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离谱!航班延误屡见不鲜,但是提前15小时起飞还真是闻所未闻。据红星新闻的消息,近日,有旅客原计划乘坐9月26日龙江航空由...
2025-10-05 0
创纪录!“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
“蛟龙”号在北极冰区载人深潜。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这是“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继南海海试之后正式进入极区作业,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首次实现双潜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海域水下协同作业,显示我国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由“深海一号”携“蛟龙”号于2025年7月15日从青岛起航,9月8日返回青岛。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破冰保障下,本航段在北极海域进行了“蛟龙”号载人深潜、ROV调查和CTD(温盐深剖面仪)采水等作业。
深潜归来的“蛟龙”号正被回收至母船“深海一号”,右前方为提供安全保障的“雪龙2”号。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本次科考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认知:
——通过对调查海域高清影像资料的AI识别,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底栖生物密度、生物多样性、个体体型在几十至上百公里空间范围内差异显著,可能与海底地形地貌及水深有关,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为绘制极区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图谱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现了疑似麻坑、溶蚀孔洞、碳酸盐岩、多个相近的大规模条带状贝类遗迹,表明调查区可能存在历史性的冷泉喷发,为北极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甲烷运移通道研究提供关键信息。
——通过载人潜水器精细调查,有效提升人类对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生态系统适应性机制等方面的科学认知。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离谱!航班延误屡见不鲜,但是提前15小时起飞还真是闻所未闻。据红星新闻的消息,近日,有旅客原计划乘坐9月26日龙江航空由...
2025-10-05 0
创纪录!“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
2025-10-05 0
9月30日,随着最后一榀182吨重的B47#梁段缓缓提升,G228丹东线乳山口跨海大桥实现顺利合龙,标志着大桥主体结构关键节点圆满完成,为项目全线通车...
2025-10-05 0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圈儿可是热闹非凡。当SpaceX的星链卫星总数突破7000颗的时候,咱们中国也没闲着,正铆足了劲儿推进自己的"万星计划"。这一...
2025-10-05 0
在全球科技领域里,最昂贵、最神秘的一台机器,莫过于荷兰阿斯麦(ASML)的光刻机。它是芯片制造的“皇冠明珠”,没有它,就造不出最先进的芯片。然而最近,...
2025-10-05 0
10月1日上午,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在甘肃瓜州开始进入试运行阶段。光热储能电站,就是通过定日镜将太阳光聚焦至吸热塔,加热熔盐介质并将热能传...
2025-10-05 0
一个抖音账号,用AI工具把课本里枯燥的古文变成生动有趣的短剧,仅发布30条作品就吸引了超90万粉丝。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2025年3月...
2025-10-05 0
9月18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停机坪上,一架即将飞往纽约的波音777正在进行起飞前最后的加油作业。旁边,一位第一次出国的乘客看着窗外那对“薄如纸片”的机...
2025-10-0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