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庆科创大讲堂第十一场活动在肇庆医学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应邀作专题报告,并与师生及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当天,高天明...
2025-10-17 0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邯郸电视发展历程回顾(上)
秦魁峰
三十年前,邯郸电视转播台的建立,使邯郸人民看到了电视;二十年前,邯郸电视台的开播,使邯郸人民看到了自己的电视节目。回顾邯郸电视事业的起步与发展,那是十分艰难而难忘的历程。
邯郸电视转播台
我曾撰文写道:“邯郸电视事业始于1973年,那是邯郸正式筹建电视转播台的时间。其实,邯郸人建电视转播台的想法更早……
1、邯郸第一台电视机
1958年,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播出,从此,中国有了电视台,而电视接收机却很少。很快,天津、上海开始生产14寸黑白电视机。1960年,邯郸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范超群在天津买回一台天津产的《北京牌》14寸黑白电视机,这是邯郸第一台电视机。他派孔路、王永江等人带着电视机去进行试收,若收到电视信号,就建一座电视转播台,让邯郸人看到电视。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当时的地委书记庞均的支持。孔路、王永江他们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在鼓山老石台收到一点微弱的电视信号……建台条件不具备,只好作罢。
2、邯郸人看到电视了
1965年,河北电视台的前身——石家庄电视台开始播出。1969年,海拔800米的307发射台正式启用,大大提高了河北电视台的覆盖面。在邯郸,竖起十几米天线,就能收到电视。1973年,上级决定在邯郸建电视转播台。同年9月,我调入邯郸地区广播局,参加筹建工作。10月,一千瓦四频道电视发射机到货,我们跟着闫常兴(后任我局副局长,已退休)开始了调机。机房设在原电台候播室,在院内竖起30米木杆做为发射天线。
1974年4月开始试播,尽管覆盖面很小,接收信号也不太好,但是,邯郸人终于不竖天线,也能看到电视了。从此,邯郸电视事业起步了。
作为一个正规的电视转播台,除大功率的电视发射机之外,必须解决电视接收信号和电视发射天线问题。这两大任务是邯郸电视转播台开始阶段需要完成的中心工作。
3、160米电视发射塔
电视发射波是直线,而地球是圆的,所以,发射天线高,覆盖面才能大。中央电视台发射塔开始建在北京月坛公园内,号称“北京塔”,塔高180多米,加上大功率的发射机,基本上覆盖了北京地区。后来,青岛、南宁、郑州也用了“北京塔”的图纸,建立了自己的发射塔,只是郑州塔砍去20米等边架,为160米。邯郸的地质资料、气象资料等与郑州相似,决定采用郑州塔。生产厂家是中央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厂,位于北京双桥。生产此塔的前提是必须由中央广播电视局设计院的签字。但是,中广局设计院不给我们签字,让我们用他们在几年后才能设计出来的电视塔图纸,否则去找原设计单位—北京建筑设计院。而此单位在“文革”刚开始就被解散,设计人员七零八落。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原设计师曾哲年的下落。在长沙一座低矮潮湿的工棚里,见到了曾哲年设计师,他很激动,根据我带去的各种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计算,写了十分中肯的意见:邯郸可用郑州塔,因邯郸风力稍大,建议桅杆减去一节(7.5米),避免位移过大。我急匆匆地赶到北京,在双桥站下车时,因列车启动过快,摔得我遍体鳞伤。那是早上7点多种,厂里刚上班。看到我刚刚包扎的样子,可能受到了感动,也可能来的次数太多了,实际上是有了原设计师的意见,该厂生产计划科喻万祥、金刚他们请示厂领导后决定:不必非中广局设计院签字,只要河北省或邯郸市的设计院签字,加上原设计师曾哲年的意见书,厂方便可签合同生产。我十分高兴地回到邯郸,找到邯郸市建筑设计院孙伯庆院长,他组织技术设计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查、计算,签署了意见。