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有个AI音乐App在拉美火得邪乎,上线一年下载量飙到170万。最逗的是,不少自嘲“五音不全”的用户用了直咂嘴,对着手机录60秒说话声,AI能扒...
2025-10-17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10月16日天津直博会上,我国厂商再次展出了AHL重型直升机的模型。这个设计最大起飞重量接近38吨的重型直升机方案,近年来多次在各类展会上出现,备受关注。不过到目前为止,关于原型机下线或首飞的消息仍未传出,这让很多人既期待又有些着急。
10 月 16 日上午 9 时,天津直博会正式对外开放,航空工业集团展区的 AHL 重型直升机模型前迅速聚集起观众与媒体。与 2023 年珠海航展展出的版本相比,此次模型在细节上有两处明显调整:一是尾桨设计从传统的 “十字形” 改为 “X 形”,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一调整可降低飞行噪音,提升低空飞行时的隐蔽性与安全性;二是机身两侧的短翼下方新增了 4 个挂点,可挂载运输吊舱、副油箱或电子对抗设备,扩展多任务能力。
模型旁的展板详细标注了 AHL 的核心技术参数:最大起飞重量 38 吨,最大内载重量 15 吨,最大外挂重量 12 吨,实用升限 6000 米,最大航程 800 公里,续航时间 4.5 小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高原性能 —— 在海拔 4500 米的高原环境下,仍能保持 10 吨的内载运输能力,这一指标直接针对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的物资运输需求。
展板还提及,AHL 采用 “单旋翼带尾桨” 常规布局,配备 3 台国产涡轴 - 16 改进型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达 2500 千瓦,动力系统的国产化率实现 100%。
航空工业集团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工程师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AHL 的设计定位是 “多用途重型运输平台”,可满足 “全域作战、全域投送” 需求。
例如在登陆作战中,一次可运输一个加强排的作战人员及装备;在应急救灾中,能吊装大型工程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快速抵达灾区;在海上任务中,可搭载反潜设备执行搜潜、攻潜任务,或为远洋舰艇提供物资补给。这些功能定位,恰好填补了解放军当前在重型直升机领域的空白。
AHL 重型直升机的重要性,从其设计指标与解放军的任务需求高度契合可见一斑。目前,解放军装备的最大吨位直升机是直 - 8L 宽体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约 15 吨,内载重量 5 吨,远无法满足重型装备运输需求;此前从俄罗斯引进的米 - 26 重型直升机,虽最大起飞重量达 56 吨,但数量有限(仅约 10 架),且维护依赖俄方,难以适应大规模、高强度任务。
在高原作战与边防补给领域,AHL 的作用尤为关键。我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冬季大雪封山后,部分边防哨所的物资补给只能依靠人力或小型直升机,效率低下且风险高。AHL 的 6000 米实用升限与高原运输能力,可实现 “一次运输覆盖多个哨所”,将补给周期从目前的 7 天缩短至 2 天,同时能运输便携式防空导弹、大口径迫击炮等重型装备,提升边防部队的作战能力。
在两栖作战与远洋任务中,AHL 同样不可或缺。在登陆作战阶段,其 12 吨的外挂能力可吊装两栖装甲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装备,直接从登陆舰飞抵滩头阵地,减少装备在滩涂的暴露时间;在远洋护航或海外撤侨任务中,800 公里的航程可支持其从远洋舰艇起飞,覆盖更大范围的搜救与运输区域,弥补当前舰载直升机航程短、载重量小的短板。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2025 年 8 月发布的《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报告》指出,AHL 的列装将 “使解放军的立体投送能力提升 3 倍以上,填补重型装备空中运输的最后一块拼图”,这也是外界将其称为 “解放军等的就是它” 的核心原因。
AHL 重型直升机的 “亮相史” 可追溯至 2016 年。2016 年 11 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珠海航展),航空工业集团首次公开 AHL 的概念方案,当时公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 35 吨,采用两台发动机设计,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 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自主研发重型直升机的计划。
