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月球的征程,远比想象中艰难。美国宇航局将全部希望寄托于SpaceX的"星舰"时,这个仍在试飞阶段的庞然大物,却让整个登月计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5-10-16 0
重返月球的征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美国宇航局将全部希望寄托于SpaceX的"星舰"时,这个仍在试飞阶段的庞然大物,却让整个登月计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最新警告显示,未来六个月的试飞结果或将直接导致计划推迟数年。
从预算的大幅削减到核心技术的瓶颈,"无论是星舰"的设计缺陷还是备份方案漏洞百出,美国登月计划正面临着多重考验。
曾经创造"阿波罗奇迹"的航天强国,如今似乎陷入了技术突破与工程实现之间的巨大鸿沟。
随着关键试飞节点的临近,如果连最基本的载人登月都变得如此困难,面对可能出现的进度危机,美国是否还有后手能够力挽狂澜?
对于任何国家级航天工程而言,稳定的资金支持与清晰的战略规划,都是不可或缺的 “双引擎”,但美国 “阿尔忒弥斯计划” 在这两方面,却早早陷入了双重困境。
2025 年 5 月,美国公布的 2026 财年 NASA 预算提案,将年度拨款从 248 亿美元骤降至 188 亿美元,24% 的削减幅度堪称 “腰斩”。
要知道,航天项目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每一笔资金都直接关联着技术突破的进度。
如此大规模的预算缩水,无疑给本就紧张的登月计划浇了一盆冷水,核心技术验证、设备生产等环节都可能因资金不足而停滞。
更令人担忧的是,预算调整还暗藏 “拆东墙补西墙” 的窘境。
尽管官方宣称 “阿尔忒弥斯计划” 预算有所增加,但其中 10 亿美元被悄悄挪用至火星探索项目。
这意味着,实际能投入到登月任务中的资金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低于当前水平。
登月任务本就面临在轨加注、月面着陆等诸多技术难关,资金的分散投入,只会让这些难关的攻克变得更加艰难,进一步拉大计划目标与实际进度的差距。
如果说预算问题是 “资金命脉” 受损,那么战略规划的短视则是 “顶层设计” 的失误。
美国试图复刻 “阿波罗奇迹”,却选择了过度依赖商业化采购的模式,将登月的核心希望完全押注在 SpaceX 一家企业身上。
要知道,“阿波罗计划” 的成功,依靠的是举国上下的工业协同与技术整合。
而如今美国忽视了航天工业 “举国体系” 的支撑作用,仅寄望于单一企业的 “快速迭代”。
这种短视的战略选择,让整个登月计划从一开始就缺乏稳固的根基,一旦企业研发出现瓶颈,整个计划便可能陷入停滞。
曾几何时,“星舰” 是美国宇航局眼中的 “希望之星”,被视为实现 2027 年载人登月目标的关键载体。
但如今,它却成了整个计划中风险最集中的环节,未来半年的试飞更是被推到了 “最后稻草” 的位置,这种角色的转变,源于 “星舰” 自身难以回避的三重矛盾。
首先是设计目标与登月需求的严重错位。
“星舰” 从诞生之初,就带着 “载人登火” 的终极愿景,其设计指标完全围绕火星任务展开 。
巨大的运力、极致的可重复使用性,甚至能容纳 20 名航天员的内部空间,这些配置对于仅需运送 2 名航天员登陆月球南极的任务而言,无疑是 “性能过剩”。
这种过剩不仅造成了运力浪费,更大的舱体意味着月面着陆时需要消耗更多燃料。
对着陆区域的地形要求也更高,无形中增大了研制风险与任务难度,让本就紧张的登月计划雪上加霜。
其次是颠覆性设计带来的成熟度难题。
“星舰” 采用了一系列突破传统的设计,从不锈钢箭体、热分离技术,到 33 台发动机并联的推进系统,每一项都需要从零开始验证。
美国宇航局最初或许看好这种创新带来的潜力。
但随着研发推进,他们逐渐意识到,基于 “星舰” 的载人登月舱成熟度远未达到要求。
要知道,航天任务尤其是载人航天,对可靠性的要求极高,而 “星舰” 这些未经充分验证的设计,随时可能因技术故障影响任务进度。
目前,“星舰” 需迭代至 V3 版才有望参与登月任务,而 V3 版首飞最早也要等到 2026 年上半年,留给后续测试的时间仅有一年,容错率几乎为零。
如今,“星舰” 未来半年的试飞已不再是 SpaceX 一家企业的技术验证,而是直接捆绑着美国国家航天战略的声誉与时间表。
试飞需要集中验证 V3 版的核心改进:猛禽 3 发动机的推力是否达标、“裸露” 式箭体的结构强度能否承受太空环境、隔热系统能否应对再入大气层的剧烈加热。
这每一项测试都不容有失,任何一次失败都可能直接推翻 2027 年登月的既定脚本,让美国 “重返月球” 的口号再次沦为空谈。
从被寄予厚望到成为 “最后稻草”,“星舰” 的命运,已然与美国航天的颜面紧紧绑在了一起。
载人登月舱要成功完成从月球轨道到月面、再返回的全流程任务,需跨越三道堪称 “生死考验” 的技术难关,每一道都暗藏着颠覆任务的风险。
首当其冲的是月面着陆与起飞时的 “月尘危机”。
与 “阿波罗” 登月舱相比,基于 “星舰” 第二级的载人登月舱体型庞大,月面起飞时,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羽流会在月球低重力、无大气环境中激起大量高速月尘颗粒。这
不仅可能划伤着陆器的舱体与设备,还会模糊导航相机视野,一旦影响姿态控制,极有可能导致着陆或起飞失败,让航天员陷入险境。
