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哈喽大家好,我是听澜,这次我们继续来聊聊安世半导体问题。前脚还在“抢企业”的荷兰,现在居然主动要来中国谈判了?当初他们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
2025-11-10 0
哈喽大家好,我是听澜,这次我们继续来聊聊安世半导体问题。
前脚还在“抢企业”的荷兰,现在居然主动要来中国谈判了?
当初他们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一纸命令就把中资控股企业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拦腰夺走;
如今全球供应链一乱,他们又摆出一副“可谈”的姿态,还被美媒曝出是“带着条件来的”——要中国先恢复芯片出口,他们再考虑归还控制权!
那么,荷兰为何会突然转变态度,做出这样的表态并亲自来中国谈判呢?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其实大家都清楚——9月30日,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突然发布行政令,强行干预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内部决策。
随后,荷兰企业法庭以一种几乎“定局式”的方式,剥夺了中国企业在安世的控股权。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是一家经过多年中外合作、共同发展的高科技企业,中国资本、管理和技术多年来对其做出了巨大贡献。
荷方此举,不仅是对契约精神的践踏,更是对市场法则的公然挑衅。
听澜认为,这种“随手拿走”的行为,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投资国际法和企业治理的底线。
全球企业都在看——如果今天能这么对待中国企业,那明天同样也可以拿某家美国、日本或者韩国企业“开刀”。
这件事的根源,并不在中国,而在荷兰对国际规则的选择性使用上。
中国商务部在事件后第一时间表态,明确指出荷方的不当干预已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呼吁荷兰尊重法律程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中方一贯强调整个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与协同。
正因如此,中国在11月1日主动宣布,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采取豁免政策——这并不是“退让”,而是大国对产业链安全的担当。
对比之下,荷方的反应却显得十分矛盾。
它一边指责中方“影响供应链安全”,一边又通过行政干预制造混乱。
听澜看到,这种双重标准的处事逻辑,其实揭示了一种掩饰不住的焦虑: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存在感不强的欧洲国家,试图用“政治干预”来弥补技术劣势。
但问题是,这种短视只会让其在产业链中越陷越深。
事情发展到现在,荷方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像一场“自编自演”的闹剧。
表面上,他们说要“积极沟通”,但背地里却始终拿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11月6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一份声明中说,相信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供货,并强调全球客户不必担心。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安世荷兰方面竟然给客户发出通知,质疑中国工厂的产品质量,甚至警告“10月13日之后推出的产品真实性无法保证”。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说白了,就是一边想靠中国的产能稳住市场,一边又想通过“舆论技巧”压低中国的信誉。
听澜觉得,这种手法不但拙劣,也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安——他们知道没有中国工厂的支持,整个供应体系根本转不动。
更有意思的是,美媒随后曝出荷方内部消息:他们准备“暂停”对安世控制权的夺取,但条件是中国必须先恢复一些关键芯片的出口。
换句话说,荷兰政府明知自己理亏,却还想反客为主,用条件来套中方的让步。
这不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吗?
