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近2.5亿日订单,如何改变了即时零售运力市场

今日快讯 2025年07月17日 02:00 2 admin
近2.5亿日订单,如何改变了即时零售运力市场

三方运力市场扩大,会带动一个更复杂的运力格局。


作者 | 庞梦圆(上海)

监制 | 邵乐乐(上海)


连续两个周末的冲单,战报上的单量越是飙升,运力承压越大。平台再怎么通过增加众包骑手数量、乃至放宽对商家自配送限制等方式进行弹性的运力调度,也难以在如此高单量下,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兼具商品和配送体验两个维度的优质服务。


不少消费者已持续有类似体验:午高峰和晚高峰时,一单1.6公里的配送可能要50分钟才能送达。即便是自取奶茶,有些也要80分钟才能取餐。


所以实际上,冲单狂欢下,不论平台还是消费者,都在部分让渡自己在配送体验上的服务标准、服务需求。


即时零售的本质是即时商流、即时物流双轮驱动,也就是平台在同时满足消费者在好的商品和好的配送体验(快是一种速度、也是一种服务,何况配送服务不仅是快,还包括商品包装、保温、保鲜,乃至外卖员着装等)两方面的服务。


这是即时零售难的地方,也是有本地服务能力的美团可以切进来并撬走一部分电商份额的原因。平台打仗,核心打的也是,谁能更快更好地设计一套可以同时满足好商品+好配送的解决方案,并完成用户心智牵引。


但现在,冲单是第一目标,单量是第一目标,在执行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商品丰富度或许在不断提升(比如已经逐渐开始的对非餐的强调),但好的配送服务暂时被放在了第二位,平台对于配送成本的控制、对于配送方式的掌控也暂时被战略性忽略——平台为留住骑手给出了更多补贴,大量三方运力市场的参与者正抓住市场扩大的机会快速增长。


但最终,即时零售还是要补上即时运力这一环,且平台的即时运力能力很大程度上要基于平台的运力掌控力才能实现。


只不过在冲单大战结束时,留下的是一个参与平台变多、三方市场也更为成熟的运力竞争环境。三方运力的成熟又会带动一些有商流优势的平台参与。因此对任何一个平台来说,想要建立有极强掌控力的运力体系都会遇到新的复杂考验,即时零售的商流物流双轮驱动之争也变得更复杂。


1.配送时间拉长、三方运力机会扩大


第二次冲单之后,美团即时零售达到1.5亿订单,淘宝闪购「除去自取和0元购」,达到8000万订单。若再加上京东单量(按最后一次公布的2500万计,实际可能有出入),总计日单量峰值或将近2.5亿。


高单量之下,尽管两家公布的订单准时率都非常高,但整体配送时间是被拉长了的。


按各自官方数据,淘宝闪购订单准时率96%,美团平均配送时长34分钟,比7月5号还快了1分钟,完单率99%。但据我们观察和体验,午/晚餐高峰时期,淘宝闪购、美团、包括京东秒送,呼叫一个不到2公里的订单,大概率会显示需要40-50分钟才能送达。早就超过了即时零售所谓的半小时达的范畴。


社交媒体上也持续有超时的帖子出现,其中有网友分享自己三次被分配到历史订单为0、找不到路的新骑手,进而导致超时。


核心原因就是单量骤升,骑手不够用,平均履约时效降低,消费者尽管享受到了商品优惠,但商品送达体验受到影响。两家已各自通过召回老骑手、补充众包、放宽商家呼叫三方运力限制等方式补充骑手,但骑手,尤其是熟练骑手,依然不够用。


整个运力市场处在短暂的供不应求状态。


近2.5亿日订单,如何改变了即时零售运力市场

高峰期配送时间明显被拉长


但也因此催生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三方运力市场,包括顺丰同城、UU跑腿等第三方的即时物流运力方,以及船到、聚单客等三方聚合配送平台。


