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吉林铁路枢纽研究分析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2日 14:22 0 aa

1 引言

吉林铁路枢纽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承担着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铁路客货运任务,枢纽范围北至吉舒铁路金珠站,南至沈吉铁路马相屯站,东至长图铁路江密峰站,西至长图铁路孤店子站。

然而,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客货运量迅速增加,现有的铁路枢纽布局和技术设备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因此,本文对吉林铁路枢纽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造和发展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吉林铁路枢纽历史沿革

吉林铁路枢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标志着吉林铁路运输的开端;20世纪初,吉林逐渐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进入21世纪,吉林铁路枢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铁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吉林铁路枢纽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珲城际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吉林与长春、延吉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同时,吉林铁路枢纽的货运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吉林铁路枢纽在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

3 吉林铁路枢纽现状

3.1 概况

吉林铁路枢纽衔接沈阳、哈尔滨、长春、图们(珲春)这4个方向,长图线、长珲城铁路贯东西,沈吉、吉舒及龙丰等干支线从南北两侧引入,通过枢纽内的九江、九棋、金棋、南棋、马吉等联络线相互连接,形成了环形放射状枢纽。

枢纽在建沈吉线水害改线工程,远景规划两湖铁路及哈尔滨~吉林城际铁路。

枢纽内共有车站19个,其中吉林站为枢纽客运站,棋盘站为枢纽组编站,哈达湾站、龙潭山站和吉林北站为工业站,吉林西站为枢纽主要货运站,其他站为中间站与会让站,如图1所示。

吉林铁路枢纽研究分析

图 1 吉林铁路枢纽总布置示意图

3.2 客货运输组织

3.2.1 客运组织

吉林站为枢纽旅客列车主要办理站,其城际车场办理长珲城际动车组及哈大客专长途跨线动车组列车作业,普速车场办理既有长图线、沈吉线、吉舒线普速旅客列车作业。

3.2.2 货运组织

棋盘站为枢纽组站,哈达湾、龙潭山和吉林北站为工业站,吉林西为货运站,其他站为中间站、会让站。哈尔滨、沈阳地区间的车流主要经京哈线运行,吉林枢纽通过车流、地区车流主要为煤炭、石油等大宗货物,这部分货物尽量由装车地组织始发直达列车直接进入作业站而不在棋盘站解编,其他车流均进入棋盘站解编,与相邻技术作业站互编区段、摘挂和小运转列车。

4 吉林铁路枢纽存在的问题

4.1 设备技术落后

枢纽衔接干、支线技术标准低,能力紧张。既有沈吉线、长图线吉林至图们段、吉舒线均为单线内燃铁路,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短,牵引质量低,限制了运输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实现机车长交路,对区域铁路运输发展极为不利。

4.2 解编能力受限

棋盘编组站到发场、调车场大部分股道有效长850m,不满足开行5000t列车的需要。现状长图线、沈吉线组织5000t超轴列车,车站受到发线有效长限制,与路网衔接各线牵引质量不匹配,严重影响解编能力。车站各个分系统基本无信息共享,阻碍了编组站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4.3 货运布局分散

从吉林铁路枢纽主要货运站布局来看,现有货场在布局上站点较分散。枢纽办理货运作业的车站主要有哈达湾站、龙潭山站、吉林西站、吉林北站,货站规模小、设施落后,软硬件不能满足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

4.3 货运布局分散

从吉林铁路枢纽主要货运站布局来看,现有货场在布局上站点较分散。枢纽办理货运作业的车站主要有哈达湾站、龙潭山站、吉林西站、吉林北站,货站规模小、设施落后,软硬件不能满足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

5 吉林铁路枢纽发展规划

5.1 功能定位

根据《吉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吉林市未来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为建设长吉图发展带重要战略节点,融入东北亚发展格局;贯通哈大第二通道,对接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等区域;全面融入长春都市圈,加强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

吉林铁路枢纽作为铁路系统服务城市发展设的重要窗口,是吉林省通往各省的主要客货运通道,承担着辽、吉两省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与关内外物资交流的运输任务,是吉林东部与黑龙江哈尔滨及以远地区货物交流的重要通道,同时吉林枢纽是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在铁路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2 总体格局

