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排行榜 2025年10月05日 08:34 0 admin

咱们手上的手机、平板更新得越来越勤,旧设备扔了可惜,留着没用,最后大多变成了电子垃圾。

2024年的数据显示,光中国一年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就有2.2亿台,其中手机保有量更是高达12.8亿台,报废的手机、电脑堆成山,处理不当就会污染土地和水源,重金属还会悄悄钻进食物链。

但很少有人想过,这些“电子垃圾”的宿命,或许能被一群看不见的“小家伙”改写。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验室里,俞书宏院士团队就搞出了个奇招:让细菌当“纺织工”,织出一种既能满足高端电子设备需求,又能完全降解回收的薄膜。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具有闭环生物可回收性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

这玩意儿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已经实实在在地突破了实验室,离咱们的手机、5G设备越来越近。

1

这事儿得从那些不起眼的细菌说起。团队选中的“纺织工”叫醋酸葡糖杆菌,这细菌天生就会分泌纤维素,跟蚕吐丝一个道理。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纤维素基介电薄膜的结构表征

科学家们给它们搭了个“微观车间”,用的是“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技术,简单说就是把营养和原料变成超细的雾滴,精准喂给细菌,让它们按规矩干活。

整个“织布”过程分三步走,跟工厂流水线一样讲究。

第一步先给细菌喂营养雾滴,让它们专心吐纤维素纳米纤维,织出一张细密的“底布”,这是薄膜的基础层。

第二步换配方,把空心玻璃微珠混进雾滴里送进去,细菌像熟练的工匠,顺着氧气多的地方钻,穿过玻璃微珠的缝隙继续吐丝,把这些小珠子牢牢织进纤维网里,这层是决定性能的关键。

第三步再换回纯营养雾滴,织出一层“面布”,最后就形成了三层结构的“三明治薄膜”。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纤维素基介电薄膜的介电模拟结果

别小看这层薄膜,它的性能能把很多商用材料比下去。

拉伸强度高达117兆帕,差不多能顶住成年人站在上面不碎;

介电常数低到1.33,在1-5吉赫兹的高频范围内都很稳定,这意味着用它做的电子器件,信号损耗会特别小,5G通信时网速更顺、延迟更低。

更厉害的是它的韧性,反复120度弯曲10万次,还能保持93%的强度,揣在兜里揉来揉去都不怕坏。

这些本事全藏在它的结构里。

玻璃微珠是空心的,堆在一起形成了很多空隙,里面的空气正是降低介电常数的关键。

以前人工合成的材料要么加不了这么多玻璃微珠,要么加了之后纤维网就散了,但醋酸葡糖杆菌凭着本能就能把两者完美结合,这是机器很难做到的“生物智慧”。

比性能更关键的是,这东西能“死而复生”。传统电子材料要么像环氧基板那样,性能好但埋在土里几百年不烂;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晶界的结构表征

要么像某些环保材料,一用就坏。但这种细菌织的薄膜,报废后能通过生物手段全部分解回收。

回收过程简单又环保。把报废的薄膜放进50摄氏度的温水里,加一种纤维素酶——这玩意儿就像专门剪纤维素的“分子剪刀”,只拆细菌吐的丝,不碰其他东西。

泡一会儿,玻璃微珠因为密度小会浮起来,用注射器就能捞出来;剩下的液体离心一下,能分离出纯度99.66%的银,还有葡萄糖溶液。

这些回收的玻璃微珠跟新的一样,银能直接再做电子元件,葡萄糖还能喂给细菌重新“织布”,真正实现了“从垃圾到原料”的闭环。

2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货”?

还真不是。团队用这种薄膜做了电子器件,跟商用的环氧基板比,在1-5吉赫兹的常用频段里,信号损耗明显更低,这对5G、无线通信设备来说太重要了。

而且它特别扛造:放一年性能几乎没变,在75%湿度的潮湿环境里放一天,简单处理下照样能用,甚至能扛住150摄氏度的高温冲击,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纤维素基介电薄膜的力学和热学性能

最让人惊喜的是成本和环保账。全生命周期评估显示,它比商用的环氧二氧化硅薄膜更环保,虽然玻璃微珠的生产会有环境影响,但回收玻璃微珠比造新的省太多事。

成本上,它跟商用材料差不多,虽然比植物纤维素做的薄膜贵一点,但性能好太多,长期算上回收的成本,反而更划算。

这些年纤维素酶的价格跟着生物乙醇技术发展降了不少,以后量产了成本还能再降。

其实这事儿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一种材料的创新。

以前咱们搞电子产业,总觉得“要性能就不能环保,要环保就得牺牲性能”,但俞书宏院士团队用细菌证明,两者能兼得。

这种“用生物智慧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给整个电子行业指了条新路子——以后不光是介电薄膜,手机壳、芯片基板,说不定都能用类似的方法造,电子垃圾说不定真能变成“循环宝藏”。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纤维素基介电薄膜的介电性能机理分析

3

想想十几年后,咱们换手机时,旧手机不用费劲找回收点,送到处理厂用酶一泡,里面的材料就能变成新手机的零件;工厂不用再挖那么多矿石,靠细菌就能“织”出高端材料。

那些在显微镜下忙碌的醋酸葡糖杆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可能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数字时代不再留下一堆永远无法降解的垃圾。

这大概就是科技最动人的地方:不是搞出多玄乎的概念,而是用巧思把看似矛盾的事儿理顺,让人类的发展和地球的承受力能和平相处。

中科大的这些“细菌纺织工”,织出的可能不只是一种薄膜,更是电子产业的绿色未来。

中科大出奇招!细菌当 “纺织工”,化解电子垃圾污染难题

纤维素基介电薄膜的制造过程对各种环境影响的贡献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