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8日 10:51 2 admin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作者 | 山竹

出品 | 锌产业

一个团队的理念,往往受创始人个人风格影响很大。

阿里云产品理念的形成,受到影响最大的,同样是它的创始人,王坚。

作为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最初为阿里云制定的生存之道是:做如同电一样的社会基础资源的提供者,去支撑云上应用创新,不与云上应用竞争

王坚曾经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

电是电网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源,总不可能因为理发师的收益比电费高出好几倍,国家电网就自己去开理发店吧,云计算也是同理。

正因如此,时至如今,阿里云内部认为自己与其它云厂商最大的区别依然是:

大部分互联网厂商做云计算,主要是基于自身主营业务优化云计算,然后将闲置资源释放出来、服务客户,只有阿里云是将云计算真正在作为基础设施来做。

这两个逻辑构成了阿里云在意识形态上的底层逻辑,也延续到了现在阿里提及的“AI云”。

01 只见大模型,不见阿里云?

什么是云计算?

一个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就是将全球“计算机”连起来,作为一台计算机,为每个需要算力的人提供无差别计算服务,这就是云计算。

谷歌当年做搜索引擎就是这个逻辑,亚马逊后来做云计算延续了这个逻辑。

不过,作为国内最大云厂商,阿里云,每年最大的科技盛会,今年阿里云在云栖主论坛上讲的算力、网络、存储等基础设施少了,而是将大模型作为了技术发布的主角贯穿始终。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即便是在大模型已经成为阿里战略重心的2024年,这也是不曾有的待遇。

这让不少人在看完阿里云CTO周靖人的技术发布后,会有一种错觉——只见大模型,不见阿里云

就我个人理解,这样的变化出于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云基础设施已经相对成熟

弹性计算、数据库等底层能力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发展相对成熟,谷歌云支撑起了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阿里云支撑起了全球最大的线上购物节……

云计算已经稳定支撑起全球互联网稳定运行,现在很少再听到网络不可用的情况了。

当然,我不是说现在的云计算已经完美无缺,毕竟全球范围内来看,即便是谷歌、微软、亚马逊,每年云服务也还是会有那么一两次宕机故障;

像是弹性计算,也还是会有热迁移、在线动态缩容技术不成熟的问题。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不过,从阿里云在2019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阿里云弹性计算多可用区多实例可用性达到了99.995%。

这意味着,理论上每年该情况下,弹性计算宕机时间不到30分钟(26.3分钟),即便是在工业场景,也已经不影响企业正常使用。

第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云厂商的新故事

就云厂商的视角来看,微软牵手OpenAI,亚马逊投资Anthropic,谷歌搞了Gemini,阿里则是搞了Qwen……

这些云厂商或重仓投资、或重仓自研,无一例外都在搞大模型。

实际上,大模型在2023年就已经成为确定性趋势,大模型也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焦点。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模型的进化仍在不断加速。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一口气连发了七款大模型,既有万亿参数规模的Qwen3-Max,也有图像、视觉、语音模型,乃至全模态模型。

周靖人指出,阿里云现在非常重视context length scaling(上下文长度)和total parameter scaling(总参数)两个大模型趋势,也在做模型架构创新。

这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对外发布了探索下一代架构创新的Qwen3-Next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第三,现阶段的大模型正在成为云计算的“大客户”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就指出,“AI的渗透速度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技术,现在的Token消耗量每2-3个月就会翻一倍。”

阿里云政企事业部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管理总经理霍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一个更生动的例子:

“当年DeepSeek出来后,我做过一个测算——1000万DAU的DeepSeek模型究竟需要多少张卡,当时算出来的结果是惊人的。

而1000万DAU在国内来说并不算大,国内好的应用DAU都在大几亿,现在整个智算市场依然处于高质量智算供不应求的状态。”

不过,这样的发展趋势更多体现的是潜力,大模型有着成为云计算消耗“大户”的潜力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就现在实际行业应用情况来看,阿里云公共云事业部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韩鸿源给了一个当下数据:

“今天Token调用占在企业IT支出占比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是今天企业的Token调用量再增加100倍,也都不足以让企业考虑把这个东西停掉。”

当下,企业大部分云上资源消耗依然在传统的云存储、云计算服务上。

这里要多提一句的是,未来大模型和云计算不只是供需关系,未来AI和云会深度融合,也就是说,AI会把云计算再刷新一遍——

云存储会变为AI云存储,云计算会变为AI云计算,基于云长出来的应用也不再是软件,或是云原生软件,而是AI智能体。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这是阿里云未来三年要投3800亿于AI的主要原因,也是现在云厂商纷纷提出AI云,争夺AI云市场份额背后的核心逻辑。

02 AI云的商业逻辑

2022年5月26日,阿里发布财报,阿里云于2021年财年第四季度首次扭亏,2022财年首次全年实现盈利,利润为11.46亿元。

经历了十几年的技术研发和商业探索,阿里云终于跑通了云计算的商业模式。

那么,什么是云计算的商业模式?

