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3000亿涌向AI,但高盛重磅报告:还没过热!那真正泡沫是啥?

AI科技 2025年11月05日 10:23 3 admin

本期要点:AI泡沫何时出现?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有关AI是否有泡沫、是否会重演2000年互联网股灾的讨论不绝于耳。

3000亿涌向AI,但高盛重磅报告:还没过热!那真正泡沫是啥?

前段时间,高盛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对比过去100年的铁路、电力和信息革命,AI当下的投资热潮仍未过热。

高盛报告的核心证据在于,2025年美国AI相关投资年化规模约为3000亿美元,占美国GDP比重仍不到1%。

对比之下,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热潮期间,IT 投资占美国 GDP 的比重曾高达 2%;更早的铁路和电气化浪潮中,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 5%。

此外,高盛报告还指出,资本更多地是被投向基础设施,而不是用于概念炒作。3000亿美元中,1120亿投向了半导体芯片,880亿用于新建或扩容数据中心,650亿投入电力供应和能源改造,350亿流向了模型训练和相关AI应用的开发。

3000亿涌向AI,但高盛重磅报告:还没过热!那真正泡沫是啥?

当然,这份报告的数据非常扎实,也似乎给投资者们吃了定心丸。

但今天我不只想和大家聊这份报告,还想再深入一步,探讨该如何判断真正的泡沫,以及泡沫将如何被消化。


泡沫

首先,我想提醒的是,当人人都在谈论AI泡沫时,恰恰说明没有泡沫,但当人们都在证明AI不是泡沫时,就表明泡沫出现了。

高盛的报告将AI相关资产的估值溢价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以及疫情后的科技股的估值溢价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两者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此外,报告还指出,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初期,资本和市场都会优先聚集于少数掌握核心稀缺资源的头部公司。例如铁路时代的铁路大亨,电力时代的通用电气,互联网时代的微软、思科,这表明投资者更重视具垄断性的环节。

3000亿涌向AI,但高盛重磅报告:还没过热!那真正泡沫是啥?

这次的AI浪潮中,英伟达和台积电已经上涨了很多,因为它们控制了90%以上的高端AI芯片产能。微软和亚马逊等云服务商也很受资本青睐,因为它们通过动辄千亿级的投入建立了规模和先发优势,使得新玩家难以进入。

资金流向这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头部公司是合理的。

相反,像OpenAI等相对偏“软”的企业具有较大风险。大部分的大企业都采用多模型策略,并不会因为OpenAI率先推出了GPT模型而保持忠诚。也正是这个原因,OpenAI才要往上游扩张。

而AI应用的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竞争极度激烈,用户们不会轻易被某个应用锁定,导致应用公司的收入往往并不稳定。而且,在应用层,哪怕先发也并没优势,甚至会给巨头指明方向,为他人做嫁衣。这些公司也就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因此,我们想指出的是,这段时间,人们觉得各大科技公司的股价似乎太贵了,风险大了,有泡沫。这其实源于大部分人看不懂大趋势,出于直觉认为有泡沫。但这恰恰表明,目前AI领域没有泡沫,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些头部公司没有泡沫。

然而,未来的几年,随着AI的价值逐步展现,人们会慢慢接受高估值,泡沫就有可能出现,并在狂热期疯狂生长直至破灭。

因为我们常说,科技革命从导入期到展开期、并渗透到各行各业,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可是一旦人们普遍认为AI就是未来,就会认为AI红利明天就会到来,会对风险选择性失明,比如很多没有收入利润的AI公司放几张PPT就能被炒到了天价,各种有关AI的故事四处乱飞,那么最危险的时候就会到来。

这也就是我们反复讲的,今天不是1929(美国大萧条),但2029年很有可能是。


AI浪潮

关键的是,泡沫是否必然出现呢?事实上,很多所谓浪潮并没演变成泡沫,甚至还变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判断企业的高估值是否能被消化。

这就涉及了对科技公司估值本质的理解。

现在最常用的判断估值的指标是市盈率(PE比),即股价除以每股盈利。一般认为高PE就意味着风险大。这次,高盛的报告也是用这个指标证明AI暂时还没泡沫。

可是,多高的PE比才合理?35?50?

很明显,不能刻舟求剑地看问题,而要看公司是否有增长前景。

假设无风险利率是5%。一家公司虽然没有增长,但非常稳健,每年固定赚5块钱,那么这家公司一股应该值100元,PE比是20。当价格高于100就有风险。

假如这个公司有可能会倒闭,那100元的报价就偏高了,而是要把风险计入,它的股价应当只值80元甚至50元,哪怕PE比低于20也有风险。

但如果这个公司今年赚5块钱,明年可能赚10块钱,后年赚20块钱,市场不太可能给它的股票定价100元了。因为大家会为未来的增长支付溢价,股价也就会涨到200元、300元。此时,虽然PE比高达40~60,可是,也不能简单认为这个公司有泡沫,因为随着公司利润增长,PE会很快下降。

所以,为什么市场愿意给一些AI公司超高估值?比如OpenAI仍有巨额亏损,却能估值5000亿美元;英伟达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了,却还能进一步暴涨到5万亿美元的市值。原因就在于市场预期这些公司未来会有极高的增长。

高盛也指出,AI会产生足够的收入利润,源于能给社会带来生产力红利。比如通过AI提升客服人员效率、降低出错率。他们估计,AI有可能会产生高达8万亿的经济增量。

只不过,还是要强调一下,这些都是预期,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要长期观察。相关的具体分析,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我们会为你持续提供深度解读和行业追踪。

最后,我还是想指出,当前所有的AI投资,都需要高盛报告不太看重的应用层来给社会创造实在的价值,否则这些投资都是空中楼阁。

社会的繁荣不能只靠修铁路、建发电站或铺光纤,而是因为铁路让商品能卖到更远的地方,电力驱动了无数家电,光纤支撑了电商和在线服务的发展。是这些看似不具有垄断性的产业才让经济变得真正活跃。

同样的,单纯投资AI数据中心并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关键在于能否有AI原生的应用,来提供复杂服务,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