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今日新闻 2025年11月05日 22:18 1 aa

7月25日,“畅行绿水青山间·QI遇美丽杭州”2025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公众实践活动第二场走进了余杭青山村。活动以“未来乡村countrywalk,解码艺术村庄生态共富”为主题,邀请16位AIGC创作者深入杭州生态艺术融合发展的典范——青山村,实地解码“两山”理念的实践密码。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漫步青山丨在这里读懂生态与艺术的共生

7月的青山村,蝉鸣与林风交织,16位AIGC创作者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体验”。每一步都踩着生态与艺术的节拍,每一眼都藏着共富的答案。

沿步道前行,龙坞水库的碧波撞入眼帘。澄澈的水面倒映着青山,岸边草木葱茏,偶有蜻蜓点水。“这才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具象化吧?”一位创作者举起手机拍摄素材时轻声感叹。

走进融・设计图书馆,老礼堂改建的空间里,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创作者们指尖划过木质书架,目光停留在乡村生态文献上——原来“设计赋能乡村”,早已藏在这些纸张与肌理里。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青山生态绿地的“青山之弦”装置在风中矗立,创作者们站在草地上,看着远处的青山与近处的艺术装置,突然明白:“生态共富,就是人与自然这样舒服地共存啊。”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艺启共富坊里,入驻当地艺术家的竹编、手作、非遗产品琳琅满目,生动展示了艺术如何成为激活乡村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金钥匙”。“艺术不只是装饰,更是共富的钥匙。”一位参赛者在笔记里写下。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最后一站青山自然学校,废弃小学改建的夯土建筑里,自然教育课程表、学生们的生态手账、墙上的夯土工艺解说,都在诉说“自然与教育”的共生。创作者们触摸着夯土墙,看着院子里的树林和桌椅,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生态理念的传承与废弃资源的再生价值。

AIGC创作丨让技术与灵感为生态共富写诗

半天的采风结束后,16位创作者相聚一堂,现场创作,将青山村的水、土、艺术、生态都敲进了提示词里。有人用AI绘画还原里 “青山之弦”的艺术装置,并将编制艺术品动漫化,有人用AI生成龙坞水库的自然美景,展现青山村的生态共富场景……每一份作品,都是数字世界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独特诠释。

当 AI 画笔遇上青山绿:这场公众实践活动用数字光影绘就生态村的“两山密码”

有的评委在评审时说:“好的AI作品,不仅要美,更要懂生态。这些作品里,我看到了创作者对‘水治理’‘材料环保’的精准捕捉,这才是生态理念的有效传递。”

有的评委则更关注创新:“AI的价值,在于用新视角解码乡村。有作品把‘融・图书馆的传统材料’与‘未来设计’做了跨时空对话,这种碰撞让乡村故事有了新表达。”

当代码遇上绿水青山,当AI邂逅生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惊艳的作品,更是“两山”理念在数字时代的新表达——生态共富的故事,永远有新的视角去发现,有新的方式去传递。青山未老,创作不止,下一次,让我们继续在绿水青山里,书写更多共富的答案。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