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AI+游戏”成技术壁垒,中小团队该如何破局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29日 02:13 0 aa

技术,已经成为游戏行业明面上的竞争壁垒。

无论追求3A的高端呈现和优化、追求长青大DAU的稳定支撑、小游戏下沉的高效流畅以跨端多平台的兼容适配和运维能力,游戏产品当下比拼的不仅仅是玩法创意,而是如何将想法落地更好实现的能力。

大厂围绕技术建立竞争壁垒中,“AI+游戏”成为显而易见的突破口。Unite Shanghai 2025上,腾讯混元也给出了一个数据,利用AI Graph技术加持游戏生产,2D设计效率可以提升30%、3D资产效率提升70%,资产生成成本更是超过了90%。

“AI+游戏”成技术壁垒,中小团队该如何破局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自主开发AIGC相关技术,工具分散、集成复杂等痛点仍在困扰着开发者。相较大型企业耗费巨资组建AI技术团队,中小团队想要通过生成式AI降本增效的实际需求也催生了“AI+游戏”技术供应商的兴起,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在内等三方服务出现又倒逼头部企业加快AI探索脚步。

Unite大会期间游戏价值论有幸与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李剑聊了聊。和头部企业多点开花一样,中小团队对于生成式AI解决方案的需求也不仅仅是推广环节降本增效的基本作用,同样涉及开发场景的提升以及全面出海创收的客观行动。

“AI+游戏”成技术壁垒,中小团队该如何破局

这场“AI+游戏”的技术竞争正在不断提速。

从头部到全民的技术跃进

根据GDC今年3月发布的《2025年游戏行业现状报告》,52%的开发者所在的公司正在使用生成式AI工具,AI正从概念探索迈向生产工具阶段。现在上升到已有62%的游戏工作室将AI技术应用于开发全流程,生成式AI更是帮助开发效率提升了30%。

对比去年年中伽马数据的《中国游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近八成头部游戏企业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引擎开发、云技术和XR等技术领域布局、超99%受访者所在的公司或部门已引入AI技术和工具、近六成头部游戏企业已构建AI生产管线、赋能虚拟内容生产或智能营销。

中国企业在游戏技术这块,特别是AI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今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在财报中披露了自家“AI+游戏”的进展。

之前我们聊过,目前“AI+游戏”两个主要方面依然是AI智能体相关技术以及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降本提效。例如可以助力游戏社区内容生成、多渠道多语言玩家UGC的审核和分析、以及加速游戏广告和社媒活动创意产出;帮助实现可靠和智能的运维,例如自动合服滚服,自动后端资源管理、安全数据分析漏洞发现等;生产端可以辅助游戏内容生成,从原画,到概念设计,3D模型,NPC,游戏动画,代码和测试的各个环节加速提效。

然而之前的半年报集中发布中,出现了以三七互娱为典型的一批企业,虽然营收因为身处淡季变化不大,但利润却大幅增长。

AI带来的销售成本控制能力成了关键先生(例如素材效果优化和投入产出比提升等),帮助企业降低游戏行业本身客观存在的波动性。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这种集体趋势也成为我们度量AI+游戏实际产生价值的新角度,可量化AI效果即将带来更大的变革。

“AI+游戏”成技术壁垒,中小团队该如何破局

另一方面,腾讯、网易等头部企业在多款长青游戏中不断扩大AI智能体的使用范围。例如今年GDC上腾讯游戏魔方工作室分享了《F.A.C.U.L:首个懂人类语言的 FPS AI 队友》的演讲,项目融合语音输入、大语言模型、实时文本转语音等生成式AI技术,让玩家能与AI队友沉浸式协同作战。

相比传统FPS游戏中玩家只能通过快捷热键向AI下达简单指令的限制,使AI队友能理解复杂指令,还可以识别游戏中的数千种物体,包括建筑、载具和可收集物品,从而革新游戏体验。

腾讯GiiNEX团队展示了通过《王者荣耀》打造的AI Coaching人工智能辅导方案,结合LLM大预言模型和TTS技术,为玩家打造了可进行个性化语音教学的专属“游戏教练”。

眼瞅着资金雄厚的大厂们踩着时代的步伐建立技术壁垒,中小团队当然也想要借上“AI+游戏”的东风,因此提供生成式AI结合游戏解决方案的三方服务商成为破局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也是AI技术从头部到全民使用的发展路径。

降本增效、介入生产、出海创收

回顾生成式AI+游戏的发展历程,最基础的着眼点必然是降本增效。例如通过自动代码生成和审核减少研发投入,通过智能客服减少人工客服需求。而随着Agentic AI的发展,它是否能在游戏场景和业务中提供更多帮助,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这两块都不断出现新的突破。

并非所有游戏公司都像腾讯那样,能够拥有大量卓越的工程师和AI人才。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有好的想法,但缺乏将这些想法落地的工程化能力。包括从过去擅长发行转向自研自发的游戏公司,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三方供应商其实是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帮助游戏公司应用AI工具实现降本增效。例如亚马逊云科技目前拥有近两、三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架构师团队、原型开发团队、AI Lab团队、行业架构师团队以及生成式AI的SSA团队,可以协助客户实现工程化其实也是提升投资回报率的过程。

“AI+游戏”成技术壁垒,中小团队该如何破局

而针对AI介入游戏生产开发的前沿探索,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三方AI开发工具基于Spec-Driven Development(以需求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帮助开发者在功能设计、系统重构前进行规划,也适用于深入理解系统行为。通过自然语言生成修改游戏素材,实现自动化开发,大幅提升效率。

大家熟知米哈游联合创始人蔡浩宇创办的AI游戏公司Anuttacon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游戏《星之低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星之低语》是一款“AI驱动的开放式交互”为核心的游戏,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构建,并应用Amazon SageMaker进行模型训练与调优,玩家通过实时语音、文字或视频通话与游戏中的AI角色进行开放式对话。

类似的还有Krikey AI使用Amazon SageMaker进行模型训练与调优,可根据用户上传的视频内容在5分钟内自动生成3D动画,无需任何相关技能或经验。与现有动画制作流程相比,可节省 10倍成本。

这些案例也表明,利用外部技术服务商提供的一系列AI生产工具确实可以帮助中小团队跨越技术壁垒,享受到“AI+游戏”的新一轮发展福利。

另一方面,出海对游戏企业的意义无需赘述。

而应用AI面临很关键的安全合规问题,特别是进军全球市场。在游戏出海时,如果涉政、涉黄、涉暴的敏感词,游戏可能面临下架风险。在AI大量生成下,这类内容合规问题的控制难度比过去人工控制更难。在这种本地化情境下,AI不仅要解决最基本的翻译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输出的内容能否符合当地文化,是否会违反当地的文化理解,以及会不会冒犯到当地用户。

这是开发出海必须克服的实际难题,对此也衍生出类似Amazon Bedrock提供的Guardrails(护栏)这样的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端的双重安全过滤,利用AI来保障AI(生成内容)的安全的解决思路。

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竞争的本质上是人才与资金的比拼,这一点大公司有着相对天然的优势,游戏行业这场“AI+游戏”浪潮也不例外。

中小团队发展需要催生了对三方技术供应商的需求(更低成本的应用生成式AI加持生产运营推广),技术力雄厚的解决方案服务商产生价值的同时又对头部企业造成了压力(技术自研自用),大公司为了继续保持技术优势“合作+竞争”的态势进一步加速了游戏行业对生成式AI的探索进度。

如此激烈的正向循环中,也难怪游戏行业是发展AI技术最积极也最有成效的赛道之一。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