顺丰同城在618期间就发布报告称,同城即配服务单量每日增幅都超过50%,其中饮品、商超百货、快餐等即时零售经典品类翻倍增长。


聚合配送平台船到的负责人Melo告诉我们,7月5号晚上近10点,他们系统一分钟内接了超10000单;7月12号,曾一分钟受理近3万单。


船到在2022年初抖音做外卖前后开始运营,经历3年发展,今年随着京东下场以及紧接着淘宝闪购入局,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它的经历足以说明市场扩大给聚合配送平台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船到单量高峰并不在这两周的冲单日,而是母亲节那天。因为5号冲单是在傍晚忽然加速的,门店做不出来、骑手挤不进去,「已经杀红眼了」,完全无法保证履约。导致不少门店第二天还在履约第一天的单(消费者用券后可选使用时间)。


12号这次有所好转,一是美团放券节奏优化,从早上就开始;二是门店提前有准备;三是美团同时补贴了更多到店自取和团购订单,节约了不少运力。


近2.5亿日订单,如何改变了即时零售运力市场


但半个月内忽然增加五六千万订单(按美团此前日均单量9000万算),平台再怎么做放节奏和策略调整,履约都很难一蹴而就、面面俱到,比如有消费者收到40多公里外的自取订单,比如一杯沪上阿姨要80分钟才能送达。


2.运力飞轮在失效


履约时效降低、履约体验下降,意味着即时零售双轮驱动中的即时运力飞轮在失效,意味着即时零售平台极力维护的一种弹性稳定状态的运力体系在被挑战。


在冲单、免单背景下,不论平台、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可以暂时忽略这一点。但冲单结束后,运力是否能自动修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参与平台在变多,三方运力市场也在扩大,包括美团在内、每个即时零售平台在运力层面遇到的竞争都会比之前更强,修复并不会自动发生,而且会比之前的建设更难。


美团是运力体系最强的代表,以美团为例可以看到,平台即时运力的体系建设,核心是实现配送成本、速度、服务三者的平衡。


因此,通过订单密度降成本;通过算法优化做更好的路径规划(结合门店站点、消费者位置、出餐速度),以提高速度、降成本;通过平台配送+商家自配送结合的方式,一边保证履约服务体验,一边保证弹性时期的接单量。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平台都会控制平台配送和商家自配送的比例,「所有平台都想要实现闭环配送」。比如有数据显示,外卖平台长期保持50%以上的平台配送。我们了解到,有商家甚至被要求不超过10%自配送。


核心是因为,对做即时零售的平台来说,运力是他们能为品牌提供的最差异化的服务。这与电商平台对品牌的吸引主要聚焦在流量上有很大不同。


线下门店自带流量,非餐品牌还有电商流量,即时零售平台在流量层面能提供的只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流量增量。


运力则不同。达美乐、瑞幸等大KA商家,会通过与第三方运力公司合作,搭建自己的运力体系,但几乎没有人自己养骑手、建运力团队。所以长期以来,美团、饿了么可以靠强大稳定的运力服务,吸引商家在自己平台做外卖、参与团购——这也是为什么说外卖是美团的流量入口、业务基石;以及到店到家打通后,美团可以通过外卖优势巩固自己的到店优势,以更好地应对与抖音到店的竞争。


所以,即时零售平台必须在运力层面具备一定的掌控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运力服务能力,才能形成更差异化的、稳固的品牌吸引力。


美团已经搭建了一张庞大的运力网络,几乎可以满足商家的一切需求。


包括:通过全职+众包骑手一起实现的各种平台配送方式,如美团专送、美团快送、美团混合送(近距离全职专送骑手,远距离众包骑手)、美团全城送(配送半径可扩大至10km)。对于自配送商家也提供了美团跑腿、美团直送、1V1直送(类似于闪送一对一配送模式),以及美团企客与企客一体化等不同配送服务产品。


