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1日 16:32 2 admin

10月30日,东航C919国产大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第五跑道腾空而起,标志着这座机场正式迈入“双塔台、三航站楼、五跑道”的崭新时代。成为中国民航首个五条跑道机场的白云机场,近期可满足1.2亿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几乎相当于2024年广东全省的常住人口总量。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这座“全球最大单体机场”正悄然变身,成为广州重返全国经济第一梯队的强大引擎。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01 白云机场的“世界级”野心

白云机场的扩张速度令人惊叹。从2004年的“一夜转场”跨入双跑道时代,到如今的五条跑道三座航站楼,二十年间接连实现跨越。

2020年,白云机场旅客量问鼎全球第一,2024年跻身全球十大最繁忙机场。客流量突破7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九。

新投运的T3航站楼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座“可感知、有温度的文化空间”。以“花”为设计主题,形成“羊城花冠”建筑意象,成为广州城市门户的地标性建筑。

航站楼内,花形雨篷、“花开穗满”画卷、“稻穗”形天窗,处处体现岭南风情。这里还有国内首个古树公园,200余年树龄的榕树依旧枝繁叶茂。

白云机场不只是更大,而且更智能。它致力于打造中国民航第一个大型数字孪生机场,让机场“学会思考”。在虚拟的“数字机场”里,能实时查看飞机滑行、旅客流动,甚至“预知未来”减少延误。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02 机场如何变身“经济超强引擎”

白云机场的野心远不止于运送旅客。它的目标是成为千亿级的经济发动机。

数据显示,白云机场业务发展对广州市产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7。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30亿元,可为广州市新增2800个间接就业机会。

广州空港经济区已进驻超1.7万家企业,形成飞机维修制造、跨境电商等六大临空产业。预计2025年,航空核心产业和紧密关联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整个临空经济商业圈产值有望达到数千亿元。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03 广州产业的“静默转型”

在广州,一场静默而深刻的产业转型正在发生。

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地区生产总值23265.6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三产业占比已达75.2%,增速达4.6%,远超其他产业。

曾经依赖的汽车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阵痛。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但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0.6%,显示出产业内部结构的积极调整。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本土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新市场。广汽埃安在泰国市场销量升至第二位;小鹏汽车出口大增370.4%,欧洲市场布局初见成效。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显示器件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4%和37.4%。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3倍。

广州提出加快建设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04 外贸突破与消费升级

2025年,广州外贸实现历史性突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内贸,标志着广州从“内贸第一大港”转向内外贸综合枢纽。

一季度广州出口额大幅增长30.6%,在外贸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一。前三季度,全市商品进出口总值突破9000亿元,出口总值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一般贸易方式占广州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73%,高于上海和深圳。这表明广州的外贸增长更多依靠自主生产、研发和市场拓展,而非简单的加工贸易,外贸增长的稳定性和附加值增强。

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平均每10个抖音包裹就有一个从广州发出”,这背后是广州强大的供应链能力。

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线上消费持续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9.7%、26.0%,反映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广州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05 世界级枢纽联动发展

广州正在下一盘大棋:空港+海港+高铁港多枢纽联动。

白云机场将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2条高速,轨道交通分担率全球领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样板。

白云机场通过轨道与大湾区主要机场互联互通,形成“轨道上的机场群”,让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功能协同”更加强大。

在南站枢纽经济区,广州依托高铁班次/客流量全国第一的优势,建设世界级TOD,串联“万长南黄金走廊”发展轴。

广州港也通过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在内陆构建“隐形港口网络”,新增7条外贸航线,成为“一带一路”航线最密集港口之一。

这种多式联运的枢纽体系,大大增强了广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集聚辐射能力。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06 挑战与机遇并存

重返全国第一之路并非坦途。广州仍面临诸多挑战。

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相对滞后——新能源车产量占比20%,低于全国32%的平均水平。

与长三角、京津冀主要城市相比,广州在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传统产业依赖与新兴产业培育之间的张力,将持续考验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但广州手中握有多张好牌: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第8,外国政要密集访问印证其国际影响力,以及千年商都的深厚积淀。

2025-2027年将是广州重返全国第一梯队的关键窗口期。

广州,又要杀回来了?

广州空港经济区已进驻超1.7万家企业,飞机维修车间里,每0.8天就有一架定检飞机交付,每天完成121个零部件修理。保税仓里的包裹坐滑梯就能上飞机,堪称现实版“快递上天”。

黄埔区的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内,AI正在为汽车360度无死角“拍CT”,让眼睛看不见的瑕疵纤毫毕现。在南沙,“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已建造入列,瞄准深海探索的未来产业。

广州的雄心不只是一座世界级机场,而是整座城市能级的跃升。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