1975年,电视塔开始生产。1976年4月,雄伟壮丽的邯郸电视塔高高矗立在丛台路。这座三脚铁塔中间有两个平台,下平台高58米,上平台127米,再往上是三节桅杆,分别是10米和两个7.5米,最顶端是3米避雷装置。总高度实际155米,号称160米电视塔,这座塔不仅是邯郸的最高建筑,而且是全国第6座高塔(前5座是北京、青岛、广州、南宁、郑州)。因此也成为邯郸的一大景观。建塔的同时,在桅杆上装置四层蝙蝠翼发射天线,用大功率馈管“SDV-50-80-3”输送电视信号,加上大功率的电视发射机,覆盖半径达50公里,基本上解决了邯郸地区看到电视的问题。
4、微波传电视
电视塔建成后,邯郸电视转播台的主要硬件业已完成。但是,没有稳定清晰的电视信号还是不行。就象在肥沃的土地上,没有优良的种子,仍然长不出好庄稼。接收电视信号的三个途径:卫星、微波和直接收。卫星发射当时我国还没有,省台307发射台虽然海拔800米,但邯郸市仍不在它的覆盖区内。唯一的途径是微波。那时,北京至广州有一条微波干线,每隔50公里左右都有一个分站,离邯郸最近的是沙河渡口微波站。要从这里开口向邯郸下电视,首先要搞到合适的微波设备。
当时,邯郸的信息十分闭塞,要搞到微波这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不知从何下手。所幸的是,我们单位对门是休干所,住的一些革命先辈。在贾剑林、张维翰、戴田、信存忠这四位革命先辈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首先,戴田带我们到了他的战友、时任中广局副局长董林家里。通过董局长,先后找到中广局技术办主任江澄和中广局科研所许中明,他们告诉我们,只有上海101厂刚刚试制成功的电视微波适合我们使用。
接着,我们通过张维翰找到他的战友、时任四机部办公厅主任的许法同志,许主任表示,一定要为邯郸解决一套设备,让首长和邯郸的父老乡亲看好电视。他指示该部综合计划局马维新(后任该局局长)千方百计办成此事。马维新告诉我,上海101厂刚生产了十八套电视微波,其中15套已给了各省电视台,剩下三套要在广交会上展销,既然部领导有指示,展销用两套,给你们一套。我在上海办完一切手续后,由当时最钻研技术的赵新山(现任我局副局长)到厂里跟着试机学习,然后携机回邯。
这套微波设备传输性能良好,传输距离50公里,沙河渡口微波站距邯郸直线距离47公里,是没有问题的。但传与接的方向不得偏差。微波发出的电子束,象手电筒照出的一束光,偏差一点就接收不到。需解决路由问题,经测量,计算后才能安装。这是个邮电技术问题。我们找到北京邮电学院微波专业,请了张燕迪、张仁华两名教授带着四名学生以“开门办学”名义来到邯郸。他们每天下午晚上工作,次日上午学习总结,不到20天,试通了微波传输信号。那稳定清晰的电视节目,使大家欣喜不已,当时的地委书记李维新专门前来观看后,十分满意。
1976年4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下达了电通字122号文:关于同意在沙河等微波站下电视的通知。但是,要马上开口下电视,谈何容易,省微波总站提出了一些条件,如设备、建筑、人员指标等,不达到这些条件决不开口。我们答应了这些条件,但要完全达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与省局有关部门的同志多次与省微波总站交涉、谈判无济于事。我通过我的同学张英民(现任市人事局副局长)找到他的父亲、时任省邮电局局长的张振生伯伯,张局长在协议书上做了批示,大意是:关于向邯郸下电视问题,我意先开口下电视,然后再达到各项条件。这样,邯郸人民终于提前看到了那稳定清晰的电视节目了。
微波下电视成功之后,不仅邯郸人民满意,省广电局也对邯郸赞扬有加,事业处副处长蔡中兴说,微波传送电视信号,大功率的发射机,高高的天线发射,这样一座电视转播台之先进、之完美,不仅河北省是独一份,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邯郸电视台
1984年,根据国务院“四级混合覆盖”的精神,邯郸市决定建立邯郸电视台,即自办综合节目。当年我调入邯郸市广电局后开了一间办公室,由我和陈健、王胜平组成了筹建小组,具体领导是闫常兴副局长。郭根怀局长制定了“先小后大,边建设边发展”的原则,他四处筹款,奠定了物质基础。依靠群众,事必躬亲,使邯郸电视台的建设工作顺利展开,领导大家走上了正确的电视事业发展道路。
1.邯郸人看到自己的节目了