与此同时,也有自建的聚合配送平台青云,去年底还收购了做聚合配送的麦芽田——据说,麦芽田当时已经占据了中小商家百分之七八十的自配送市场。


淘宝闪购和京东秒送,在结构上也都有平台全职、平台众包、自配送等方式实现的平台配送和聚合配送这几种形式,但不如美团层次丰富和队伍庞大。


但现在,冲单之下,所有平台订单密度提升(单量提升),算法能力可能因为「以赛代练」提升,但单均配送成本在被人为加高——一是因为平台为鼓励骑手接更多单提高了激励,比如美团提到有骑手一天多拿到400多元补贴等;二是为补充弹性运力,难免会更多使用聚合配送呼叫三方运力,这意味着平台会损失部分配送服务费。


甚至,商家会更多地通过三方聚合配送平台(如船到)进行自配送——船到的订单量提升已经是证据。毕竟当订单来源变多,用聚合配送平台调用海量三方骑手资源是更符合需求的选择。


以及,所有商家都不希望过度依赖某一个大平台,因此在大平台的聚合配送服务和三方的聚合配送服务较量中,也有不少商家会选择后者。据说,在美团收购麦芽田后,不少麦芽田商家就因此转向了别的三方平台。


这也是部分行业人士认为,尽管聚合配送本身对商家满足爆单、夜间场景等弹性需求来讲是刚需,但「大平台自己的聚合配送是个很尴尬的存在」的又一个原因(另一个是长期看,所有平台都期望形成自己的履约闭环)。


3.运力飞轮要尽早修复,迎接一个更复杂的运力市场


平台们都知道,运力飞轮不能垮。京东之前提到Q2的核心是夯实基础,冲单大战也没明显跟进。淘宝闪购也提到,第二周目标是稳定在8000万单,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


但如上所说,因为参与平台变多、因为三方市场扩大,冲单之后,每个平台的运力重建都会遇到一个更新、更复杂的环境。又因为即时零售高度双轮驱动的特点,运力变动又会带动商流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即时零售的格局演进。


比如可以推测,冲单结束后,因为三方运力市场成熟,一些没有运力基础的平台开始获得比之前更多的进入机会,当然是指拼多多和抖音。多多买菜的前置仓业务已被行业预告8月会有新动作。


一些有私域能力、品牌心智的大连锁品牌,也开始做更多私域自配送。


实际上,许多连锁品牌都希望控制外卖与到店占比,以及平台外卖与私域外卖的比例。毕竟不考虑平台补贴的话,外卖本身就是成本更高的模式。而平台外卖占比过高,商家除了要付出更多服务费+佣金,还意味着会频繁参与平台补贴大战,带来品牌价盘保护难度提升。


比如奈雪2024年财报中,直营门店约36.2%的订单來自外卖平台,5.2%来自于自营平台,集团所支付的配送服务费为3.46亿元,占当期营收的7%。


冲单补贴结束后,消费者也会回到比价逻辑。这时如果平台外卖没有价格优势,品牌大可继续通过9.9元等政策吸引消费者回流私域,这又会产生对三方运力和三方聚合配送平台的需要。


近2.5亿日订单,如何改变了即时零售运力市场

瑞幸、蜜雪冰城的小程序

在功能和活动上都已经非常丰富


还有行业分析认为,长期来看,随着即时零售进入更多非餐领域,以及消费者即时零售心智不断成熟,会持续对差异化、个性化的配送体验有更高要求,一些专注即时零售的品牌也会更在意优化自己的配送服务,因此带动更适合做定制化、差异化的三方运力市场的长期扩大。


船到现在的模式就是给大品牌提供保证履约质量的服务,而不只是作为呼叫运力的工具存在——这一方面走的是差异化路线,一方面也是在抓上述分析所说的服务消费的机会。


当然,平台的即时运力解决方案也会与时俱进。但最终,所有的运力服务都会回到成本、速度、服务的综合维度上来,大平台还是会追求订单密度、算法优化,以及不同比例的配送组合。它没有一个绝对值,具体数据会随着环境、不同平台的投入规划有调整。这是对即时运力能力的长期考验。


这个过程中,每个平台的运力体系建设,又会遇到社保带来的成本变化、骑手吸引力变化,以及AI带动下的无人配送该如何改变运力市场的变量,毕竟无人配送是美团AI的三个关键项目之一,而AI是王兴最关注的三个方向之一。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