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观察丨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从物质资产转向AI资产

排行榜 2025年10月20日 21:40 0 aa

从物理资产到智能资产的跃迁,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也成为企业竞相布局的战略制高点。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在10月19日的一场演讲中提出,能源行业的竞争核心将从传统的“物质资产”转向未来的“人工智能资产”。AI不是“工具”而是“主体”,未来能源系统绝非设备的简单堆叠,而将进化成“智能体”生态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成为主体能源,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市场化进程加剧电价波动。张雷认为,这种人类大脑已难以驾驭的复杂系统,恰恰为AI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场景。AI的超级能力能够在毫秒级处理海量数据、从万千头绪中发现隐藏规律、做出最优决策,从而化解人类在复杂能源系统和电力市场中的焦虑。

他强调“物理人工智能”概念,即AI与物理定律、系统边界,知识图谱深度耦合的新范式。张雷对此解释称,将数据智能与能量守恒定律、空气动力学方程、潮流计算等物理规律相结合,能有效消除传统语言大模型的“幻觉”,让AI在真实物理世界中可靠地发挥作用。他认为,中国拥有丰富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有望在“物理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基于在风电、储能、氢能、气象、电力系统、电力交易等领域的产业能力和海量数据,远景首次发布了“天枢”能源大模型驱动的AI电力系统。张雷呼吁能源行业关注:“你的大模型智商有多高?智能体数量有多少?算力有多大?”

可以想象的是,通过把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嵌入真实世界的设备与基础设施,物理人工智能将从供需侧、运营效率与系统韧性等方面重塑能源格局,进而促成一个更加分布化、动态自治且以数据驱动优化为核心的能源生态。

各国能源巨头正积极布局物理人工智能。比如壳牌等油气企业在数字孪生、边缘计算与预测性运维投入大量资源,应用AI优化油气田与风场运行,开展能源资产的仿真与远程控制,推动低碳项目智能运维和能效管理,同时通过投资入股AI和机器人初创企业扩展能力。电网企业则在配电自动化、微网调度、负荷预测和需求响应上重点布局,结合数字孪生与边缘AI优化风光并网与储能调度,在大规模电网协同控制和数字化运维方面探索AI驱动的实时监测与故障自愈等。

物理人工智能,也是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眼下最为钟情的。

不久之前,瑞士工业巨头ABB放弃了将旗下机器人业务分拆独立上市的计划,转而将其以53.75亿美元卖给软银。10月8日,双方官宣了这桩近年来全球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最为重磅、也最引人注目的并购交易。

“软银集团的下一个战略前沿是物理人工智能(Physical AI)”。孙正义表示,这笔收购是推进其“物理人工智能”更广泛愿景的一部分,超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缔造颠覆性变革。

孙正义一直在各种场合宣扬他对超级人工智能(ASI)的信念和构想,该概念描述了比人类聪明10000倍的人工智能。他曾断言,预计2035年实现超级AI,这将推动人类进化。

为了实现该目标,软银正积极投资AI芯片、AI机器人、AI数据中心、能源等4个领域。目前,软银拥有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并持有OpenAI的大量股份,一直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和收购积极扩大其AI投资组合。在机器人领域,软银的已有投资包括软银机器人集团、Berkshire Grey、AutoStore Holdings、Agile Robots SE、Skild AI等。

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更早时候“预言”,下一个浪潮是物理人工智能——它们能够理解基本常识,比如物理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因果关系,并与现实物理世界互动。在其看来,机器人是物理AI的理想载体。从真金白银的投资来看,物理AI是英伟达最为重要的战略方向。

“AI正在从虚拟走向物理世界——教会机器在现实中观察、推理和行动。”黄仁勋多次在公开演讲中作出类似判断,并强调“在仿真中训练、在现实中部署”的理念。他把制造业自动化、自动驾驶、医疗、农业等列为物理AI的重点落地场景,将首先体现“感知-决策-动作”闭环的产业价值。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