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28日 07:45 3 aa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欣阅

当全球存储芯片的牌桌上,玩家们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一个数字——“层数”时,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牌局的走向。

SK海力士亮出了321层的王牌,铠侠与闪迪更是联手宣告要冲击332层。在这场近乎疯狂的“摩天大楼”竞赛中,大家似乎默认了游戏规则:谁叠得更高,谁就拥有未来。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来自中国的长江存储,却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加入了这场豪赌。他们通过一种名为Xtacking的独特架构,已经将接近300层的产品送入量产线。

TechInsights这样的权威机构都下场认证,确认其为全球首款采用了2yy层级3DNAND技术的产品。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这一切,都发生在2022年美国开始实施严苛的设备与技术出口管制之后。那道红线,清晰地划在了“128层”这个数字上。换句话说,长江存储是在手脚被部分捆绑的情况下,完成了这场技术上的惊天跳跃。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长江存储,如果还仅仅是数着它追上了多少层,那就太小看这场游戏了。它手中的Xtacking架构,究竟只是一个追赶层数的工具,还是一件足以重塑竞争规则的战略武器?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换条赛道自己跑

Xtacking架构的精髓,其实可以用一句大白话来概括:“分而治之”。传统的3DNAND技术,就像在一块豆腐上用一根极细的针,从顶层一口气钻到底层,层数越多,这根针就要钻得越深、越直,难度呈指数级增长。这就是所谓的“深宽比”挑战,对刻蚀工艺的要求高到离谱。

而长江存储的Xtacking玩了个巧。它不钻那一口气通到底的深孔,而是准备两块独立的“豆腐”——一片专门负责存储单元,另一片则负责外围的控制电路。两边各自在自己的晶圆上精雕细琢,最后再像盖房子一样,把这两块完美地“拼接”在一起。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这种“混合键合”的思路,巧妙地把一个超级难题,拆解成了两个难度相对可控的子问题。去年,长江存储的Xtacking4.0版本就是这么干的:将一片150层的晶圆和一片144层的晶圆键合,最终实现了294层的堆叠效果。这不仅证明了路线可行,而且效率惊人。

当最顶尖的光刻机和部分高端刻蚀设备被拒之门外时,传统“硬碰硬”的路径走不通了。Xtacking这种“化整为零”的智慧,就等于在被封锁的主干道旁,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能够继续前行的“绕行小路”。它让长江存储在无法获得所有“神兵利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技术迭代的节奏,这本身就是对“卡脖子”困境最有力的回击。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一个人的战斗变成一群人的狂欢

如果说Xtacking是长江存储为自己打造的一把“破局之矛”,那么这把矛在挥舞的过程中,无意间激活了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进化”。它不再是长江存储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变成了一场国产供应链的集体试炼与狂欢。

在外部供应链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巨大压力下,求生欲成了最强的催化剂。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曾无奈地表示,即便是合法购买的设备,也无法获得必要的零部件来维持运转。这种切肤之痛,让自主化的目标变得无比清晰和迫切。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数字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回顾2016到2021年,长江存储的招标数据显示,来自美、日、荷的设备占比高达76%,我们严重依赖外部输血。

到了去年,生产线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提升至约45%。这背后,是中微公司的刻蚀设备、北方华创的清洗设备、华海清科的CMP设备等一大批本土厂商,在长江存储这个“试炼场”里,玩命地进行技术攻关、产品验证和迭代优化。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Xtacking架构的规模化量产,为这些国产设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也是唯一的实战平台。长江存储的工艺需求,正倒逼并牵引着它们加速成长。一个“技术突破-国产验证-迭代优化”的内循环生态正在形成。

当然,我们必须坦诚,短板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光刻机这个关键环节,对荷兰ASML的依赖仍是最大的痛点。但正是这种痛,成为了推动全产业链自主化的最强动力。长江存储已经立下军令状:计划建立首条完全使用中国国产制造设备的试验生产线,并力争在今年下半年就开始试产。这一步如果成功,其意义将远远超过技术本身。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安静的牌桌上来了一个掀桌子的

凭借Xtacking架构带来的制造灵活性和成本潜力,长江存储正在从一个奋力追赶的选手,转变为一个可能搅动全球NAND市场格局的关键“变量”。

过去,全球存储市场的牌桌上,坐着的总是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几位老玩家,他们默契地维持着市场的平衡与价格体系。而现在,一个“新人”不仅上了桌,似乎还带来了自己的规则。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去年底,长江存储月产能预计达到13万片晶圆。而这只是开始,今年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至15万片。远期规划更是指向了每月20万片晶圆的庞大体量。行业内有一个共识,当单一厂商的月产能达到20万片时,它就具备了影响全球NAND市场价格的能力。

产能的背后,是市场份额的争夺。长江存储的目标是,争取到2026年底,占据全球NAND闪存市场15%的份额。这15%足以从现有巨头的盘子里切下一块巨大的蛋糕,彻底改变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的竞争格局。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更重要的是,长江存储并非只靠“量”来冲击市场。已经量产的X4-90703DTLCNAND芯片,以及规划中即将推出的2TBTLC产品X5-9080,都表明它在产品性能和容量上,同样具备了与国际一线大厂掰手腕的实力。

用不到8年的时间,走完了竞争对手大约15年才走完的技术积累之路,从64层到128层,再到如今接近300层。这种惊人的迭代速度,迫使所有市场领导者都必须重新评估这个来自东方的对手,将它视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长期竞争者。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结语

回过头来看,长江存储和它的Xtacking架构,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绝地反击的故事。

它更像是为后发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在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棋局中,提供了一种突围的可能路径。

中国半导体崛起!长江存储缩小与全球对手差距,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当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在迈向300层以上的技术无人区,Xtacking架构能否持续保持其创新优势?那条备受瞩目的全国产化生产线,能否在今年下半年顺利落地并实现稳定量产?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最终决定长江存储,是昙花一现的“变量”,还是能够真正固化为全球市场格局中稳定而有力的“重要一极”。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