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8日 16:57 0 aa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欣阅

一声来自中国外交官的点赞,一个简单的“Cool”,让新加坡地下电力隧道里的一只机器狗“绝影X30”火了。

而在遥远的中国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的熔岩地貌深处,两台形态各异的四足机器人,“食蚁兽”与“蝾螈”,正在寂静中执行着勘探任务。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一个在闷热潮湿的城市地下脉络里自主巡检,一个在模拟月球环境的黑暗洞穴中绘制地图。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场景,却共同指向一个宏大的目标:中国的四足机器人,正在同时为地球和月球的“地下世界”做着准备。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双线并进,更是一场从地球“地下室”到月球“避难所”的终极彩排。这支特殊的“双栖部队”,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地下世界的共同考卷

无论是守护现代都市的能源命脉,还是为人类开拓月球上的新家园,机器人们面对的,是一份高度相似的考卷。这份考卷的核心,就是如何征服极端环境。

月球表面,是一个真正的生命禁区。超过300摄氏度的昼夜温差,足以让钢铁变得脆弱。无处不在的宇宙辐射和微陨石撞击,更是致命的威胁。

因此,人类在月球的未来,不在地表,而在地下。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由远古火山活动形成的天然隧道——熔岩管。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这些深埋地下的洞穴,内部温度相对恒定,厚实的岩层是抵御辐射和撞击的完美天然护盾。美国宇航局的勘测器已经发现了超过两百个这样的潜在“避难所”,其中一个深度甚至超过130米。

巧合的是,地球上的城市地下管廊,同样充满了挑战。新加坡的电力隧道里闷热潮湿,中国的城市地下管廊则可能面临燃爆、水浸等风险。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在这些地方,GPS信号是奢侈品,黑暗与崎岖是常态。无论是月球熔岩管还是地球电力隧道,都需要一个能够自主导航、不依赖外部信号的“斥候”先行探路。

在信号不佳时,它们甚至需要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临时的通信中继站,确保信息的畅通。这些共通的技术需求,让两个看似遥远的应用场景,产生了奇妙的同构性。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告别后空翻的网红时代

曾几何时,提及四足机器人,人们脑海中浮现的还是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那些会后空翻、跳舞的“网红”。

云深处科技的创始人朱秋国,这位浙江大学的副教授,在二十年前还是浙大学生时就一头扎进了机器人领域。他坦言,当年看到波士顿动力的视频时,内心充满了震撼与焦虑。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那种“中国何时能有自己的高性能机器人?”的追问,最终催生了云深处科技在2017年的诞生。公司以古时名马“绝影”为名,寄托了对速度和性能的极致追求。

但如今,整个行业都已达成共识:机器人产业正在从技术验证的“炫技”阶段,转向规模化应用的“岗位化”阶段。机器人不能只是会后空翻的“网红”,更要成为能扎扎实实干活的“工兵”。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这场从“全能”到“专职”的形态进化,在为探月而生的机器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完成模拟月球勘探,北京大学团队研发的“食蚁兽”装备了一条灵感源于生物前肢的机械臂。它能像手臂一样灵活地抓取岩石样本,或者清理前进路上的障碍。

它的搭档“蝾螈”,则装备了一套可变形的软轮系统。这套系统让它能在不同地形间切换形态,巧妙地平衡速度与稳定性,以适应月球熔岩管内未知的复杂地貌。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而在地球的应用场景里,这种“专职化”的趋势同样明显。云深处在2024年发布的全球首款行业应用轮足机器人“山猫M20”,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重33公斤,既有轮子的速度,又有足式的灵活性,能轻松越过80厘米高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能在零下20℃到55℃的宽温域稳定工作,完全是为严苛的工业环境而生。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十分钟走出实验室的智慧

强大的机体,需要一个更智慧的大脑来指挥。这种“双栖”能力的实现,离不开一个独特的产学研生态系统。

在杭州,云深处科技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的“六小龙”之一。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六家企业中,超过一半的创始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浙江大学。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这并非偶然。距离浙大西门仅十分钟路程的地方,坐落着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这里聚集了十几个创新工坊和三十多家初创企业。

用浙大控制学院副院长侯迪波的话说,这个基地为师生们的创新想法提供了从研发到孵化的全套服务。实验室里的一个灵感,出门走十分钟,或许就能找到合伙人与投资。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这种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大大加速了前沿技术的转化。其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就是“具身智能”。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拥有自主决策的能力。这项能力至关重要。

地球与月球之间存在通信延迟,一旦宇航员或机器人进入熔岩管深处,信号随时可能中断。机器人必须能够在这种“失联”状态下,自主分析环境、规划路径、完成任务。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同样,在地球的救灾现场,比如地震废墟或燃爆区域,信号中断也是家常便饭。云深处与当虹科技的合作,正是要将远程操控与具身智能结合,让机器人在危急时刻能够独立思考,代替人类做出判断。

这种源自校园的创新火花,通过产业集群的放大,最终锻造出了机器人能够应对各种极端环境的智慧“大脑”。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结语

从2018年研发出国内首个能上下楼梯的四足机器人,到2019年实现自主充电,再到近期宣布获得近五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云深处科技的成长轨迹,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一个缩影。

创始人朱秋国感慨,这个曾经被视为“冷僻小巷”的赛道,如今已经变成了人声鼎沸的“闹市区”。

探月先锋机器狗领跑!中国智能四足机器人,领跑月球基地梦想蓝图

放眼全球,一场新的太空竞赛早已打响。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欧洲的“月球村”构想,都将机器人勘探作为关键一步。

中国的嫦娥七号探测器也计划在2026年发射,届时将是对这些智能机器狗的一次实战大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