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1月04日 08:51 0 admin

10月31日发射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11月1日凌晨就和中国空间站成功“牵手”了。

整个对接过程只用了3.5小时,直接创下神舟飞船和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

紧接着4时58分,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新伙伴入驻,这可是中国航天史上第7次“太空会师”。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3.5小时对接背后,是中国航天的持续进化

可能有人觉得不就是对接快了点吗?这背后的技术含金量可一点都不低。

要知道,早期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对接,得花上差不多两天时间。

航天员在狭小的飞船里待两天,身体和心理都是不小的考验。

从神舟十二号开始,我们换成了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时间一下压缩到6.5小时。

神舟十三号更厉害,还实现了难度更高的径向快速对接。

本来以为6.5小时已经够快了,没想到神舟二十一号直接冲到3.5小时,基本追平了世界先进水平。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如此看来,中国航天的技术迭代从来就没停过。

这快速对接可不是单纯“抢时间”,它能让航天员少受旅途劳累,还能大大提升空间站任务规划的灵活性。

遇到紧急情况时,飞船也能更快响应。

更值得一提的是,咱们的天舟货运飞船早就实现了两小时快速对接。

一些不能长期运输的生物制剂,靠着这个技术能尽快送到空间站,这对特定科学试验来说太关键了。

对比之下,日本最新的HTV-X货运飞船,从发射到对接花了四天时间,效率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全球航天大比拼,中国速度站稳第一梯队

目前世界上掌握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就中美俄三国,在快速对接这个领域,三国的路径差异特别明显。

俄罗斯一直是行业标杆,2020年发射的联盟MS-17飞船,只用3小时3分钟就完成对接,保持着最快纪录。

今年4月的联盟MS-27飞船,也只用了3小时17分钟。

他们的“快速追踪轨道”技术确实成熟,基本能稳定在“3小时+”的水平。

美国则还在沿用传统模式,今年3月发射的载人“龙”飞船,花了差不多29小时才和国际空间站对接。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并不是说传统模式不好,但在应急响应和任务效率上,确实和快速对接有差距。

中国这次3.5小时的成绩,意味着我们在该领域已经跻身第一梯队。

看到中美俄三国的技术路线,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考量,但中国这种“持续优化、不断突破”的思路,真的很让人佩服。

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盯着最先进的水平追赶,这大概就是中国航天总能给人惊喜的原因。

除了载人飞船,空间站本身的格局也在悄悄变化。

国际空间站已经超期服役多年,美俄在航天合作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现在已经确定2030年退役,之后会受控坠入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坟场。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全球可能只剩下中国空间站这一座长期在轨的空间站。

开放与封闭的选择,航天合作该选哪条路

中国空间站能有今天的地位,技术突破是一方面,开放合作的态度也很关键。

10月30日的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就宣布,两名巴基斯坦航天员正在和中国航天员一起接受训练,未来会以载荷专家的身份登上中国空间站做科学实验。

本来,欧洲航天员是最有希望早点登上中国空间站的。

2015年欧空局就和中国航天局签了合作协议,约定互派宇航员训练,目标2022年就让欧洲航天员入驻。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这些年里,不少欧洲航天员来中国参加过联合训练,德国的马天(马蒂亚斯・毛雷尔)就来过,他们还特意学了中文,就为了沟通顺畅。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合作,最后却因为政治因素黄了。

在美国的压力下,欧洲把中国当成了战略竞争对手,2023年欧空局明确说,不会把欧洲航天员送上中国空间站,合作在预算和政治上都没开绿灯。

航天探索是全人类的事,把它和政治捆绑在一起,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反观美俄,就算双边关系紧张,在航天领域还保持着不少合作,至今还互派航天员搭乘对方飞船。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他们大概都明白,在浩瀚宇宙面前,人类太渺小了,分裂带来的代价谁也承受不起。

而欧洲的选择,已经开始显现恶果。

欧空局很多重量级项目都依托NASA,现在NASA经费大幅削减,欧空局投入重金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可能要推倒重来,之前的投入怕是要打水漂。

而且欧空局没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等国际空间站退役,他们连长期在轨的试验平台都没了。

中国航天的成功,从来不是靠运气。

坚定不移的长期规划、强大的执行能力,还有庞大的高素质人才储备,这些都是关键。

神舟二十一号新纪录!困在国际空间站的欧洲人,该羡慕巴基斯坦了

作为一个普通国人,看到中国空间站成为全球航天合作的新核心,真的特别自豪。

航天探索的意义,在于打破边界、携手前行。

中国空间站的大门还在向世界敞开,希望更多国家能摒弃偏见,加入到合作中来。

毕竟,在探索宇宙这个宏大的命题面前,团结合作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