其实,这类“带着条件谈判”的做法,我们在中欧关系中并不陌生。
每当合作出现问题,一些欧洲国家就拿所谓“安全”、“透明度”这些模糊概念当借口,然后在舆论上塑造中国“不可靠”、“不开放”的形象。
但当产业链遇到瓶颈、市场出现反噬时,他们又得求助中国。
可以说,欧洲尤其是荷兰这样的中小国家,似乎总在“价值观与利益”之间摇摆,却始终学不会真正的对等与尊重。
外交博弈有其规则,但底线不该被随意突破。
如今荷兰提出的谈判条件,实质上就是把问题再次政治化,而不是从市场逻辑出发去解决供应链断裂的现实问题。
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是真的要解决问题,而是想挽回面子、延缓责任。
这一点,从他们不断释放“可以协商,但中方要先行动”的表态中可见一斑。
面对荷兰这种“先设前提”的谈判姿态,中国的反应依旧保持了克制和理性。
11月8日,中方同意荷经济部派员赴华磋商,但话说得很清楚:希望荷方不要只停在口头表态上,而是拿出建设性的方案,恢复企业运营秩序与产权公正。
听澜认为,这其实已经释放了很大的善意。
大国并非没有底线,而是秉持“能谈则谈、能稳则稳”的原则去推动问题解决。
中方同时强调,荷方必须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否则谈判毫无意义。
而这其实也是对所有企业投资环境的信号——中国不是不讲规则,而是最看重规则和契约精神。
对于荷兰这样的行为,如果纵容不管,那风险就不止落在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跨国投资体系都会受到冲击。
事实上,欧洲市场如今已经出现明显的信任动摇。
资本最敏感,安世事件一出,多个欧洲制造业协会内部在讨论重新评估投资安全评级,尤其是对荷兰。
有人甚至说:“如果今天他们能剥夺中资企业的股权,明天也可能对德国的、法国的企业动手。”
这说明,这件事已经远远超出一场商业争端的范畴。
它暴露的是一种潜在的不确定性——一个自称“开放”的欧洲,却在“安全”的名义下制造封闭。
从产业的角度看,半导体供应链极其复杂,任何环节断裂都会连锁反应。
汽车电子、通讯芯片、工业控制模块,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一些机构最新数据,自10月底安世荷方停止供货后,欧洲多家车企出现交付延期,部分生产线不得不减产。
听澜觉得,假如荷兰真想重建信任,它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归还企业合法权益,撤销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同时恢复合作沟通渠道的正常运行。
把条件摆在桌上谈不代表强势,而是暴露弱点;只有回到对等和理性的轨道上,欧洲才不会在这场全球竞争中被边缘化。
有人自诩规则制定者,却在关键时刻破坏规则;
有人打着“市场自由”的旗号,却用行政力量掐断市场的脉搏。
听澜想说,中国没有主动挑起任何纷争,但也不会回避不公平的挑战。
如今荷兰带着条件来华,姿态再怎么高,也掩盖不了它理亏的事实。
未来的谈判结果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有坚持契约、信守规则的国家,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湖南日报:《安世之乱》2025年11月8日
中国新闻网:《商务部:中方同意荷兰派员来华磋商安世半导体问题》2025年11月8日
相关文章
前言哈喽大家好,我是听澜,这次我们继续来聊聊安世半导体问题。前脚还在“抢企业”的荷兰,现在居然主动要来中国谈判了?当初他们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幌子,...
2025-11-10 0
近日,数码博主“刹那数码”爆料指出,明年将推出的 iPhone 18 Pro 系列有望在咖啡色、紫色与酒红色中择一推出新配色,而今年 iPhone 1...
2025-11-10 0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廖丹丨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丨NO.1 黄仁勋现身台积电,要求增加芯片供应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出席台积电运动...
2025-11-10 0
近日,美国投行高盛发布最新研报称,中国自主研发的光刻机目前仍主要停留在65nm制程阶段,与荷兰ASML等国际龙头相比,“技术差距约20年。”报告指出,...
2025-11-10 0
日前,有消息源曝光了三星 Galaxy S26 标准版手机的线稿。根据他的说法,这台手机的厚度是6.9mm,相比Galaxy S25的7.2mm薄约4...
2025-11-10 0
周末,芯片领域传来多则重磅消息!11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存储芯片大厂闪迪(SanDisk)大幅上调NAND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在美股市场上...
2025-11-10 0
目前大家对于自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前置摄像头的性能也正不断地提升,尤其是在安卓阵营,前置摄像头的成像已经可以跟前几年的后置摄像头不相上下,不过对于苹...
2025-11-10 0
文|冉编辑|冉前言长期以来,光刻机的研发和制造几乎由荷兰的阿斯麦垄断,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却在不断受到外部技术封锁的压力。中科大教授朱士尧曾直言不讳地表...
2025-11-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