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潮评赛丨“屏蔽顾客”非终点,系统治理乃正道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4日 22:36 0 aa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尹奥丹

潮评赛丨“屏蔽顾客”非终点,系统治理乃正道

当美团外卖平台在7城试点“屏蔽顾客”功能,旨在保护骑手免受辱骂、威胁之苦时,我们理应为这一进步喝彩。这面平台授予的“数字盾牌”,首次让骑手在遭遇恶意时,拥有了说“不”的权利。然而,当我们为之鼓掌时,也要保持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首先,我们必须毫不含糊地肯定:这面“盾牌”有其正义性。

长期以来,骑手在平台要求与顾客评价的夹缝中生存。他们遭遇的不仅仅是风吹日晒,还有部分顾客无端的情绪宣泄与人格侮辱。过去,他们除了忍气吞声,别无他法。如今,屏蔽功能的出现,是一次关键的赋权。它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骑手的劳动尊严不容践踏,他们的心理健康值得守护,他们有资格为自己的权利发声。这不仅是平台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数字经济迈向更文明形态的重要一步。

然而,将这把“正义之剑”交予骑手个体手中,社会也不乏一些疑问。有网友说,每个骑手仅有的2个屏蔽名额似乎太少,而且一个骑手屏蔽之后必然还会转到其他骑手那里。这并不能全面且有效地保护骑手的权益,反而成了你推给我,我推给别人的循环机制。而且,当一位顾客发现自己被屏蔽时,他或许永远不知道自己为何失去了点餐资格。是因为那次情绪失控的辱骂,还是仅仅因为一次合理的、但言辞激烈的投诉?缺乏透明的反馈与申诉机制,这种“沉默的惩罚”恐怕无法带来真正的反思。

另外,“维权”与“任性”的边界由谁界定? 一位顾客因送餐严重超时、餐品损毁而愤怒地给出带脏字的差评,与一位顾客无端进行人身威胁,两者性质截然不同。骑手在情绪与压力下,是否能精准区分并理性行使这一权利?这是否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从“保护自己的利器”异化为“排除异己的便利工具”,反过来损害消费者的合理维权空间?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依靠“屏蔽”来规避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维持表面和谐,更需要培育沟通的勇气、理解的耐心与制度的公正。

平台的下一步,不应止于赋予骑手“切断”的权利,更应致力于构建一个让“屏蔽”功能很少需要被启动的环境:那将是一个算法拥有人性温度、奖惩贯穿公平逻辑、沟通渠道真正畅通的数字服务世界。

所谓“算法更人性”,在派单逻辑上,是拒绝极限压榨送达时间,为骑手预留出一定的“宽容时间”。系统应能识别异常天气、复杂路况,并自动进行时间补偿与费率调节,从源头上消解因“被迫超时”而引发的冲突。在评价机制上,平台应能有效过滤掉纯粹的辱骂与人身攻击,使这些无效评价不再影响骑手的评分与收入。同时,对于因超时、撒漏等问题的差评,系统应主动关联订单数据,若确属平台或商家责任,则差评不应由骑手承担。

所谓“奖惩更公平”,是指平台应设立清晰的“容错机制”,如一个月内的首次超时、首次非主观原因的订单取消等,应以提醒和教育替代冰冷的罚款。另外,平台必须建立明确且坚决的“用户行为黑名单”。一旦核实存在辱骂、威胁、恶意欺诈等行为,平台应对其进行从限制发单到永久封禁不等的平台处罚,而非将维权成本全部转嫁给个体骑手。这能让所有人明确:数字社会的公民权,也意味着对服务提供者保持基本尊重的义务。

所谓“沟通更顺畅”,是为误解与摩擦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比如在差评与投诉生效前,可以设立一个合理的沟通流程。例如,系统可引导双方通过安全的虚拟号码进行一次简短的沟通,或许一个解释、一句道歉,就足以化解一场差评。

其实,这面“数字盾牌”既是进步的里程碑,也是问题的试金石。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如何完善屏蔽,而在于如何让屏蔽变得多余。当算法学会共情,当制度保障公平,当沟通取代对抗,我们才能从相互防御走向彼此成就,在数字时代重拾劳动的尊严与服务的温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潮评赛丨“屏蔽顾客”非终点,系统治理乃正道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去圈子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