比月尘更棘手的,是在轨 “加油” 这一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
为满足登月所需的推进剂总量,“星舰” 需在近地轨道与专用 “加油船” 完成多次推进剂加注。
在太空失重与极端温差环境下,数百吨低温液氧甲烷推进剂极易挥发。
且会在贮箱内形成气液混合的复杂状态,工程师需研发特殊的沉底发动机与推进剂管理系统,确保液体稳定流向加注口。
更关键的是,两个重量超百吨的航天器需在太空中精准对接,任何微小的振动或偏差,都可能引发推进剂泄漏甚至爆炸,其难度远超地面上的燃料加注。
而任务流程中的 “四次关键对接”,则像串联起所有风险的 “生命线”。
在 “阿尔忒弥斯 - 3” 任务中,载人登月舱需先与 “门户” 空间站对接接收航天员。
再在在轨 “加油” 时与 “加油船” 对接,完成月面任务后,还要再次与 “门户” 对接送回航天员。
每一次对接都是对导航精度与机械可靠性的极致考验,哪怕一次对接失败。
比如与 “门户” 对接时无法精准锁定,或与 “加油船” 对接时密封不严,都可能导致任务中断,甚至危及航天员生命。
蓝色起源团队的备份登月舱本应是美国登月计划的 “兜底保障”,但其自身的漏洞与滞后,却暴露了美国航天工业的 “虚弱本质”。
这份备份方案堪称 “拼凑之作”:下降级源自蓝色起源的 “蓝月亮” 着陆器,上升级借鉴洛・马公司的猎户座飞船技术。
转移级则参考波音公司的天鹅座货运飞船,三个模块分属不同技术体系,兼容性与系统集成难度极大。
仅模块间的接口适配,就需要解决大量软硬件协同问题,一旦某一模块出现技术偏差,整个登月舱都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风险远高于单一设计方案。
更致命的是,备份方案的推进严重依赖三款尚未成熟的火箭。
新格伦火箭、火神火箭与 SLS 改进型火箭,分别由蓝色起源、联合发射联盟与波音公司研制,且均为各企业的主打产品。
但现实是,这三款火箭的研制进度频繁延误,火神火箭曾因发动机问题多次推迟首飞,新格伦火箭的研发更是落后于计划两年。
火箭无法按时交付,备份登月舱即便完成研制,也无法进入发射测试阶段,导致其最早要到 2029 年才能参与任务,对于 2027 年的登月目标而言,完全起不到 “备份” 作用。
备份方案的困境,本质上是美国航天工业 “空心化” 的缩影。
半个世纪前 “阿波罗计划” 的成功,依托的是美国冠绝全球的科技实力与完整的工业体系。
如今,美国科技投入不足,航天产业链存在诸多短板,只能依赖企业间的拼凑合作推进项目,却难以形成 “举国之力” 的协同效应。
这种实力的衰退,才是 “阿尔忒弥斯计划” 后继乏力的根本原因,即便有雄心壮志,也难以支撑起 “重返月球” 的沉重目标。
美国 “重返月球” 的豪赌,在预算缩水、技术卡壳与备份失效的多重打击下,早已危机四伏。
“星舰” 试飞的成败、登月舱的技术突破、备份方案的推进,每一步都暴露着美国航天工业的虚弱。
从 “阿波罗奇迹” 到如今的步履维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工业体系与战略规划的失衡。
太空探索从无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攻克难关,方能让登月梦想照进现实,而非停留在口号与焦虑之中。
相关文章
重返月球的征程,远比想象中艰难。美国宇航局将全部希望寄托于SpaceX的"星舰"时,这个仍在试飞阶段的庞然大物,却让整个登月计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5-10-16 0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随手丢弃的一个塑料瓶,有朝一日可能来自大海本身?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让这个想象成为现实。就在最近,一项...
2025-10-16 1
IT之家 10 月 15 日消息,iQOO 手机官方今日预热,iQOO 15 将搭载 7000mAh 蓝海大电池,确认支持 40W 无线充电+ 100...
2025-10-16 1
苹果发布三款机型,用上 M5 芯片硬件方面升级。在10月15日晚上时段,苹果发布三款新的产品,分别为:MacBook Pro 14 的 M5iPad...
2025-10-16 1
半导体行业开始发力了,好消息接二连三。昨天,手机弹出两条新闻,我都认认真真的看了。一条是,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成了。另一条是,国产电子工程EDA软...
2025-10-16 1
10月16日,荣耀Magic8新品发布会上,荣耀宣布将发布AI概念手机Robot Phone。该机型基于荣耀魔法大模型、YOYO智能体等AI自进化技术...
2025-10-16 1
谈到能源安全,大多数人会先想到石油和天然气,但有一种看似不起眼的金属,却在国家安全和能源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就是铀。在核工业领域,铀的重要性...
2025-10-16 1
vivo在10月份的新品已发布,有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耳机等,新品类型较丰富,不愧是生态级发布。考虑到市场需求,vivo不断扩展新品,逐步打造产...
2025-10-1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