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从合伙人到死对头:马斯克怒怼 OpenAI 研究员,其中战藏着 8 年宿怨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4日 23:28 1 aa

马斯克说自家AI能成AGI?OpenAI拆谎:定义是编的,概率是凑的

硅谷的AI圈从来都不缺热闹,但最近这场争论硬是把热度飙到了新高度。

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随手发的一句话,直接把和OpenAI的“老仇”又翻了出来,他说自家xAI的Grok5模型,有10%的概率能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而且这概率还在涨。

这话一出,OpenAI那边直接炸了锅,一场围绕“AGI到底离我们多远”的骂战就此拉开。

10%概率的AGI宣言:马斯克又把OpenAI惹毛了

马斯克的表态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架不住他自带流量,更架不住这话戳在了OpenAI的敏感点上。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给AGI“算命”了。

从合伙人到死对头:马斯克怒怼 OpenAI 研究员,其中战藏着 8 年宿怨

2024年的时候,他还拍着胸脯说AGI“两年内就能来”,上个月又暗示Grok5“有机会”摸到AGI的门槛,如今直接给出“10%概率”的具体数字,任谁看都像是在刻意刷存在感。

OpenAI这边果然没忍住,研究科学家GabrielPereyra直接开怼,暗指马斯克反复炒作AGI概念,调侃他这已经是“第四次宣布接近AGI”,再这么下去,都能凑出“十个AGI”了。

这话直接点燃了马斯克的火气,他反手就嘲讽Pereyra不够格叫“研究人员”,顶多算个“工程师”,火药味都快溢出屏幕了。

这场公开互撕看着是技术争论,其实早有宿怨。

2015年,马斯克还和萨姆·奥特曼一起凑钱创办了OpenAI,那会儿两人都喊着要“让AI造福全人类”。

可到了2018年底,因为公司发展方向谈不拢,马斯克想走开源路线,奥特曼却倾向于商业化,马斯克怒而退出。

2023年7月12日,他干脆自己拉队伍搞了xAI,摆明了要和老东家掰手腕,之后更是多次起诉OpenAI,昔日伙伴彻底变成了死对头。

AGI到底是啥?两家各说各的“糊涂账”

骂战吵得凶,但细究起来,两边争论的可能都不是一回事,毕竟连“AGI到底是什么”,他们都没达成共识。

马斯克对AGI的定义特“玄乎”,要么说它得“比最聪明的人类还聪明”,要么说它“能做人类用计算机能干的任何事”,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的超级AI。

可OpenAI的定义就实在多了,官方说法是“高度自主、能在高价值工作上超过人类的系统”,说白了就是“能帮人赚钱、效率超高的AI”。

更有意思的是,OpenAI自己人都对这个概念没底气。

CEO萨姆·奥特曼就曾公开吐槽,AGI“不是个有用的术语”,可转头又说GPT-4是“迈向AGI的重要一步”,这种矛盾态度,反倒暴露了整个行业的尴尬,大家都在喊AGI,却没人真能说清它长啥样。

从合伙人到死对头:马斯克怒怼 OpenAI 研究员,其中战藏着 8 年宿怨

这种定义分歧根本不是学术较真,说白了是生意经。

马斯克走的是“科幻路线”,把AGI吹得越玄乎,xAI的关注度就越高,2024年拿到的60亿美元融资里,未必没有这波概念炒作的功劳。

而OpenAI要靠技术赚钱,得让投资者看到实际价值,自然得把AGI和“高价值工作”绑在一起,毕竟它2024年揣着66亿美元融资,得给金主们一个实在的交代。

喊口号的底气:6000亿资本堆出来的“预测竞赛”

不管是马斯克的10%概率,还是OpenAI的“重要一步”,本质上都是被资本推着走的“表演”。

2024年的AI圈,简直是资本的狂欢场,全球31%的风险投资都砸向了AI初创公司,全年融资超过4000轮,光OpenAI和xAI两家就分走了126亿美元。

投资者的钱堆得越高,对AGI的期待就越迫切,大佬们的预测也就越激进。

马斯克早就把“画饼”当成了习惯:2024年底还说2025年底AI能超过单个人类,2027年能超过全人类,到了2025年又改口说2030年实现的概率是100%。

OpenAI也没好到哪儿去,萨姆·奥特曼之前还说AGI能用“当前硬件”实现,结果GPT-4连个简单的常识推理题都搞不定。

行业里的人都看得明白,这根本不是技术预测,是“公关话术”。

2024年全球AI领域超过一半的资金,都流向了86家头部公司,小公司想活下去、大公司想保持优势,只能靠AGI概念吸引眼球。

就像有观察者说的:“现在的AI圈,谁喊的AGI时间表越近,谁就能拿到更多钱,至于能不能实现,没人真在乎。

”可这场“预测竞赛”已经有点走火入魔。

马斯克为了凸显Grok的厉害,一会说它“比研究生还聪明”,一会说它“能从第一性原理思考”,但用户实测后发现,Grok4不仅界面混乱,还经常犯常识错误。

OpenAI的GPT-4更尴尬,在Keras之父推出的ARC-AGI-2测试里,和其他顶尖模型一起考了零分,人类5分钟就能搞定的题,AI却连门都摸不着。

技术真相:AGI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大佬们吵得热闹,但真正的AI研究者早就泼了冷水。

2025年3月那场ARC-AGI-2测试,堪称给AGI神话“泼了盆冰水”:这个被称为“人类最后考试”的测试里,GPT-4.5、Gemini2这些顶尖模型全被剃了光头,哪怕是之前表现最好的模型,得分也从53.5%暴跌到3.5%。

这暴露了当前AI的致命短板: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思考”。

现在的大模型确实能写代码、写论文,甚至在数学竞赛里拿高分,比如Grok4在AIME竞赛里准确率高达95%,但这些都是在特定领域的“表演”。

一旦遇到需要组合推理、常识判断的问题,比如“如何用7分钟和11分钟的沙漏量出15分钟”,AI要么给出逻辑混乱的答案,要么直接傻眼。

研究人员早就说了,想实现AGI,靠堆参数、堆数据根本行不通。

现在的深度学习就像“死读书的学霸”,能考高分但不懂变通,要真正实现通用智能,得在算法架构、推理机制上搞革命性创新。

更头疼的是安全问题,马斯克自己都承认,AI有20%的概率“毁灭世界”,可直到现在,没人能拿出靠谱的可控方案。

就连马斯克和奥特曼自己,有时候也会露怯。

从合伙人到死对头:马斯克怒怼 OpenAI 研究员,其中战藏着 8 年宿怨

奥特曼私下里说AGI是“没用的术语”,马斯克在聊到技术细节时也承认,星舰的隔热罩都还没搞定,更别提比火箭复杂万倍的AGI了。

说白了,他们心里也清楚,AGI不是喊口号就能来的,只是资本和流量不允许他们说实话。

结语

这场硅谷AI骂战,与其说是技术争论,不如说是一场“流量与资本的秀”。

马斯克的10%概率宣言,OpenAI的嘲讽回击,本质上都是为了在6000亿AI资本浪潮里多分一杯羹。

但AGI从来不是“跳台阶”,而是“爬山坡”。

它可能先在医疗领域帮医生看病,再在教育领域定制课程,慢慢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某天突然“觉醒”超越人类。

就像Keras之父说的:“真正的AGI,得先学会人类5分钟能搞定的事,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刷高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与其纠结AGI是2年还是10年到来,不如多看看眼前的变化,AI是不是真的帮我们省了时间,是不是让生活更方便了。

毕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AI,远比“10%概率的AGI”更有意义。

而那些大佬们的预测,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