邯郸市广电局位于光明路桥北,那时邯郸电台已经开播,所以重点是把电视台尽快办起来。根据“先小后大”的原则,首先,购置了中功率发射机(50瓦)8频道,架设20多米的发射天线,购置了全套摄、录、编设备,接着请省台播音员李茜瑜帮助我们在全市挑选电视播音员。把选中的人员录像拿到北京广播学院,请各方面的专家鉴别打分,最后确定男、女各一名,即王建东、左红英。我市著名书法家姚小尧书写的“邯郸电视台”五个字沿用至今(1997年他又重新写了一遍)……这一些工作,用了不长时间完成。1985年5月1日,开始试播自办节目,每周几次《邯郸新闻》,不定期的专题片,加上歌曲、戏曲、广告、电视剧等。本地的新闻、本地的节目,使邯郸观众为之一振,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和反响,产生了极高的收视率。
因当时地区转播台晚上不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市局领导决定,一周除自办节目外,其余时间转中央电视台节目,要取得中央台信号的途径还得用微波,不过此时已不那么难办了。经了解,省广电局器材库有一套新微波,领导派我去联系购置。我与省局器材处的人非常熟悉,他们不仅痛快地将设备给我们,王长久处长还立即打报告经省局领导批示,让我们付半价,以表示对邯郸台的支持。并且派车让我当天拉回邯郸。我们在楼顶上安装微波,调准方位,接收渡口微波站传来的信号,效果良好,顺利地完成了转中央电视台节目的任务。
2、进口设备—20万美金
一座电视台需批量的摄、录、编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国外的,基本上都用日本的。如果都用人民币来买,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很不划算。经申请,市计委批给20万美金的外汇指标,可直接进口,在做进口设备计划时,局领导的原则是“先进实用,十年内不落后”。然后与日本索尼公司反复谈判、协商,签署协议。在外汇比最合适的时候划款。这批设备先进实用。摄录机是当时最流行的,背包机、编辑机是先进的。此外,还有一套广播级的录象设备,河北省除省台外,只有我们有。货到之后,又通过中广局张运来同志,用他们的车,直接从首都机场将20万美金的设备无偿运回邯郸。做到了省钱、省时、省力。这一批进口设备,当时在省内城市电视台中是最先进、最完备、最实用的。
相关文章
近日,肇庆科创大讲堂第十一场活动在肇庆医学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应邀作专题报告,并与师生及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当天,高天明...
2025-10-17 0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邯郸电视发展历程回顾(上)秦魁峰三十年前,邯郸电视转播台的建立,使邯郸人民看到了电视;二十年前,邯郸电视台的开播,使邯郸人民看到...
2025-10-17 0
对于无人机打药的新手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帮助你快速且安全地上手,我为你整合了一份从作业前准备到作业后维护的完整注意事项。下面这个表格整理了核...
2025-10-17 0
【来源:今日清江浦】“5年前,我们扎根清江浦创立了天诚公司,5年后,我们依旧深耕清江浦,新建天圆医用产品智能生产基地项目,企业的选择源于对清江浦营商环...
2025-10-17 0
你敢信吗?现在有的手机,已经拥有水冷+风冷了....2025年10月17日,红魔发布全新电竞旗舰手机:红魔11 Pro系列游戏手机,没错,这就是咱们这...
2025-10-17 0
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一代新iPhone的发布都牵动着全球数码爱好者的心。当目光聚焦于iPhone 17时,我们不禁要问:它值得购买吗?对于追求...
2025-10-17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17 11
原标题:从“飞起来”到“用起来” 低空经济万亿蓝海加速落地在直博会的低空经济馆,天津航链航空有限公司的“低空+文旅”创新型文旅新业态吸引了许多专业观众...
2025-10-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