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创三项世界纪录!“首创号”为天山胜利隧道构建“呼吸系统”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2日 12:29 1 aa

在新疆天山南麓海拔3660米的无人区,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的天山胜利隧道已经成功贯通,静待通车。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乌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这条全长22.1公里的隧道建成后,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车程从7小时缩短至3小时,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能力。

面对超长隧道通风的世界性难题,项目创新采用“三洞+四竖井”方案,在隧道顶端开挖四座竖井构建“呼吸系统”。其中2号通风竖井深达707米,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高寒高海拔超大直径(11.4米)硬岩竖向掘进机“首创号”施工,实现“一钻成井”,创造了深度(707米)、直径(11.4米)和海拔(3660米)三项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高端隧道装备技术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创三项世界纪录!“首创号”为天山胜利隧道构建“呼吸系统”

早在2020年,研发团队在天山实地考察后,面对高寒缺氧、传统钻爆法效率低、人工开挖风险高等难题,提出研发能替代人工、穿透永冻地层的智能掘进装备的构想,不过研发团队面临的是空白领域,全球尚无适用于高海拔、超深竖井的全断面硬岩竖向掘进机案例。2020年冬天,研发团队在零下30℃的实验场中驻守三个多月,经过200余次测试,借鉴石油钻探和矿山TBM技术,创新设计出“多适应性锥形刀盘”,结合变频电机驱动技术,理论破岩效率提升40%;有效融合智能化钻进技术、垂直导向系统,并通过AI算法实时修正掘进轨迹等方式解决了竖井掘进的垂直度控制难题,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相当于在700米深井中,偏差不足一枚硬币厚度。

2021年底,“首创号”运抵天山现场,研发团队在现场搭建临时实验室,累计记录上万组运行数据,优化37项核心参数,成功突破12项“卡脖子”技术,设备无故障运行率提升至98%。

按照“先行先试、实战验证、迭代升级”路径,经过“创新—应用—再创新”的不断升级,2025年6月13日,“首创号”顺利贯通2号竖井。同时,“首创号”创新集成的TBM破岩与竖向掘进技术,“掘、排、支一体化”先进工艺可高效应对多种复杂工况,为高寒高海拔隧道建设提供了完备技术体系和示范模板,填补了大直径竖井全机械化建造领域空白。依托工程实战,“首创号”已形成18项国家标准和43项发明专利,完成装备跨代升级。新一代超大直径竖向掘进机适用范围更广,掘进效率、智能化水平、安全性和经济性显著提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