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专家学者齐聚川大锦江学院校庆论坛共话人工智能+教育

排行榜 2025年10月13日 20:44 0 admin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3日电(吴凤萍 廖嘉新 梁艺珠)当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世界,教育将如何应对?个人又该如何提升以避免被淘汰?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十九周年校庆之际,一场汇聚人工智能、国际关系与文创设计领域顶尖学者的高峰论坛给出答案。

专家学者齐聚川大锦江学院校庆论坛共话人工智能+教育

高峰论坛现场。彭勇摄

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重大专项双首席科学家段书凯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学术主导(院长)丁学良教授;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红卫教授从AI国家战略到全球化变局,再到文化自信的当代表达,为师生带来一场场关于未来发展的思想盛宴。

聚焦人工智能前沿,助力数智能力提升

主讲人:段书凯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书凯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前沿及数智能力提升”主题,从“人工智能国家战略”“AI基本原理与发展简史”“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数智能力提升”四个核心板块,为师生们带来一场系统、深入的人工智能知识普及与前沿动态解读。

在阐述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时,段书凯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节点与重要政策部署,清晰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发展人工智能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筑牢强国根基的必然要求。

段书凯教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与发展历程。他指出,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历经三次浪潮,当前正从运算智能、感知智能向感知增强智能的新阶段迈进。同时,他还介绍了国内外主流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展现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态势,让师生们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框架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部分,段书凯教授通过丰富案例,生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业发展的深度赋能。“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千行百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他介绍,在工业领域,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质检环节,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能源领域,智能电网技术有效优化能源配置;在农业领域,精准农业技术助力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此外,人工智能还催生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在办公场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自动生成 PPT、辅助诗歌创作;在工业设计中可辅助机器人设计与程序编写。这些案例充分印证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巨大潜力。

段书凯教授就“数智能力提升”向锦江学子提出建议,鼓励大家主动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素养,积极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贡献力量。

教育面对的世界大变局

主讲人:丁学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学良教授以“教育面对的世界大变局”为主题,从“全球化”“科技进步”“人口的变化”三个维度,深刻剖析当下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丁学良教授指出,全球化深刻改变中国发展轨迹。他以1978年后四川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结合湖南邵阳扶贫实践案例,清晰揭示全球化在推动我国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性作用。“脱贫事业的推进离不开全球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融入全球化浪潮。”他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培养兼具历史底蕴与国际视野的人才,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国发展历程,筑牢文化根基,在此基础上树立有深度、有立场的全球化视野,真正做到“知来路、明去向”。?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丁学良教授指出:“技术本身不会取代人类,但会淘汰那些固步自封、不愿拥抱前沿的人。”他认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跨界”思考能力与创新素养。为佐证这一观点,他分享了亲身探访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见闻,并列举多位跨学科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经历,生动阐释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只有主动适应科技变革,才能有效缓解‘机器替代人’的焦虑,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此外,丁学良教授还深入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体系的深远影响。他指出,我国已从“人口过多”阶段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转变正自下而上地对教育资源配置、师范生培养规模等方面产生冲击,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未来数十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教育领域必须树立长远眼光,加强科学预测与系统规划。

他向锦江学子寄予殷切期望:“要珍惜宝贵时光,以优秀榜样为引领,树立远大目标,做有价值的事,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彰显文创时代价值

主讲人:王红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红卫教授以“设计的边界,从品牌到文创设计”为题,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阐释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与时代使命。

“设计不只是视觉呈现与产品造型的表达,更是连接文化、品牌与社会的重要桥梁。”王红卫教授开篇即点明设计深层价值。围绕这一核心观点,他通过列举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塑造与文创产品开发的成功案例,深入剖析品牌设计与文创设计的内在关联,强调坚实的专业基础是设计创新的根本支撑。他指出,优秀的品牌必须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成功的文创产品,则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有机融合,让文化自然融入当代生活,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在探讨设计的文化表达功能时,王红卫教授特别强调了汉字的重要价值。“汉字凝聚着东方哲学思想与传统审美精髓,是设计灵感的重要源泉,体现了‘一以贯之’‘形神兼备’的东方智慧。”他通过展示清华大学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创项目等案例,生动呈现设计如何将文化内涵转化为具体载体。同时,他提出未来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注重技术实现与文化叙事的深度融合,让设计既具科技感,又富文化味。

“文创的本质不是简单输出文化,而是建立情感连接,让用户产生心灵共鸣。”王红卫教授进一步解读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他通过大量实际案例,展示了设计在品牌推广与文化传播中的多元应用,充分凸显了跨界融合的重要意义。

他鼓励学子们勇于突破学科边界,以真诚的态度、持久的坚持与富有意义的创造,用设计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精神的传播与中式美学的传承。(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