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两项“福州智造”黑科技填补国内医学空白

AI科技 2025年10月23日 14:23 0 aa

两项“福州智造”黑科技填补国内医学空白

——解锁福州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培育密码

两项“福州智造”黑科技填补国内医学空白

亿彤生物科研人员在做实验。记者 赖志昌 摄

“以前判断患者免疫功能是否正常,大部分靠医生经验;现在用我们的试剂盒,15分钟就能精准量化。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更不用等出现症状,一滴血就能提前5到10年揪出风险。”日前,在福州高新区亿彤生物的研发实验室里,首席科学家黄明东教授拿着两款试剂盒,向记者展示这两项“全国首创”的黑科技。试管中跳动的检测数据,正重新定义健康检测的速度与精度。

作为2019年落户福州的国家级高新企业,亿彤生物如今已是福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标杆”。走进其生产车间,自动化流水线有序运转,一瓶瓶检测试剂经灌装、密封、质检后,发往全国各大医院、医疗机构。这家企业不仅掌握自主可控的上游核心技术,更实现从研发到产销的全链条覆盖,其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试剂盒与阿尔茨海默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双双填补国内医学空白,让“福州智造”在健康检测赛道领跑全国。

如今,这些硬核黑科技已深度融入临床场景,释放出实实在在的民生价值。在鼓楼区瑞来春堂仲仁馆,阿尔茨海默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守护着老年人的记忆健康。“从今年7月引进至今,我们已为辖区数十位65岁以上老人完成筛查,消费者反响不错,一些高风险老人通过认知训练、中药调理、营养干预等措施,已有效延缓认知衰退速度。”瑞来春堂仲仁馆馆长邱海艳介绍说,传统检测要等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症状,此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而这款试剂盒能在“一级窗口期”发出预警,让老人们早知道风险,晚年生活更踏实。

亿彤生物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目前,企业已推出覆盖从新生儿到银发族的全周期体外诊断产品,累计落地8项全国首创、21项福建省首创技术及产品,创新项目转化率居全省前列。

“企业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福州这片创新沃土的悉心培育。”亿彤生物负责人陈佳宇表示,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全产业链覆盖的业务模式,已联合福州高新区吸引数十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或技术团队落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未来,我们不仅要做技术突破的先行者,更要成为产业发展的领航者,努力打响福州生物医药新名片,为健康中国注入更多‘福州力量’”。

亿彤生物的成长与突破,是福州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厚植产业沃土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福州市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服务优化,培育出一批像亿彤生物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

放眼整个福州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密码正不断解锁。围绕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科创走廊创新打造“1+N”产业新赛道体系,推动区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截至2025年8月,已建成产业载体724.6万平方米,落地国芯信创产业总部等优质项目985个。各片区立足功能定位,建成新能源科创中心、瑞科医药健康产业园、互联网小镇等专业化产业园区,同时打造多元化双创载体——金山科创街区、AI创客大街、博思创业园等197个特色载体中,博思创业园凭借在大数据与智慧城市领域的表现,成为福州首个获科技部授予资质的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

创新主体的集聚效应愈发凸显。目前,科创走廊内汇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16家,占全市总数的68.7%;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17家,占全市的71.8%。这里既培育出瑞芯微、福昕软件等全国细分市场单项冠军,也吸引了汉特云、锐捷网络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落地,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的创新矩阵初步形成,加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各片区集聚。

从亿彤生物的技术突破到多产业的集群发展,从政策服务的精准赋能到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福州科创走廊正以企业为主力军,不断解码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逻辑。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同时加大对前沿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让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质动能。(记者 赖志昌)

来源:福州日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