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CBMIF2025丨清华大学教授刘凯:高强韧蛋白纤维材料实现多领域应用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8日 11:09 2 aa

9月25日,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在湖南常德开幕。论坛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刘凯发表了以“高强韧蛋白纤维材料实现多领域应用”为主题的演讲。

CBMIF2025丨清华大学教授刘凯:高强韧蛋白纤维材料实现多领域应用

刘凯介绍,其团队在力学结构蛋白材料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受自然界蛛丝、虫丝等高性能生物材料的启发,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强度、高韧性和优异环境稳定性的新型蛋白纤维,其性能已接近防弹材料水平,并在医疗器械、运动装备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刘凯指出,自然界中的结构蛋白材料具有传统合成材料难以企及的力学特性。例如,某种虫丝蛋白的断裂强度可达2GPa,韧性更是凯夫拉材料的数十倍。然而,天然蛋白材料存在表达量低、稳定性差等产业化难题。研究团队通过建立力学蛋白数据库,采用模块化设计策略,将不同来源的结构蛋白单元进行理性组合,并针对大肠杆菌、谷棒杆菌等底盘微生物进行密码子优化,成功实现了高分子量重复序列蛋白的高效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团队通过在谷棒杆菌中实现蛋白的胞外分泌,显著简化了下游纯化工艺,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

在材料强化方面,团队创新性地引入稀土离子与金属结合蛋白模块,通过离子配位作用引导蛋白质折叠,使合成纤维的机械强度得到显著提升。针对批间稳定性这一产业化瓶颈,团队通过在蛛丝蛋白碳端引入α螺旋短序列,有效促进了β折叠的有序堆积,使不同批次的纤维力学性能保持一致。更引人注目的是,团队通过引入动态共价键(乙胺键),使蛋白纤维获得了卓越的环境稳定性:在-196℃至150℃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耐受强酸环境,并在十万次循环测试后仍能快速恢复力学性能。

刘凯提到,这些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实际应用。团队开发的耐酸蛋白纤维已作为胃肠缝合线在301医院开展试验,其耐胃酸特性显著优于传统蚕丝线;与安踏集团合作推进运动装备开发;更令人振奋的是,该蛋白纤维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后,抵御了每秒400米的手枪子弹冲击。此外,团队还通过对黏附蛋白进行稀土冠醚修饰,研制出在极端温度下保持黏合性能的医用胶黏剂,为手术止血和组织闭合提供了新方案。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