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再为AI人才豪掷重金!10月14日,腾讯青云奖学金全面启动。该奖学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面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院校就读、具...
2025-10-16 1
近日,红星新闻的卧底调查,撕开了论文中介行业的虚伪面纱。从医院 “刷楼” 拉客的销售,到手握数万名医护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的客户名录;从 AI 批量生成论文初稿的流水线,到期刊编辑暗箱操作的 “绿色通道”,一条覆盖 “需求-生产-发表” 的黑色产业链已然成型。更荒诞的是参与各方的 “病态默契”:买家明知论文注水、证明造假,却为评职称、毕业不得不买单;中介清楚服务违规,仍靠信息差牟取暴利;期刊杂志对 “渠道稿” 与正常投稿的差异视而不见 —— 三者因 “评职称、毕业” 的利益闭环,共同形成了 “知假仍参与” 的畸形共识。
灰色中介:造假链条的 “核心枢纽”
在论文腐败生态中,中介机构绝非简单的 “中间商”,而是串联需求、生产与发表的 “核心枢纽”,其运作呈现出高度组织化与专业化特征:
头部中介普遍采用 “销售 - 渠道 - 生产” 三线分离模式:销售人员仅负责对接客户、报价催款,对期刊合作细节一无所知,某机构员工便坦言 “入职至今不知道怎么和杂志社建立关系”;渠道部门由核心人员掌控,专门维护与期刊编辑的 “暗箱关系”,相关信息被列为 “最高商业秘密”;生产环节则外包给兼职写手或依赖 AI 工具,快速生成 “低质高量” 的论文初稿,甚至出现 “男性子宫肌瘤” 这类常识性错误的稿件。这种架构设计,既确保核心资源不泄露,又能在被调查时以 “员工不知情” 推卸责任。
期刊杂志:“开绿灯” 的造假共谋者
在论文造假链条中,期刊杂志绝非被动卷入,而是明知造假却主动为 “渠道稿” 打开方便之门的共谋者。“同一篇论文,通过中介‘渠道’投递就能录用,客户自行投稿则会被拒收”—— 某中介负责人的表述,道破了期刊杂志将审稿权异化为 “寻租工具” 的本质。
中介通过 AI 生成、拼凑抄袭的论文,往往存在逻辑混乱、数据造假等问题,却能顺利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这并非审核疏漏,而是期刊为获取 “合作收益” 主动降低标准。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期刊杂志通过与中介合作,可获得每期版面费总收入的 30%-50% 分成,在利益驱动下,“质量合格” 沦为形式,“渠道合规” 才是录用的核心标准。
而且一些期刊杂志还存在 “双面操作”:一方面在官网发布 “未与任何中介合作” 的声明,营造合规假象;另一方面却通过编辑个人与中介建立长期合作,形成 “机构否认、个人操作” 的灰色模式。
需求倒逼:“唯论文” 评价体系的原罪
“知假而买假” 的根源,在于个体被 “唯论文” 评价体系逼入绝境。某三甲医院护士坦言:“临床工作再出色,没有两篇核心论文也评不上主管护师。” 在教育、医疗领域,“论文数量 = 职称等级 = 薪资待遇” 的单一逻辑,让从业者陷入 “没论文就淘汰” 的困境:
医护人员日均工作超 10 小时,仍要 “挤时间” 买论文;研究生为毕业,被迫接受 “AI 写作 + 人工降重” 的服务;高校教师为评职称,不得不向中介支付高额费用。央视曾曝光一组残酷数据:一篇售价 3 万元的硕士论文,底层写手仅得 80 元报酬,巨大的暴利空间,恰恰源于 “评职称、毕业必须要论文” 的刚性需求。当学术成果沦为职业晋升的 “入场券”,诚信便成了可以牺牲的成本。
破局之道:从 “唯论文” 到 “重实绩” 的转向
202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但是根治论文乱象,绝非仅靠打击中介或查处造假就能实现,核心在于打破 “唯论文” 的评价枷锁。配套更具体的落地措施:对医护人员,应以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替代单一论文要求;对高校教师,建立 “代表作 + 实践成果” 的综合考核体系;对研究生,放宽毕业评价标准,允许以科研实践报告、专利成果等替代论文。
同时必须强化全链条监管:一方面对期刊实行 “发表溯源制”,凡涉及中介运作的论文一律撤销,并追究编辑责任;另一方面严厉打击个人信息泄露,对提供医护名录的机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术的尊严在于诚实劳动,当评价体系回归 “实绩本位”,买假需求自然会消退。
论文造假链条的每一环,都是对学术精神的亵渎。破除乱象的关键,在于让评价标准回归价值本质 —— 医护人员的价值在病床,教师的价值在课堂,科研人员的价值在创新。唯有如此,“买假刚需” 才会真正消失,学术诚信方能重建。
来源 | 大象新闻评论员 赵冰 董芳芳
主编 | 彭丹
编辑 | 蒋黎明
相关文章
大厂再为AI人才豪掷重金!10月14日,腾讯青云奖学金全面启动。该奖学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面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院校就读、具...
2025-10-16 1
10月14日,科大讯飞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对话世界,沟通无限”AI同传技术升级暨翻译耳机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本年度AI同传技术的第三次重磅升级,推出...
2025-10-16 1
10月14日,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在京举行。活动现场,京东“11·11”交出首份成绩单。自10月9日京东“11·11”全面开启以来,在现货开卖...
2025-10-16 1
近日,红星新闻的卧底调查,撕开了论文中介行业的虚伪面纱。从医院 “刷楼” 拉客的销售,到手握数万名医护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的客户名录;从 AI...
2025-10-16 1
近日,在崇州市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中发天信(四川 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崇州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工人或在绑扎钢筋 或在砌筑墙体施工人员各司其...
2025-10-16 1
「核心提示」从宠粉到“背刺”,大疆还能压住影石吗?作者 | 陈法善编辑 | 刘杨“一租就爱上的旅拍神器”“把相机玩成社交天花板”,这是小红书用户对大疆...
2025-10-16 1
高端手机的战场上从来没有温柔乡,随着小米17系列的正式登场,旗舰市场的硝烟瞬间弥漫开来。而另一边vivo也毫不示弱,推出了搭载天玑9500芯片的viv...
2025-10-16 1
经观新科技 北京时间10月14日,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Starship)发射升空,圆满完成星舰第11次综合飞行测试...
2025-10-1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