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红旗和东风相机是国有资产,怎么最后都到了个人手里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7日 16:27 13 admin

红旗相机这个话题,最近一点都不冷清。它不像那些摆在橱窗里亮闪闪的外国货,也不是街头巷尾谁都见过的民用品。它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是只存在于档案表格和公文条款里的物件。它一开始就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保持着不近不远的距离。红旗和东风这些国产相机,最初归属于国家重要单位,是国家下拨的资产。不是市面货,个人见都难见。有人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你要是趴银行柜台想买一台红旗,八成得被当成笑话。身边的人更多只在影展上见过殷红的标识,却从没真摸过相机机身。

红旗和东风相机是国有资产,怎么最后都到了个人手里

但最终,这些原本捆在国有タグ里的红旗、东风,怎么悄悄地流到了个人手里?许多人不解。按制度,买相机得单位开单子,要通过正式对口渠道。非得是省级以上单位,还得是影像、宣传等特殊口子才批得下来。个人名义买?想都不用想!查遍1978年到1988年的《人民摄影报》,都不见有个人合法购入红旗的案例。这可不是讲究门槛,是根本没给你想象空间。照理,这本该说到就打住。不,这事没那么简单。越想堵死的路口,偏偏会生出点小缝。

红旗和东风相机是国有资产,怎么最后都到了个人手里

采访过大连的孙先生,他在九十年代初亲自跑去北京,还特意拜见过新华社副社长石少华。同行老辈,以摄影为命。聊到红旗20时,石少华竟然说过一句让人有点惊讶的话:“我是用过一台红旗20的,那是江青交给的任务,后来用完就还了”。换句话说,高层受命试用,有程式、有归还,是个借用而不是赠予。讲到后来,还补上一句,“我手上没留过红旗。”没毛病,这种事,说细了备文案备记录,总归有道理。

红旗和东风相机是国有资产,怎么最后都到了个人手里

话说回来,坊间流传过一桩事,香港收藏家陈烘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跟新华社置换了一批红旗20,用几台徕卡M3换的。不过这说法,有鼻子有眼,却从未被本人证实过。当事人的一句“没正面见过”,让事实始终悬着。倒也耐人寻味,都在猜真假。可确认的是,上世纪那批红旗20,就是牢牢管控的国有资产。财经纪律明明白白写着,私流出一台算不算事?那会,财经和纪律,没那么好钻空子。

红旗和东风相机是国有资产,怎么最后都到了个人手里

但国有资产也有生命周期,没有哪个国有资产不老去。当年报废处理时,有的按规低价处理,有的就自个儿流出了管控名单。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没人会盯着一台用了十几年的破照相机咋处理。报废期一过,有点儿松懈的单位,自然而然就有人趁机把红旗转到了自己兜里。严格的,按表销账;不那么较真的,散会儿神,手脚慢点,一台红旗就变成“私人用品”了。

红旗和东风相机是国有资产,怎么最后都到了个人手里

得说一句,红旗很稀罕吗?那会没人拿红旗当宝,服役时一天得拍几百张。真正到了八零年代后期,这些照相机破得七零八落,皮磕得发白。你去现在拿一台出来,几乎没有几台新净的。甚至有人笑说,现在的红旗20怎么这么多残疾机?答案很简单,缺乏维修,质量本身也没好到哪里去。旧的、坏的,剩下的都是自然淘汰的。

可相机市场风向说变就变。九十年代前,没人藏红旗。改革开放后,中国故事传出去了,外国人像是发现了南极圈的企鹅似的,对红旗20充满狂热。外国收藏家一炒作,价格呼啦啦蹿上去。1992年北京引进了第一场相机拍卖会,红旗现身。这批相机很多都是新华社、人民日报那堆没地方扔的“报废品”送拍的。在库里扔着睡觉,美国人却当成宝。

紧接着第二届、甚至嘉德拍卖,红旗都是台面货,成了焦点。人气、价格直线上扬。国内收藏圈也热起来了。那会红旗、东风虽然有人追捧,但九十年代全国还有很多单位压着大量这类老相机,即使完工报废,也没人舍得随便处理。规定还算严谨,什么签收、核对、入账、报废手续全套的。

事情常常是人情事理一脚踹开。红旗东风在账面上没了残值,变成一堆冷冰冰的废铁。单位领导怎么处理?谁说得清?有一年白海奇碰巧遇到一台废东风,他那会已经穷到吃不饱饭,一眼看中就想要。画报社领导随口道:你拿两套FM2跟我换得了,还带镜头,成交!白说行,他咬牙买下这两套尼康,换回一台废东风,兴奋了整整半个月。这种事来的自然,不合规却合理?

像这种“旧换新”,还有深圳、广州等地艺术团,咬咬牙把一堆红旗20和日本新机做了交换。甚至还有单位领导过几年后后悔,觉得自己当年走了眼,想出钱找回红旗20,可人家根本不承认,说机子已经不在手里,早流转掉了。

更有人为抢红旗“分赃”——沈阳某报社一批红旗报废,单位解散,干脆抓阄分家,一个机身三只镜头,四人平分。自此,这一单元红旗永无团聚可能。故事听起来像笑话,道理一点也不新鲜。

当然后来有单位松懈,负责人带头私吞,这事儿也有。不是说几乎所有遗失的相机都是被谁拿走了,有些领导低调,一直到去世都不露脸,最后子女出来处理,一下拿出来市场两三台,说不定还全新的。

再说说市场宏观漂流。早年间有批红旗流向东南亚、欧美,许多外国藏家炒得沸沸扬扬。国内红旗热起来后,不少又逆流回流,被中介高价收购,转手倒回广州、北京、游埠等地私人相机店。像金华游埠郎静山的收藏馆,听说是从欧洲大价钱买回的红旗。真真假假,流转无数。

市场上红旗多了,只能说经过三十年这个资产不断地新陈代谢。有的转了几手,有的交换了主人,有的碎片化再也拼不全。你说现在能看见这么多红旗是管理松了,还是国有资产流失?也可能什么都不是,只是时间和人的小九九叠加出来的。

话到这里,也许有人觉得红旗传奇蒙上了几分神秘,但真正的珍贵,不全是历史的荣耀,更多也是普通人在规则夹缝里摸爬滚打的痕迹。那个年代,有太多故事闯进来,也消失得一句话都没留下。

这就是红旗20相机场内外的过往和风波,也没什么教科书能讲明白,算不上传奇,也谈不上廉价。究竟是物归有缘人,还是历史的偶然安排,没人能说得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