王坚当年给云计算的定位是,像“电”一样的公共基础资源。

所以,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本质是租赁,租赁云上的存储资源、算力资源,企业则可以由此让自己的业务在线、数据在线,实现数字化转型,吃到互联网红利。

那么,什么是AI云的商业模式呢?

或者,更聚焦一点,什么是大模型的商业模式?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指出,目前我们能看到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种,基于API调用,按Token使用量计费,用了多少Token、付多少钱;

第二种,基于订阅制,包月或包年计费

第三种,基于结果付费,例如很多客服类企业的需求是,按满足满意度的接通电话量计费。

不过,同样会影响到大模型使用成本的,还有大模型具体能力,大模型越聪明,越不会输出一堆差强人意的结果,才能减少无效Token使用量。

所以,理论上来讲,在商业应用场景中,要尽可能使用聪明的大模型,也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业务的计费模式。

至于在当下这个大模型创业红利期,创业团队如何抓住这波技术机会,尽快实现商业变现,我在今年云栖大会上看到了两个答案:

第一,大模型已经具备不错的数学、代码能力

不得不说,程序员开发出的大模型,正在干掉一部分基础编程工作,现在无论是在互联网大厂,还是专业开发者或爱好者,都在使用大模型做编程,vibe coding也成了今年一个热门领域。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第二,新一代超级软件,AI智能体红利期已经来临

在今年云栖大会上,无论是在论坛演讲中,还是在各个展馆里,听到或看到最多的,正是AI智能体。

相较于以往更强调执行的软件工具,AI智能体具备完整的感知、决策、执行自动控制链路。

那么,我们要如何打造一个AI智能体呢?

阿里云瓴羊CEO朋新宇在大会上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企业Agent=大模型x好数据x强场景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简单来说,就是要选择最适合业务的大模型,拥有为AI服务的自有好数据,率先在企业中资金、人力、数据密集场景中寻找构建企业Agent,也就是AI智能体的机会。

阿里看好的三个会最先在企业中长出AI智能体的地方,分别是:营销、客服、分析场景,对应的分别就是资金密集型、人力密集型、数据密集型场景。

瓴羊这一套逻辑是干中实践出来的,所以瓴羊这次也面向营销、客服、分析场景发布了AI智能体。

据悉,瓴羊打造这些AI智能体,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应该算是AI智能体构建工具链,那些有数据、有场景的公司,基于阿里云的底层计算和模型资源,以及瓴羊的这些基础智能体平台,就可以研发出自己的企业AI智能体。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这其中就包括,瓴羊将与阿里核心业务——淘宝、天猫分别在电商客服智能体、生图营销智能体。

有了AI智能体加持后,企业将从数字化跨入智能化,一直沿边到“AI超级公司”。

当然,这也是阿里给出的构想。

在朋新宇的构想中,成为“AI超级公司”会分为三个阶段:AI协作、AI协同、AI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AI驱动,正是吴妈在2023年走马上任后,为阿里定下的两大企业战略之一。

而阿里的另一个企业战略关键词是,用户为先。

03 那个阿里,又回来了!

2024年的云栖大会,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论坛换上了大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三大主题对话,就连阿里云的技术发布,也被放到了下午、为主题对话让路。

说起来,2024年的云栖大会,称得上是过往这些年最独特的一届云栖,就连前沿应用馆,也第一次被机器人“占领”,阿里一口气请来了14家人形机器人厂商来镇场子。

2025年的云栖大会,又有了一些新变化:

就主论坛议题来看,首先阿里换回了战略发布+技术发布的传统格调,其次是大模型发布成了技术发布的主基调,与此同时,开幕式期间难得一见的出现了超节点、金融、德勤、SAP四个并行论坛。

我在现场感受到的另一个变化是:

前沿应用馆展示了更多与主业相关的应用场景,除了阿里今年不断出手投资的具身智能外,1688来了、钉钉来了、高德来了,新消费、新零售领域的一大批客户也来了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当然,前沿馆也不乏大模型应用创企,汽车、工业应用案例。

就连朋新宇在大会上也不禁感慨:大家最近应该都感受到了,阿里回来了,各个方面都回来了!

回到阿里云来看,今年吴妈在演讲中,设想了阿里云的宏图霸业,也讲了很多“哲学”问题。

吴妈说,AGI不是终点,超级人工智能ASI才是。

吴妈说,ASI要分三步走,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我们现在处于第二阶段。

吴妈说,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

阿里想做的,不止“AI云”

吴妈说,通义千问将成为“AI时代的Android”,阿里(AI)云要成为“下一代计算机”

吴妈说,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上一次,王坚说,要将云计算做成「通用计算机」。

这一次,吴妈说,要将AI云做成「下一代计算机」。

是的,如果大模型能够重塑一切,全球科技产业将会迎来新一轮洗牌,面对这次格局洗牌,全球云厂商都不敢懈怠,因为这决定了谁会成为下一个技术周期中的超级云计算平台。

同时也将是,超级AI巨头。

而在重回技术周期的变革起点时,我们也确实希望,那个“阿里”能再回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