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闭幕 发布《杭州宣言》等标志性成果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26日 10:13 1 aa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闭幕 发布《杭州宣言》等标志性成果

【来源:浙江日报】

9月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闭幕。

这场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近4000名代表来杭,参会人数创历届会议最高纪录,参会人员的国家和地区代表性以及行业和领域代表性,也是历届会议最高的一次。

四天来,来自全球的不同语言,讨论着同一件事:如何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

“这次大会是一个里程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司司长、“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安东尼奥·艾伯鲁说,在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福祉面临紧迫挑战的关键时刻,会议达成的共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精神,表明环境治理是社会长期繁荣的基石。

闭幕式上,大会发布两份标志性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2026—2035)》(下称“杭州战略行动计划”)和《杭州宣言》。

《杭州宣言》是本届大会通过的一项高级别政治声明,重申生物圈保护区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中扮演着关键的平台作用。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地区社区、青年以及科学网络加强合作,并在政策制定中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宣言强调了包容性,鼓励原住民、妇女和青年能够更多参与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之中。

如果说《杭州宣言》是一声响彻全球的呼喊和倡议,那么“杭州战略行动计划”则是面向未来十年具体的行动目标与实施细则,比如通过发展绿色生计和公平的收益分享机制赋能当地社区,强调了科学与政策互动、数字创新以及青年参与的重要性等。

在安东尼奥·艾伯鲁看来,这两份标志性文件最大的亮点在于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和包容性,同时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智慧。

参与战略行动计划起草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欧阳志云介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经验,在两份文件中被再次强调,特别是不仅仅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还要强调保护与发展的结合。在这方面,起源于浙江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远远走在前列,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了很多见成效的实践成果。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卫东表示:“现在中国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未来10年我们有一个目标,希望我们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至少有一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在刘卫东的视野里,在加快申报更多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外,中国还将继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对保护区管理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经验交流、合作研究、技术共享,支撑全球环境治理,协同应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共性挑战。

此次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杭州“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荣誉称号,又授予临安区“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荣誉称号。

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杭州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拓展生态共享、引导全民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国际生态合作交流等方式,加快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