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排行榜 2025年11月03日 03:49 1 aa

文 | 青茶

前言

你每天刷的视频、转的钱、发的信息,看似飘在“云端”,其实都要穿过地球最深的地方,海底八千米。

那儿藏着人类最昂贵、也最隐秘的基础设施:海底光缆。全球95%的国际数据都要靠它传输。

如今,这些连接世界的“数字动脉”,正被卷入中美激烈的技术对抗。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美国挥舞制裁大棒,试图垄断全球信息通道;而中国正以惊人速度在封锁中突围,重塑数字格局。

谁才是未来真正掌控互联网命脉的人?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中国十年崛起

十多年前,中国还只是海底光缆产业的追赶者。

2008年,华为海洋网络成立时,全球海底光缆市场早已被美国SubCom、法国ASN和日本NEC三大巨头垄断。

那时,光缆铺设需要深海施工、信号放大、光学传输等高精尖技术,而中国的相关设备还处于起步阶段。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要进入这个市场至少还要二十年。

然而,中国的崛起速度让世界震惊。仅仅十年,局势彻底改变。

2020年,中国企业已经参与了全球超过105条海底光缆的建设,从零到全球市场的10%,实现了“逆袭式”突破。

尤其是2022年投入运营的“和平”海底光缆,全长15500公里,横跨亚洲、非洲和欧洲,连接12个国家。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这不仅是一条通信管道,更是一条象征中国数字力量崛起的“数字丝绸之路”。

支撑这一切的,是国家战略与科技实力的结合。

中国政府将海底光缆纳入“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自主通信方案。

与动辄数亿美元的美日方案相比,中国的方案性价比高、技术成熟、工期短,成了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首选。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华为海洋不仅拥有自研光放大器、路由系统等核心设备,还建立了专用铺缆船队,实现从设备到工程的全链条国产化。

中国的造船工业也成为关键支撑。

到2024年,中国已具备世界领先的深海作业能力,能够在七千米深海进行光缆作业。

这意味着,中国不再只是“买方”,而是开始影响整个全球数据基础设施的格局。

正当中国企业信心满满地走向世界时,美国出手了。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美国封锁全面升级

2019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华为实施全面封锁。

制裁清单从通信设备延伸到海底光缆项目。

华为被迫出售华为海洋股份,公司更名为HMN Tech,但这并没有让风暴停下。

2020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发布命令,禁止任何中国企业参与与美国相连的海底光缆建设。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这不仅阻断了中国进入北美市场的可能,更在国际上掀起连锁反应。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谷歌和Meta投资的太平洋光缆项目。

这条连接洛杉矶与香港的海底光缆,原计划成为美亚数据高速通道,却被美国国防部、司法部、FBI等多个机构以“安全威胁”为由强行叫停。

最终,光缆完工但无法开通香港节点。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此后,美国政府接连阻止多条连接香港与美国的光缆项目开通,并劝说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拒绝与中国企业合作。

2022年,美国更直接出面,阻止HMN Tech竞标连接东南亚与欧洲的海缆项目,改由美国公司SubCom中标。

2023年,中国企业在东密克罗尼西亚系统项目中报价低20%,依然被排除在外。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美国的策略是“精准封锁”,凡是涉及关键海域、重要战略节点的项目,一律禁止中国技术参与。

同时,美国拉拢盟友构建所谓“可信供应链”,并在政策上提供融资支持,让西方公司获得竞争优势。

但中国并未退缩。相反,中国企业开始转向另一个关键领域,维修和深海运维。

海底光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平均每年有200多起损坏事故,超过60%由渔船拖网或地质活动造成。谁能在第一时间修复,谁就掌握了关键话语权。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全球能从事光缆维修的船只不足50艘,而中国的造船工业优势明显。

HMN Tech和中交集团相继启动“深海维修船”项目。

2025年,中国科研机构宣布已成功研发全球最深4000米作业级别的光缆维修系统。

这项突破让西方震惊,因为这意味着,中国有能力修复世界上几乎所有深度的光缆。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美国意识到,即使封锁新项目,中国依然可能通过维修、设备维护、海缆节点控制重新进入系统。

于是,2025年,美国再次升级政策,准备全面禁止任何中国企业租用或维护与美国相连的光缆资源,并禁止使用“国家安全威胁名单”上的中企设备。

这标志着封锁进入“全面绞杀阶段”。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AI引爆新战争

2025年,人工智能的爆发,让这场“海底暗战”突然升级。

Meta宣布斥资1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长的海底光缆“Waterworth项目”,全长5万公里,连接美国、巴西、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亚。

这条光缆比地球赤道还长,将成为全球AI数据流通的超级通道。

Meta给出的理由很直接:AI训练需要巨量数据流动,一个大模型的训练数据量可达数百PB,卫星通信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海底光缆成为支撑AI算力的唯一通路。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到2024年,美国科技巨头使用的全球光缆容量占比已从10%飙升至71%,AI时代的“数据霸权”由此确立。

更关键的是,Meta计划独立拥有这条光缆,不与其他公司或国家共享。

这意味着,一个私人企业将掌控从美国到印度、非洲的数据生命线。

美国政府也将这一项目视为“国家安全资产”,从政策到资金全力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的应对策略是“绕道突围”。既然西方封锁,那么就建立新的数字通道。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2023年起,中国科技企业纷纷在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布局。

华为在沙特建设云数据中心,字节跳动在马来西亚投资21亿美元打造AI基地,阿里云进军越南,DeepSeek落地沙特达曼。

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在非美市场形成新网络生态。

这些地区的地缘优势明显:靠近海缆枢纽、政策灵活、能源成本低。

中国的策略是打造“区域算力中心”,让AI模型在本地训练、在周边国家协同计算,从而绕过美国的封锁链。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根据行业预测,2026至2030年间,全球将新增54万公里海底光缆,比前五年增长60%。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地球将再被“绕”13圈。

中国企业虽在美欧市场受阻,但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快速扩张,逐渐构成“非西方信息网络”。

印度在这场博弈中角色微妙。

美国希望借Waterworth项目扶持印度成为“全球AI训练中心”,但印度既依赖美国,又离不开中国的低成本方案。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最终,印度采取“两头下注”的策略:在面向欧美的项目中选用美国技术,在面向东南亚与中东的线路中与中国合作。

新加坡更是选择多元供应商模式,成为连接全球最密集的海缆节点国家。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数字主权”的争夺。

海底光缆不只是技术设施,更是信息通道的主权象征。谁控制光缆,谁就能监听、切断、干扰他国通信。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2022年汤加火山爆发后,唯一的光缆断裂,整个国家瞬间“消失”在网络中,这一幕警示世人:在AI时代,数据通道比石油更重要。

中美围绕海底光缆的对抗,实质上是围绕数字世界规则的主导权之争。

美国用封锁守住旧秩序,中国以技术和市场重塑新格局。

当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竞争核心,控制数据流向的“深海暗战”将决定未来世界的力量版图。

美国专家:全面封锁中国,价值万亿美元的技术,不能被中国垄断

结语

在浩瀚的深海之下,没有硝烟,却埋藏着人类社会的真实对抗。海底光缆看似冰冷,却传输着地球最宝贵的资源数据。

美国的封锁,是旧秩序的自我防御;中国的突围,是新力量的必然崛起。

未来几年,全球将铺设超过50万公里的新光缆,AI的浪潮将让数据流动速度再翻数倍。

但谁拥有这些看不见的“数字动脉”,谁就拥有未来的发言权。

深海8000米的暗战,其实决定的是人类在数字时代的命运走向,控制数据者,将书写新的世界规则。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