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个人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数字器官”。然而,这些设备在连接世界的同时,也悄然...
2025-09-29 0
2025年8月国务院发了个《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直接把移动终端、穿戴设备这些消费级AI终端当成重点支持对象,就是要让AI从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咱们能用上的东西。
说实话,这政策一出来,端侧AI的热度一下就上去了,以前智能服务都靠云端,现在随着模型压缩、推理加速这些技术发展,越来越多智能功能往手机、家电这些终端设备上挪,还能实现多模态融合、端云协同,千亿设备要变智能,端侧AI就是核心动力。
本来想觉得端侧AI就是小打小闹,但后来发现,它能火起来是真有成熟条件的。
从2022年底开始,云端大模型就渗透到各行各业了,企业处理业务、咱们日常刷手机用APP,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模型性能越来越好,软件更新速度也快,里面的知识密度跟着提上去,这才给端侧AI从想法落地变成了可能。
而且端侧AI的优势很实在:计算在本地做,数据不用传到云端,安全有保障;用起来也流畅,不会因为没网就卡壳;成本方面更别说了,大多是一次性花钱,不像云端服务要月月付订阅费,用户肯定更愿意选这种“明明白白的成本”。
据IDC说,2025年全球消费级AI终端出货量能突破15亿台,端侧AI渗透率超60%,这增长势头确实吓人。
但端侧AI发展快,终端芯片厂商的压力也跟着来。
老实讲,第一个难题就是设备适配。
端侧设备太多样了,手机、电脑、冰箱、安防摄像头,形态不一样,用的场景不一样,需要的算力也差老远,芯片得适配好几种开源模型,比如MobileNet、YOLO这些,每种都得调,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再就是落地周期长,企业要跨平台部署,中间还得调优模型、做适配,有个家电企业说,以前搞端侧AI落地,少则3个月多则6个月,比预想的慢不少。
还有个更难的,就是平衡性能和成本,端侧设备体积小,企业又抠成本,像穿戴设备的芯片,得在10mm²这么小的地方实现5TOPS算力,单颗成本还得控制在5美元以内,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
讲完端侧AI的大背景和芯片厂商的难题,咱们就得说说上海海思具体是怎么干的了,人家直接瞄准了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跟咱们生活最贴近的场景智能。
场景智能说白了就是专用智能,靠终端的计算能力,让设备能感知环境、做简单决策。
像咱们家里的路由器,海思给它加了AI之后,能识别十多种干扰源,抗干扰能力提上去了,这背后是人家在通信行业攒了一百多万种场景的经验,不是随便搞的。
家电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没AI都不好意思叫智能家电,海尔、美的、海信的空调,用了海思方案后,你靠近它就会调整出风方向,还能自动亮屏;冰箱能省10%以上的电,洗衣机能AI称重、检测偏心;就连屏幕设备都加了AITouch,不怕误触也不怕水。
安防领域也有突破,大华的周界大模型用了海思的东西,以前小目标容易误判、远目标看不见的问题解决了,误报少了很多,检测距离也远了。
说实话,比起小米只盯着手机做端侧AI,海思覆盖了家居、安防、显示,全链条的布局确实更全面。
场景智能落地够实在,那海思在更前沿的领域还有什么动作?这就得提AIAgent和物理AI了,一个是今年刚火的,一个是未来的潜力股。
2025年被叫做AIAgent落地元年,端侧正是它接触用户的关键入口。
海思靠MCP工具让多设备能协同,还有RAG知识库能本地离线用,不用联网也能快速响应,还能连传感器、摄像头收集环境数据。
他们家的芯片也做了优化,能过滤背景噪音,提取清晰的语音指令,减少AI模型的Token消耗,运行效率更高。
现在最明显的就是可穿戴设备,以前是你点一下它动一下,现在有了AIAgent,能主动给你推健康提醒,不用等你发指令,这体验确实升级了。
当然,苹果、华为也在搞端侧AIAgent,但海思能让不同品牌的设备协同,这点还挺有特色的。
物理AI就比较前沿了,现在还在早期阶段,但海思已经开始探索了。
像无人机要高精度避障,四足机器人要实时导航适应地形,人形机器人要应对复杂交互,对算力、感知精度要求都高。
朝歌科技用海思方案做的充电机器人,不管下雨还是高温,都能给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千寻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海思帮着优化了视觉处理单元,图像识别和环境感知能力变强了,还能精准叠衣。
2025年物理AI赛道的融资涨了不少,海思提前跟伙伴合作搭建生态,说不定能抢占先机,毕竟这领域未来潜力不小。
要支撑这么多布局,生态肯定少不了。
海思搞了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三大场景,覆盖了80%以上的端侧AI应用;还有超高清音视频、星闪联接、开源鸿蒙、端侧AI四大生态,2025年开源鸿蒙的端侧设备装了2亿多台,海思的适配率达到90%;再加上显示、视觉、联接等十大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业务体系。
他们还出了个ModelZoo平台,里面有15大类、一百多个开源模型,技术不够的小企业能拿现成的全流程方案,需求明确的用户也能自己用定制化工具。
有个中小家电企业用了这平台,开发周期缩到1个月,成本降了40%,比英伟达侧重高端算力的平台更接地气,能覆盖更多企业。
说实话,现在端侧设备的智能还没到能独立思考、行动闭环的程度,但趋势很明显,以后每个智能终端都会有原生推理能力,AIAgent能调用云端智能体,终端和物理世界交互会很常见。
不过这也对开发者有了新要求,需要统一的云端训练和推理环境、模型、工具链,这跟海思建全栈生态的方向正好对上。
而且2025年端侧AI开发者缺50万人,海思的平台还能培养适配的人才,这点也挺重要的。
毫无疑问,上海海思这波端侧AI布局,从当下的场景智能到中期的AIAgent,再到长期的物理AI,覆盖得挺全面,加上全栈生态撑着,解决了行业不少痛点,也平衡了技术落地和商业价值。
对千亿终端智能化来说,它提供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支持,能推动端侧AI从趋势变成大规模应用。
以后随着政策支持、技术更新和生态完善,端侧AI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咱们的生活,上海海思说不定能成为全球端侧AI领域的关键玩家,领着大家进入“万物智联”的新阶段。
相关文章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个人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数字器官”。然而,这些设备在连接世界的同时,也悄然...
2025-09-29 0
2025年8月国务院发了个《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直接把移动终端、穿戴设备这些消费级AI终端当成重点支持对象,就是要让AI从实验室里...
2025-09-29 1
在全球半导体版图上,一个国土面积仅2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正以惊人的技术实力改写着产业规则。以色列,这个中东小国,已成为连接美、欧、亚半导体巨头的关键节点...
2025-09-29 1
“精准的测量,是工业和社会运转的基石。30多年来,我们始终深耕于此,如今更要以AI技术重新定义测量仪器的价值。”在华盛昌(002980 新品发布会上,...
2025-09-29 1
2025年9月22号,转转集团直接发了公告,说要逐步关停“自由市场”。还把具体时间节点列得清清楚楚,比如啥时候关商品发布入口,啥时候彻底下线业务,一条...
2025-09-29 1
9月27日,工作人员在55601次试验列车上进行车内巡视作业。9月27日19时39分,随着55601次试验列车从包头站驶出,包头至银川高铁包头至惠农段...
2025-09-29 1
外卖大战里把血糖吃到新高的00后,马上要迎来第二波时代红利了。 国庆中秋假期,用高德扫街榜住酒店满500减150,出行有15-30无门槛打车券,买门票...
2025-09-29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