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今日快讯 2025年08月13日 08:04 0 aa

文 | 青茶

前言

一纸搬迁公告,让上海康桥工业区的昌硕科技——这家曾被誉为“小富士康”的代工巨头,结束了二十年的辉煌。

它为苹果等国际品牌生产无数电子产品,鼎盛时可提供近十万个岗位,如今却全线撤离,带走了无数人的生计。

央媒早已提醒:低端制造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否则终将被动。

下一个“昌硕”会是谁?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昌硕科技的巅峰与衰落

昌硕科技在电子代工圈的名声几乎是“响彻云霄”。

在苹果供应链的黄金年代,它几乎是招工大军的终点站——高返费、高加班费、包食宿,加上靠近上海市区的地理优势,让无数年轻人、农民工和返乡工涌向康桥工业区。

巅峰时期,昌硕每天都在24小时连轴转,流水线上永远是灯火通明。

工人们虽辛苦,但一份返费上万元的招工奖励,足以让他们咬牙坚持。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昌硕科技的规模不仅体现在生产能力上,更体现在它对就业的支撑——旺季时可吸纳近10万人,这在制造业里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它就像一台巨大的“就业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为周边经济输送动力。

苹果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接切断了昌硕赖以生存的“血脉”。

苹果宣布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印度,并将32家中国企业从供应链名单中剔除,昌硕赫然在列。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失去核心客户的信任与订单,代工厂的命运几乎一眼望到尽头——订单锐减,生产线闲置,工人提前放假,招聘广告渐渐消失,厂区的灯光也不再通宵亮起。

外界也许会觉得这是突发事件,但对昌硕而言,这其实是一步步走向无可逆转的结果。

过去,它完全依赖苹果的订单,却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当苹果“抽身”时,它没有足够的产品力和市场来填补这个缺口。

最终,搬迁成了唯一的选择——或许是去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或许是为了靠近新的客户,但留在上海的辉煌时代已画上句号。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十万工人的两难与阵痛

昌硕的搬迁,不只是设备和产能的转移,更是对十万工人生活的巨大冲击。

眼前的选择只有两个:随厂搬迁,或者就地转行。

选择随厂搬迁,意味着要离开已经熟悉的城市和生活环境。

对于很多在昌硕干了十多年、已经成家立业的人来说,这不只是工作地点的变化,还涉及孩子的教育、父母的照料、夫妻的分离。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搬到新厂后,能否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奏、工资待遇是否与原先相当,都是未知数。

更何况,外地新厂往往位于二三线城市甚至偏远工业区,生活便利度、医疗教育条件与上海不可同日而语。

选择留下,则意味着要面对就业市场的重新洗牌。

大多数昌硕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集中在流水线作业,脱离了代工厂,他们能接触到的行业主要是物流、快递、外卖、保安等体力劳动。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而这些工作虽然门槛低,但劳动强度不小,且收入波动大,不一定能支撑一个家庭的稳定生活。

面对陌生的工作模式,很多人存在天然的心理抗拒,害怕“干不好”、“不适应”。

这场变动不仅让个人陷入焦虑,也让整个社区感到阵痛。

曾经依赖昌硕订单的配套小商贩、餐饮店、出租房东,都将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个大型代工厂的搬离,对当地的经济链条是系统性的冲击。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中国制造的新赛道

其实,昌硕的命运并非孤例,类似的搬迁潮在过去几年已陆续上演。

央媒早在数年前就指出,中国的低端制造业迟早会面临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压力。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月薪已接近7000元,而越南、印度的成本不足中国的一半。

国际大企业在地缘政治和供应链安全的考量下,也倾向于将生产多元化布局。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外资离开,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衰退。恰恰相反,这为国内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

过去,富士康将部分产线转移到海外时,中国本土品牌立刻趁机扩张,占领了原本属于外资的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正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创新工厂”转型。

大量本土企业开始摆脱纯粹代工的身份,投入研发核心技术。

例如,比亚迪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跑全球,还在电池、芯片和动力系统等核心环节自给自足,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链条掌控。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类似的还有华为、中兴、大疆,它们不再依赖外资订单,而是通过自主创新,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生物科技等新赛道,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支柱。

这些产业不仅利润率更高,还能形成长期的技术壁垒,让“中国制造”摆脱低价竞争的陷阱。

可以说,昌硕的搬迁是旧时代的落幕,也是新时代的开场。

中国制造的下一个二十年,将不再依赖别人的品牌和订单,而是靠自己的创新和产业升级,去主导全球市场的规则。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结语

昌硕科技的全线搬迁,让人唏嘘,也让人清醒。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迁徙,更是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的缩影。

十万工人的去向,折射出低端制造转移带来的阵痛。

央媒早年的提醒,则预示着转型升级的必然。

过去二十年,中国凭借“世界工厂”的身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未来二十年,我们要用“世界创新工厂”的实力,赢得新的全球话语权。

失去一些低端代工订单,并不代表失去未来——因为中国的赛道,正在悄然换轨,驶向更高的价值链顶端。

信息来源: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苹果代工转移出中国?近10万工人丢掉饭碗,央媒早有预警也无用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