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日前走进中关村学院 “中国方案”探索历程引发共鸣

AI科技 2025年10月13日 20:40 0 admin

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日前走进中关村学院 “中国方案”探索历程引发共鸣

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中关村学院专场日前举行。来自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北京市重点产业领域的三位专家,凭借扎实技术攻克关键难题,探索出多项“中国方案”。他们所践行的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应用的路径,与中关村学院“极基础、极应用、极交叉”的科研导向和“产学研创投”的创新范式高度契合,引发了青年学员们的广泛共鸣。

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数据科学家郑宇讲述了自己的《数字中国梦:为人民建设智慧城市》。从城市计算理论的提出到雄安智能城市的建设,他分享了自己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正与中国科技创新崛起、在国际上争先之路重合。他用自己喜欢的影视角色李云龙的台词与在座的未来科技工作者共勉:“什么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4微米的硅颗粒尺寸是一次次实验干出来的,99.999%的纯度是精益求精的态度磨出来的,从被‘卡脖子’到自主可控是不服输的劲头拼出来的。”有研金属复合材料(北京)股份公司研发部主任聂俊辉以“小颗粒大突破”为题,讲述了自己在微晶硅铝材料领域的攻坚之路。他表示,微晶硅铝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中国科研精神的生动写照,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共同探索先进材料开发的广阔天地。

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产品总监肖平在分享《软硬一体: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破局前行》的历程时强调,自动驾驶正是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利用世界模型、车规级计算平台等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的重大问题,也通过自动驾驶提高城市交通安全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近年来还促进了一些新的硬件、产业创新发展。“这段跨越8年的技术长征,正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最生动注脚。”他说。

宣讲后,宣讲团成员还参加了国家(中关村)火炬科创学院、北京中关村学院联合举办的“IQTalk”青年轻社交平台活动,围绕AI驱动未来发展的新应用、新态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与青年科技人才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中关村学院学员、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后元祎君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场宣讲让他注意到全链条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宣讲团专家们的科研历程正是全链条自主创新的生动体现:他们在各自领域从源头探索,历经无数次实验与失败,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这启示我们,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关键赛道上掌握话语权。”他说。

同样,中关村学院教师、AI核心和基础学部具身智能方向负责人陈凯也表示,原始创新是艰辛而寂寞的,但学院一直鼓励同学们做一些基础性研究,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同时把“产学研用”融为一体,才能对国家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