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中国震撼发布!芯片研制获重大突破!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9日 07:42 0 admin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则震撼的科技新闻刷屏了社交网络: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快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这颗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仅约2厘米见方,却能在拍摄图像时一次性获取每个像素点的完整光谱信息。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给望远镜装上了一副具有超能力的镜头,从此就不用在拍摄速度和图像清晰度之间做无奈的选择。

“玉衡”之名别具含义。《尚书》曾记载:“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古人用玉衡来校定星辰运行的秩序。如今科学家将这枚同名芯片视作校准光谱的尺子,探索宇宙的奥秘。

中国震撼发布!芯片研制获重大突破!

过去做光谱成像,总是要么拍出来的画面很清晰、要么拍得快。想要更高的分辨率,就必须花更长时间;想要更快出图,就只能将就图像质量。这个长期被视为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一次被“玉衡”彻底击破。

清华方璐教授团队的绝招是开辟新路径:提出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改变了传统依靠物理棱镜分光的模式。他们让光先经过随机干涉掩膜,再利用铌酸锂材料在电场下的特性,把来自不同波长的信号混合编码进图像,然后借助算法一举还原出完整光谱。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给望远镜戴上了一副特制眼镜,用智能计算实时分析光线,而不再需要老办法一层一层去扫描。

结果就是,这个“玉衡”芯片在一次快照里就能获取到从400纳米到1000纳米范围内的完整光谱信息,分辨率高达亚埃米级(约0.1纳米的细微差别)。亚埃米级的概念可能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1埃米等于0.1纳米,而亚埃米就是1埃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这颗芯片要区分的光谱细节在亿万分之一米的量级上。相比之下,目前最先进的电子芯片工艺制程只有3纳米左右——用这种微米级别的技术来完成光谱成像,简直超出了想象。换句话说,这枚只有几平方厘米的微小芯片,就集高精度、高速度、高集成于一身,彻底打破了过去必须在分辨率、效率和探测面积之间妥协的格局。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项技术的前景。清华团队已经计划把“玉衡”安装到10.4米口径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上进行实地测试,未来还可以搭载卫星进行大规模星空巡天。以往,花费数千年才能扫一遍银河系星光的工作,现在有望在十年之内就完成了。就像原本骑自行车慢慢行驶,一下子换成了火箭飞奔的感觉:昔日只能逐一观测个别恒星的慢动作演出,被这颗芯片一举变成了一场快进千倍的视觉盛宴。NASA曾经耗资百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也只能慢慢盯着几个星点分析。这下,我们的小小“玉衡”直接用速度秒杀了这些大块头——一次快照就能同时捕获上万颗恒星的光谱数据,让原本艰难的巡天工作瞬间化繁为简。

事实上,这个突破不仅仅是天文上的加速器,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智能。无人机、卫星配备这样的芯片后,一次飞行就能绘制出大范围的光谱图像,用来判断地面植被种类、矿物构成甚至气象环境。将来如果手机或其他传感器装备了类似的芯片,我们只要轻轻一扫,就可能检测食品质量、环境污染、甚至个人健康(根据皮肤光谱判断营养或疾病)。“玉衡”芯片把只有在科幻电影里才能见到的场景拉到了现实,它在天文、遥感、智能视觉等多领域的潜力令人浮想联翩。

可以说,这项突破是多年投入和积累的结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重视光谱学研究,国家层面不断加大投入。进入21世纪后,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接连启动,2021年还专门为光谱成像技术划定了发展路线。正是在国家的持续支持下,一代代科学家扎根攻关,才有今天的成果。可以说,中国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证明:关键领域的实力来自真本领,仅靠口号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打趣:连世界最大的射电阵列望远镜(SKA)可能也想要换用国产芯片呢!

总之,“玉衡”芯片的出现,为人类探索宇宙插上了新的翅膀。这枚小小的芯片,让望远镜不再面临速度和清晰度的二选一,既快又准,堪称一场工业时代都难以想象的技术革命。它让一次快照承载亿万星辰的秘密。它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却承载着改写未来的能量。可以想象:装备上“玉衡”芯片的望远镜,就像插上了加速器,以飞快的速度扫荡星空。现在,我们只需抬头仰望星空,就可以享受这一切科技成果带来的馈赠。

………………

破阵子·横空出世

星轨曾凭古玉衡,今凝芯片破苍冥。

方寸晶元藏万象,亚埃光谱辨微明。

一快照,定千星。

不向蛮夷求寸技,敢凭赤志拓新程。

天眼巡天追日月,国器凌云震宇庭。

华夏智,照长庚。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