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排行榜 2025年10月04日 01:29 0 aa

9月A股大盘震荡得让人揪心,但存储芯片板块却像开了挂,德明利从9月4号的86块钱涨到25号的177块,江波龙差不多同时期也从86块冲到144块,两家都创了历史新高。佰维存储、兆易创新这些同行,股价也跟着走强,完全没受大盘波动的影响。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这波涨势不是凭空来的,源头在海外,9月初闪迪说了,部分产品要提价10%以上,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提价了。消息一出来,整个行业的涨价预期一下就被点燃。摩根士丹利和CFM闪存市场也都放话,今年第四季度存储价格会全面上涨,甚至可能持续到2026年。说实话,行业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不少人都在问,存储行业的好日子是不是真回来了?

国际巨头赚得盆满钵满,AI成最大功臣

要说日子好过,国际存储巨头们最有体会,就拿美光来说,9月24号发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报告,看得人眼热。单季营收11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涨了46%;净利润34.7亿美元,同比更是涨了158%。整个财年下来,营收破了纪录,到374亿美元,近50%的同比增幅,这数据放在任何行业都算亮眼。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美光能赚这么多,核心靠的是数据中心,尤其是AI服务器,他们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明说,今年HBM、高容量DIMM还有服务器DRAM这些高价值业务,总收入到了100亿美元,是去年的五倍。HBM这东西现在就是AI芯片的标配,速度快、能扛住AI计算的大需求,市场规模今年能到263亿多美元,涨得特别猛。

不光美光,三星、SK海力士也在HBM上发力,三星今年把HBM产能提到每月12万片晶圆,SK海力士的HBM3e产品良率都突破80%了。现在全球都在建AI数据中心,对这类高性能存储的需求根本停不下来,国际巨头们算是精准踩中了风口。美光甚至预测,下一季度营收还能再创新高,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增长预期也往上调了,还计划明年投180亿美元搞HBM和新晶圆厂,信心足得很。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不过国际巨头的好日子,跟国内存储厂商的处境比起来,反差有点大。国内几家代表性厂商,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可不太好看。

国产厂商以前靠“组装”赚钱,现在终于想换路子

2025年上半年,佰维存储归母净利润亏了2.26亿元,德明利亏了1.18亿元,江波龙算是好点的,也只赚了1476万多,跟美光单季34亿多的净利润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为啥会这样,以前国内厂商大多走“模组模式”,从三星、美光这些国际原厂买存储晶圆,再搭配主控芯片做封装测试,最后做成固态硬盘或者内存条卖。这种模式说穿了就是赚加工费,核心环节都捏在别人手里。2024年国内模组厂商平均毛利率才5%-8%,而美光这种国际原厂能到25%以上,利润空间差得太远。

更麻烦的是,这种模式抗风险能力特别弱,行业一旦进入下行周期,晶圆价格下跌,之前高价采购的库存就容易砸手里,亏损跟着就来。2024年不少国产厂商光库存减值就超15亿元,这种“看别人脸色吃饭”的日子,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也正是因为老路子走不通,国内厂商最近开始琢磨新玩法,不想再只赚加工费,要往产业链上游走,抓技术、抓高价值环节。

第一步就是自研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是存储产品的“大脑”,决定性能、稳定性还影响成本,以前国内基本靠进口,现在终于有厂商突破了。江波龙截至7月底,自研主控全系列产品累计出货超8000万颗,他们搭载自研主控的UFS4.1产品,性能比市场主流的还好。佰维存储的第一款国产自研eMMC主控已经量产,还批量交给头部智能穿戴客户,UFS主控今年内也能完成投片。德明利更有想法,用RISC-V架构做了SATA SSD主控,还是国内率先搞出的无缓存高性能款,已经批量销售了。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老实讲,自研主控不光是打破技术卡脖子,还能跟上QLC闪存颗粒的应用趋势。QLC能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存储密度,是AI推理需求催出来的新方向,现在国内厂商提前布局,就是想抓这个结构性机会。集邦咨询的分析师也说,明年AI基础设施会更偏向推理服务,云服务商正转向QLC颗粒的近线SSD,2026年企业级SSD供应可能会紧张,现在布局主控正好能卡位。

光有芯片设计还不够,生产制造环节也得抓在手里,国内厂商开始投钱建自己的高端工厂,重点攻先进封装。先进封装能把芯片堆得更高、做得更小,技术含量高,利润也比传统封装高不少。佰维存储今年上半年搞了18.71亿元的定向增发,钱主要投去惠州的先进封测基地和晶圆级封测项目,今年下半年就能投产,这意味着他们从设计销售,往制造环节延伸了,能赚更多高价值的钱。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市场端也在变,以前国内厂商主要在手机、PC这些消费市场抢订单,拼的是谁价格低。现在他们开始往数据中心、AI服务器这些企业级市场闯。这个市场客户不那么在意价格,但对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相应的利润空间也大。

江波龙今年上半年企业级存储收入到6.93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138%还多,产品都进了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供应链。佰维存储拿到了AI服务器厂商、头部互联网厂商还有国内主流OEM厂商的核心供应商资质,已经开始预量产出货。德明利的企业级RDIMM业务,也能稳定给核心客户供货了。阿里云今年第三季度还买了10万台搭国产QLC Nearline SSD的服务器,替代传统硬盘,这对国内厂商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机会。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不过自研芯片、建工厂、开拓新市场,每一件都要花大价钱。最近A股存储概念股涨得凶,说不定就是资本市场在给这些厂商的“新故事”定价。

现在存储行业回暖,既有涨价、AI需求带来的周期性因素,也有技术升级的结构性变化。A股存储公司的上涨,不光是跟着国际巨头喝汤,也包含了对国产厂商转型的期待。国产厂商从“模组加工”转向“主控+封测+企业级市场”,这条路是突破利润枷锁的关键,2026年QLC和企业级市场的表现,就是检验这个“新故事”能不能成的核心。

AI带火存储业,国产厂商不搞模组改自研了?

要是技术能顺利转化、产能也能落地,国产存储说不定真能从“行业跟随者”变成“细分领域引领者”,到时候整个存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也能往前推一大步。当然,这中间肯定有挑战,但至少现在,国产厂商已经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