此后,AHL 的模型几乎成为重大航空展会的 “常客”,且每次亮相都会有细节调整。2019 年天津直博会,模型首次更新为 3 台发动机设计,最大起飞重量提升至 38 吨,机身线条更趋流畅;2021 年珠海航展,新增 “高原适应性改进” 标注,明确其针对西部高原环境的优化;2023 年上海进博会,模型旁首次展出了配套的重型运输吊舱与反潜设备,暗示其多任务能力的拓展。
截至 2025 年 10 月,AHL 已连续 9 年出现在各类展会上,成为中国航空工业 “最受期待的未首飞机型” 之一。航空工业集团在 2024 年的年度报告中曾提及,AHL 项目 “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进入详细设计阶段”,但未给出原型机下线或首飞的具体时间表。这种 “只闻其声、未见其机” 的状态,让外界的期待中夹杂着些许着急 —— 毕竟,同类型的美国 CH-53K “种马王” 直升机已在 2015 年首飞,2020 年列装美军;俄罗斯的米 - 26 改进型也在 2022 年完成首飞,而 AHL 仍停留在模型与方案阶段。
为何 AHL 重型直升机 9 年过去仍未首飞?从公开信息与行业分析来看,核心原因集中在技术攻坚与任务需求迭代两方面。
在技术层面,重型直升机的研发面临三大难点。首先是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验证 ——AHL 采用的涡轴 - 16 改进型发动机,虽在直 - 10、直 - 19 等机型上有成熟应用,但在重型直升机上需长时间满负荷运转,对发动机的耐高温、抗疲劳性能要求更高。航空工业集团 2025 年 6 月发布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进展报告》显示,涡轴 - 16 改进型的 “高原环境长期试车” 仍在进行中,需累计完成 5000 小时的可靠性测试才能定型,目前已完成约 3800 小时,预计 2026 年才能完成全部测试。
其次是机身结构的强度与减重平衡。38 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意味着机身需承受更大的载荷,尤其是在吊装重型装备时,机身大梁、吊挂系统的强度必须达标;同时,为提升航程与机动性,又需尽可能减重,这就要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据《中国航空报》2025 年 3 月报道,AHL 的机身复合材料使用率计划达到 45%,远超直 - 8L 的 28%,但新型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与强度测试仍需时间验证,目前仅完成实验室阶段的测试,尚未进入量产应用阶段。
尽管首飞时间尚未明确,但从公开信息来看,AHL 的研发仍在稳步推进。航空工业集团在 2025 年半年报中明确提出,“计划在 2027 年前完成 AHL 原型机的总装,2030 年前实现首飞”;同时,为突破关键技术,国家在 2025 年将 AHL 项目纳入 “航空强国” 专项计划,给予研发资金与政策支持,仅 2025 年的研发投入就达 28 亿元,较 2024 年增长 35%。
10 月 16 日的天津直博会上,不少观众在 AHL 模型前驻足拍照,有人感叹 “等了 9 年,虽然还没首飞,但每次看到模型都觉得有盼头”。这种期待,既源于对中国航空工业突破的渴望,也源于对解放军装备升级的期盼。随着技术攻坚的推进与需求的明确,相信 AHL 重型直升机的首飞之日,不会让外界等待太久。
参考信源:
相关文章
前言最近有个AI音乐App在拉美火得邪乎,上线一年下载量飙到170万。最逗的是,不少自嘲“五音不全”的用户用了直咂嘴,对着手机录60秒说话声,AI能扒...
2025-10-17 0
文 | 《星岛》记者 周昊 实习记者 李誉 深圳报道编辑 | 郭敏敏10月16日,智元机器人正式推出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精灵G2。相比上一...
2025-10-17 0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L.Y前言10月16日天津直博会上,我国...
2025-10-17 0
能源初创公司联邦聚变系统(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周四表示,正在与谷歌的DeepMind部门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微...
2025-10-17 1
IT之家 10 月 17 日消息,科技媒体 smartprix 今天(10 月 17 日)发布博文,通过挖掘 GSMA IMEI 数据库,再次确认此前...
2025-10-17 1
近日,位于肥城高新区的山东福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宽生物)与中粮集团达成合作,成为全国唯一通过酶法工艺获批阿洛酮糖生产与销售资质的企业,这...
2025-10-17 1
九月,微信悄悄做了一件小事。一件关于“消失”与“存在”的事。他们确认,不再回收长时间不使用的账号。那些沉睡的账号,连同它们的朋友圈,将被永久保留。这个...
2025-10-17 1
IT之家 10 月 17 日消息,联发科技今天正式官宣了旗下最新 3nm 旗舰座舱芯片 —— 天玑座舱 S1 Ultra,该芯片集成全大核 CPU、硬...
2025-10-17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