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10度算冬天?小米"小字学"又翻车,雷军8个狗头回应

排行榜 2025年10月30日 09:10 0 aa
10度算冬天?小米"小字学"又翻车,雷军8个狗头回应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0月底,雷军转发了条微博,说小米YU7冬测续航687公里,达成率83.6%,双料第一。

评论区立马有人问:雷总,成绩下面有没有小字没?

雷军甩出8个狗头表情,一个字没说。

你别看这就是个普通互动,放小米身上,这8个狗头背后藏着半年的营销翻车史。这波操作可以称之为“摆烂式化解”

10度算冬天?小米"小字学"又翻车,雷军8个狗头回应

9月开始,小米在小字这事儿上已经栽过好几回了。

小米的这个“小字学”,显然已经成了显学。

手机海报喊“逆光之王”,右下角小字标“产品设计目标”。汽车宣传“2200MPa超强钢”,左下角小字写“指材质项目名称”。SU7的加速数据,旁边备注“不含起步时间”。

网友给这套路起了个名:米氏定义法。

大字抓眼球,小字留后路。说是目标不是承诺,说是愿景不是现状。你以为买的是逆光之王,实际上人家只是“想成为”。

这就跟我说自己是世界首富,然后小字备注“这是我的人生目标”,本质上没啥区别,都是把广告海报当许愿池用。

罗永浩当时出来说过句公道话,这是行业陋习,不是小米独创,锤子手机当年也干过。

但问题在于,别人偶尔玩一次,小米几乎月月有新招。手机玩完汽车玩,这边平息那边又来。网友都养成条件反射了,看小米宣传先找小字,跟查食品配料表似的。


10度算冬天?小米"小字学"又翻车,雷军8个狗头回应


再说这次冬测本身,槽点也不少。

这是汽车之家的给到的测试数据:环境是北京3到13度,平均时速46.5公里,五环通勤场景。YU7跑出687公里续航,达成率83.6%,压过了特斯拉Model Y的469.8公里和理想i6的573.9公里。

但你仔细看会发现,测试条件写的是“准冬测”,不是冬测。这差别可大了去了。

10度算冬天?北方网友第一个不答应。

东北零下二三十度才叫冬天,你这10度顶多算深秋。人家极氪和蔚来做冬测,都是零下20度的极限环境。你这10度,正好卡在电动车续航最优区间里。

汽车博主都发微博质疑了,说磷酸铁锂电池要在零下10度到0度之间续航才会明显打折,你这10度测什么冬天?结果还被怼回去,说人家海报上明明白白写的“准冬测”,你自己没看清楚。

这文字游戏玩得够溜。

PPT上写“准冬测”,博主转发直接变“冬测”,评论区再补一句“这是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度”。南方冬天确实有这体感,但你不能拿南方标准去代表全国吧?更何况,买电动车最焦虑的恰恰是北方用户。

10度算冬天?小米"小字学"又翻车,雷军8个狗头回应

网友那句“有没有小字”,问的不是这次测试报告有没有小字,问的是小米这套营销逻辑到底还要玩多久。

你说没小字吧,这次测试报告确实写得明明白白,数据没掺水,汽车之家第三方背书,挑不出毛病。你说有小字吧,“准冬测”这仨字摆在那儿,人家也没骗你是极寒测试。

雷军这波狗头操作就是典型的打太极。

不回答是与否,用表情包化解质疑,让大家自己去理解。懂的都懂,不懂的我也不解释。热度起来了,话题度有了,至于骂声,那也是流量的一部分。

但这招能管多久?

大家对模糊宣传的反感已经到了临界点。你今天“准冬测”,明天“准极寒”,后天再来个“准百公里加速”,消费者不是傻子。被套路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谁都烦。

小米这套玩法正在透支信任成本。你可以说行业都这么干,但你干得最频繁,话题度最高,挨骂自然也最多。

10度算冬天?小米"小字学"又翻车,雷军8个狗头回应

我见过太多公司在营销和公关的边界上反复横跳。合规不等于合理,技术上没问题不代表道义上站得住脚。

你可以说10度是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度,但东北用户买车难道不看参数?你可以说“准冬测”没骗人,但消费者看到“冬测第一”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真冬天的续航。

这种信息不对称,短期能带来流量和销量,长期一定会反噬。

今天你在小字上糊弄我,明天我凭什么相信你的其他承诺?品牌信任这东西,建立起来要十年,崩塌只需要一瞬间。

雷军那8个狗头,笑得挺开心。但笑完之后呢?数据会说话,口碑也会说话。

再多的表情包和话术,都不如一次真诚的沟通来得实在。买车的人,要的不是许愿池,是能在真冬天开回家的续航。小米要想真正站稳汽车市场,靠的不是文字游戏,而是硬核的产品力和坦诚的态度。

说句土到掉渣的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个道理,雷军应该比谁都懂。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