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若芯片是美国的“矛”,那稀土就是中国的“盾”丨锐评

排行榜 2025年10月09日 22:12 0 admin

中美就关税达成短暂共识后,双方在芯片和稀土上再度进入对峙。


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发布报告,要求对中国芯片产业施加更广泛的禁令,“任何中国可用于生产芯片制造工具的零部件都要纳入限制之中”,并呼吁将禁令延伸至所有美国盟国的企业。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物项及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同日晚些时候,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和原辅料、钬等5种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


若芯片是美国的“矛”,那稀土就是中国的“盾”丨锐评


此举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如果美国还要将芯片禁令作为筹码,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也不妨把稀土管制这把利刃磨得更锋利些。


但和今年4月的首轮稀土出口管制相比,中方的最新举措并非某种被动的反制升级,而是主动出击,旨在构建更加体系化、完备化,也更具针对性的稀土战略。


第一是堵上“先绕出再转卖”的漏洞。第61号公告明确,境外特定出口经营者向第三国出口带有“中国成分”的稀土相关物项,只要“中国成分”的价值比例在0.1%及以上,就要取得中国商务部颁发的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件。


换言之,即便稀土产品已经运至海外,只要含有中国的稀土或采用中国的稀土技术,再向他国转出口时,法律上就受控于中国许可,坚决不让中国稀土产业为对手作嫁衣,坚决不让出口管制流于表面。


第二是重点管制“敏感用途流向”。公告特别强调,对军事最终用户及被列入管控名单的境外进口商原则上不予许可;凡最终用途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军事用途或提升军事潜力的,一律不批准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将“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者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研发生产,以及制造上述制程半导体的设备和材料,还有“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列为重点审查用途,要求逐案审批。


这既是对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链的战略遏制,警惕中国的稀土产业被用来间接支撑其他国家的尖端芯片和AI军事化应用提升,同时也表明中国将稀土管制提升到全球安全治理的高度,积极履行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防止稀土不受控外流危及国际社会共同安全。


若芯片是美国的“矛”,那稀土就是中国的“盾”丨锐评


正如商务部发言人谈到的,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是主动对接国际准则的必要之举,法理基础在于稀土物项的军民两用属性,这是履行防扩散义务、维护和平稳定的负责任举措。


在中美长期博弈的大局中,中方最新一轮稀土管制具有重要战略指示意义。


一方面,它宣示了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反制能力。面对美国芯片禁令等极限施压,中国没有被动挨打,而是选择在自己占优的领域果断出招,以攻促和。中国此次亮剑稀土,就是告诉美方:若一意孤行升级打压,中国不排除以更严厉措施回敬,美方自身产业链脆弱环节将首当其冲。


事实上早在2025年4月,中国对稀土磁体的出口管控刚一收紧,美国汽车产业就拉响警报,福特公司甚至因稀土短缺而暂停了部分SUV车型生产一周。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更是警告,如果中国稀土供应中断90天,美国多达78%的国防承包商就要关闭生产线。关键资源的反制效果十分直接且巨大,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分量极重。


而随着商务部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落地,中国的稀土管制将更加体系化、完备化且更具针对性,也势必让美国感到更明确的威慑和不可承受之重:要想避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必须慎重评估对华科技战的边际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的目的是规范而非禁绝。中国的官方话语依然保持克制。通过明确的威慑,中方也是在倒逼美国重新考虑竞争与合作的边界。今年夏天中美在日内瓦经贸磋商期间,就曾将稀土问题列为核心议题之一,美方希望放宽稀土管制以换取一定让步,中方也表达了积极姿态。尽管美方多有反复,但在商务部的最新回应中,外界注意到,中方强调,新规明确了过渡期和许可便利措施,对合理需求“应许尽许”,对医疗救灾等人道用途豁免许可。这显示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策略,强调稀土管制的长期战略意义,淡化反制报复色彩。


中国再次升级稀土技术出口管制,有着维护国家安全、避免敏感技术外流的正当理由,也是对美国步步紧逼的一次有力反制。中国以战略视角和底线思维管控稀土出口,在展示“断人一指”决心的同时,也把握好“留有三分”的余地。如何在强硬与克制间取得最佳平衡,考验着中国的智慧和定力。


总体而言,最新一轮稀土管制表明,在事关核心利益的科技和资源较量中,中国绝不会再当“沉默的羔羊”,而将以更加主动进取的姿态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棋盘对弈,讲究攻守谋略,大国博弈亦然。稀土之局,或许只是黑白子的一隅,却也足以改变几步后的胜负走向。



作者丨张思南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