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AI科技 2025年10月14日 11:11 0 aa

最近看到个超酷的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西北大学的团队,在《科学・机器人》上发了篇论文。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他们搞出了个光遗传调控的神经肌肉驱动生物混合爬行机器人,简单说就是用活的生物组织当“大脑”,让机器人动起来,这可是“湿件”控制机器的关键一步。

大家可能对“湿件”有点陌生,其实它特指活的生物神经系统或者细胞组织,因为里面全是水分还有生命特质才叫这个名。

咱们平时见的机器人,不是靠硬件(物理躯体)就是软件(程序代码),但这个新机器人不一样,它多了“湿件”这个角色。

说实话,“湿件”这东西比硅基芯片厉害多了,天生就会自己组织、自己适应,还特别省电,不用写复杂代码就能处理信息、做出反应,这可是机器很难做到的。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这个机器人的“身体”是用3D打印做的,材料是PEGDA水凝胶。

本来想这支架可能就只是装细胞的,后来发现它设计特别巧,腿部不对称,能把肌肉的微小收缩变成机器人的定向爬行,这就是所谓的“结构智能”,跟咱们的骨骼决定身体形态和运动方式一个道理。

支架上还培育了俩核心“零件”,一个是经过光遗传学改造的神经元,另一个是骨骼肌组织。

神经元负责当“生物控制器”,肌肉就是“生物执行器”。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最关键的是,这俩之间还形成了能干活的“神经肌肉接头”,就像搭了座生物桥,电信号能顺顺利利传过去,相当于“大脑”能直接给“身体”下指令。

控制它们的是个无线供电的微型LED,用特定波长的蓝光一照,就能远程、无创还精准地唤醒和控制神经元集群,这套系统直接把机器人的控制逻辑给改了。

咱们熟悉的传统机器人,都是按“传感器-芯片-电机”的路子走,每一步都得靠预设代码。

但这个生物混合机器人不一样,它是“光信号-神经元处理-肌肉收缩”的路径,核心是生命系统自己的反应。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很显然,机器人的决策权从固定代码转移到了活的生物组织上,这可是从“软件”到“湿件”的大转变。

机器人也有“小脾气”?这些生命特质太颠覆

这个机器人动起来的时候,有意思的不是它能爬,而是它怎么爬。

比如给它一束光,它就自己爬起来,光停了之后,它还能接着爬20分钟,跟记着指令似的,这就是生命系统特有的短时程可塑性。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本来以为刺激频率越快,它爬得越快,结果正好相反,频率一快它反而慢下来了。

后来才明白,这不是坏了,是生命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就像咱们累的时候越使劲效率越低,它的神经网络里正发生复杂互动呢。

这种没法提前预测的特性,科学家叫“涌现行为”,就是整体表现出的能力,不是单个零件加起来能有的,像无数水分子聚在一起变成海浪一样。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而且没人管它的时候,它在培养皿里还能正常工作两周多,这生命力也是没谁了。

对比一下传统硅基机器人和这个碳基生物混合机器人,差别特别大。

传统机器人就像精密钟表,得一直供电,动作还僵硬,想学新技能就得重写代码,坏了也没法自己修。

但这个生物混合机器人,能耗低,还特别柔韧,跟生物的相容性也好,它的神经网络还能变,以后说不定能有更多生命特质的能力。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说实话,这些能力都不是编代码编出来的,是生命物质天生就有的,这一点真的太颠覆了。

以前总觉得机器人就是冷冰冰的机器,现在发现它们也能有记忆、有“小脾气”,还能“坚持”,这哪是技术改良啊,简直是认知革命。

看来“湿件”不是要造更厉害的机器,而是要造能跟咱们更亲近的生命伙伴。

产业发力还需解伦理难题

虽然这个生物混合机器人还在实验室阶段,但产业基础已经在慢慢搭起来了。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2025年的时候,上海市科委专门搞了个“先锋者计划”,给生物混合机器人领域的项目资助,第一批4个项目拿到了400万。

同年3月,浦江创新论坛还专门讨论了这个技术怎么从实验室走到产业里,政策一动,资本也跟着来。

2025年上半年,这个领域的风险投资就有37亿美元,主要投到神经接口设备、活体材料这些核心环节,有了钱,技术转化也能快不少。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其实这个技术的发展路径,跟仿生学有点像,以前研究鸟类飞行造了飞机,后来有了航空产业;研究蝙蝠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还帮了自动驾驶。

现在这个生物混合机器人更厉害,直接把生命系统的智慧变成机器核心部件。

目前看,医疗领域可能是最先落地的地方,传统手术机器人在体内操作器械,跟个“巨人”似的,而这个生物混合机器人能当“微雕师”,钻进人体。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比如它要是搭载干细胞模块,说不定能穿透血脑屏障,给帕金森病这类神经疾病做靶向治疗,这可是传统机器做不到的。

环境监测也是个好方向,它能像落叶一样融入敏感生态系统,做完任务还能自然降解,不会打扰环境。

不过问题也来了,当“湿件”系统会学习、有自主性的时候,它到底是工具还是新生命呢?这比基因编辑的争议还复杂,毕竟咱们是在创造既有生命又有机器特性的东西。

回顾一下科技史,原子能、人工智能刚开始都没规矩,后来慢慢规范了,这个生物混合机器人现在也到了这个阶段。

37亿资本疯抢!不用代码用神经!这款生物机器人靠“生命”驱动

虽然现在的技术离《阿丽塔》里的机器人还远,但它标志着咱们不再只用代码定义机器,而是开始跟生命合作。

“湿件”开启的这条“第二赛道”,不仅能让技术更先进,还能重构产业格局,以后每一个小突破,都可能改变机器的未来,也会影响未来十年的产业走向。

编辑分享在文章中添加一些关于“湿件”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案例润色一下文章,使其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创作一篇以“湿件”机器人为主题的故事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