结合地方及铁路规划,未来吉林铁路枢纽总体格局仍维持连接沈阳、哈尔滨、长春、图们(珲春)4个方向,衔接干支线铁路联络线与各铁路相互连接,形成"客内货外"环形放射状格局。吉林站为客运站,棋盘站为编组站,吉林北、哈达湾、龙潭山站为工业站,吉林西站为货运站。加快推进建设南三道等物流基地、两湖铁路、域内干支线路增二线及电气化改造项目,适时实施哈吉城际铁路建设。

5.3 发展建议

5.3.1 推进线路扩能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铁路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水平世界领先;实施既有线扩能改造,消除干线通道瓶颈,优化集装箱、快捷、重载等运输网。

既有线电气化扩能改造,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摊薄铁路运营成本,优化提升基础设施运输能力,适应国家能源发展及低碳环保战略要求,促进我国交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综上,结合运量增长规划沈吉、长图、吉舒及联络线增设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可实现机车长交路运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利于节能环保,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提高域内铁路竞争力,加快推进枢纽现代化铁路网建设。

5.3.2 优化解编系统

建议维持棋盘站为枢纽唯一编组站格局,站型为单向混合式二级三场。近期延长部分到发线、调车线有效长至1050m,远景结合运量增长改建编组站为双向二级四场。

同时,建议逐步实施棋盘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整合各种过程控制分系统,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从调度计划管理着手,实现编组站决策、优化、管理、调度、控制一体化,达到高度综合自动化的目的。

5.3.3 强化货运设备

《规划纲要》提出:发展集约高效的货运物流体系。合理布局枢纽内货运站,新建铁路物流基地,改建既有货运站并优化货运功能,更新货运设备。结合铁路、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分别在枢纽内沈吉线、长图线及吉舒线3条干线上规划物流基地,改建枢纽内接取送达网络,推进城市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统筹建设经营网点,形成覆盖广泛、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集装箱、商品汽车、零散快运等专业运输及口岸、冷链物流网络,为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南三道站规划新建二级综合物流基地,作为枢纽内主要货运站,主要承担集装箱、快运、农产品、汽车零配件等铁路物流配送功能。根据吉林市规划,金珠站范围属于工业功能片区,主要发展钢铁、冶金、机械、金属制品加工及精细化工等产业,水泥厂、造纸厂、铁合金厂将在规划年度搬迁到金珠工业片区,搬迁企业专用线均在金珠站接轨,该站将承接哈达湾站转移过来的企业专用线运量,车站货运量将大幅上升,成为域内重要物流基地。

孤店子站附近规划建设的铁路物流园区是集装箱、建材等大宗货物办理货场,将成为区域融入欧亚的对外开放新平台。将吉林西站改扩建为物流基地,承担枢纽内的冷链运输和城市居民快消品配送功能。同时,对吉林北站、新九站、龙潭山站及哈达湾站进行改扩建,服务城市发展及企业需要。物流基地规划建议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基地规划建议

吉林铁路枢纽研究分析

5.3.4 实现站城融合

《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快捷融合的城际和市域铁路网,构建多层次、大容量、通勤式、一体化的快捷轨道网,服务公交化便捷通勤出行。构筑一体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枢纽。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建设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货运枢纽,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城市配送体系以及多式联运、换装转运体系,提升货运场站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货运枢纽向现代综合物流枢纽转型。

吉林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是吉林市城市交通大枢纽,是集铁路、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

根据《吉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市域规划实施5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将经由吉林站,实现铁路与地铁的无缝衔接,届时吉林站将发展成为快捷、高效、方便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吉林西站定位为城市物流服务中心,承担枢纽内的冷链运输和城市居民快消品配送功能。物流基地围绕铁路运输作业及货物品类确定物流作业空间布局,依托服务内容、对象及方式进行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及管理等功能紧密联系,以适应现代化综合物流基地管理运作模式。同时,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区域生产组织等生产经营活动,构建现代化城市综合物流服务中心。

6 结语

吉林铁路枢纽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其历史发展、现状分析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深入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吉林铁路枢纽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整体进程,也体现了吉林市在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2)当前吉林铁路枢纽在客货运输能力和区域经济贡献方面表现突出,但仍面临基础设施老化、发展缓慢、货运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

(3)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吉林铁路枢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政策方面。

本文为吉林铁路枢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战略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也为其他城市铁路枢纽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然而,铁路枢纽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铁路行业、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铁路枢纽与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及新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等问题,为铁路枢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转自《工程建设与设计》——吉林铁路枢纽研究分析,作者:胡研;仅用于学习分享,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