观判断的局限,制定更科学的方案,既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无论是AI、数字导航,还是手术机器人,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患者带来更安全、精准且经济的治疗体验。”
文|记者 陈辉图|医院提供
相关文章
在人工智能(AI)的支持下,通过常规组织病理图像即可预测肿瘤患者基因突变情况,正在成为现实。10月11日,金域医学、腾讯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
2025-10-13 0
10月11日,移动爱家生态合作论坛在广州市举行。作为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以“碳硅共生 合创Al+时代”为主题,聚焦前...
2025-10-13 0
手术机器人缩短介入医生学习曲线,介入医学正从宏观人体进入细胞分子层面,未来放疗或像“傻瓜相机”一样“一键治愈”……放射介入以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为...
2025-10-13 0
【CNMO科技消息】10月13日晚间,CNMO注意到,苹果CEO库克现身苹果App Store官方旗舰店直播间并宣布,苹果iPhone Air即将登陆...
2025-10-13 0
大象新闻记者 文梦雨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一家名为武汉欢之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里,该公司在高薪招募论文和文字编辑,岗位职责是根据文献资料和要求,完...
2025-10-13 0
来源:【新华传媒智库】10月12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式发布大食物安全治理与政策智能实验室数据库与云科研平台。该数据库与云科研平台是南京农业大...
2025-10-13 0
拥有2万余人的光电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吉林一号”海量遥感数据为农林、环保、文旅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2025-10-13 0
10月11日,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AI+”行动计划升级暨“AI+”生态联盟。作为央企AI“国家队”,该计划的...
2025-10-1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