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泰媒:智能化,中国无可匹敌的新出口

今日快讯 2025年07月26日 08:36 0 admin

泰媒:智能化,中国无可匹敌的新出口

泰国《曼谷邮报》7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无可匹敌的新出口并非某种产品 全球成本结构正被重塑,重塑它的是一种更安静、更复杂的力量:中国不间断地持续提高生产力。中国不仅在输出更多货物,还在输出一种新型生产模式,其推动力来自自动化、人工智能(AI)和国家引导的产业优化行动。这种转变具有颠覆性并可能被外界误解。

中国曾凭借劳动力和规模优势成为“世界工厂”。但如今,中国旨在通过智能基础设施来获得新型主导权。在中国,AI不再局限于应用程序和聊天机器人领域,而是全面嵌入实体经济,引导从机械臂、仓储车队到全自动生产线在内的所有设施高效运行。例如,小米在北京的“黑灯工厂”(智能工厂)仅需极低的人为干预即可年产千万台智能手机。AI如同指挥着一支由传感器、机械设备和分析系统组成的交响乐团,形成紧密交织的工业闭环,一次性实现传统制造商只能逐步完成的生产效率提升。

这种技术驱动型生态系统并不局限于一家中国企业。深度求索的开源语言模型被应用于优化物流和制造流程,京东通过自动化升级供应网络,宇树科技推出双足仓储机器人……这些案例或许算不上令人赞叹的创新,但确实印证了在“新质生产力”旗帜下,中国正形成广泛的产业优化文化。该战略与日本工业上世纪80年代实施的战略有相似之处,但如今中国的策略更进一步。

全球竞争舞台残酷无情,那些幸存下来的企业比传统同行更精简、更有适应力。这正是成功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想方设法打入欧洲市场的方式。乍看,过程似乎混乱,但在实践中,这类似自然选择。中国正有意识地推动产业发展:国家培育大量竞争者,然后让市场发挥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这种策略正在各行各业荡起涟漪。这是人工智能、激烈竞争和产品持续迭代的结果。

中国工业已将效率当作一种可交易资产。一旦转变真正落地,世界各地企业将不得不调整定价策略、劳动力配置和供应链布局。即使中国模式不能被普遍复制,也将一些重要问题摆在世界各国政策制定者面前:其他人将如何与那些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且更多产的系统竞争?中国并没在旧贸易游戏中加倍下注,而是通过产业转型改变游戏规则。如今,中国最重要的出口不是某种产品,而是一系列智能生产过程。这种转型将从根本上重新定义全球竞争。(作者Jeffrey Wu,丁玎译)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