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以前看月亮只知道“白玉盘”“嫦娥奔月”,直...
2025-10-29 0
算力,这一曾局限于专业领域的冰冷术语,如今已成为驱动社会运转的核心引擎,引领我们迈入一个全新的算力时代。伴随技术进步,悲观论调也随之浮现:当以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呈指数级发展,人类引以为傲的“脑力”是否会沦为低效的冗余?这一追问,构成了算力时代深刻的“脑力之问”,它不仅关乎技术的边界,更关乎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
在传统意义上,“脑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核心优势。人类通过逻辑推演发明蒸汽机,利用数学建模设计航天器,借统计规律预测经济走势,凭借理性在物质世界建立起坚实的认知堡垒。但是进入算力时代以来,计算机技术深度渗透到知识密集型行业,曾经被视为人类核心能力的“脑力”正被算法的“超脑”逐步接管,这对长久以来的人类“脑力霸权”形成了巨大冲击。当算法能够精准预测消费偏好,当模型可以生成堪比大师的艺术作品,当智能系统开始模拟人类情感互动,以往被视为人类智慧专属的脑力优势,在强大的算力面前似乎逐渐被消解。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以Transformer架构为技术核心的大语言模型,通过千亿级参数和海量数据训练形成的涌现能力,在文本生成、信息处理等任务中表现出类人的智能水平。对于劳动者而言,如果无法及时适应人机协作的新技能要求,则极有可能陷入技术性失业的困境。
算力时代不仅造成人类的主体性认知危机,还伴随着人类脑力惰性化的风险。当我们习惯于依赖人工智能来获取答案,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了提问的能力?2025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显示,人类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时,大脑中与学习、记忆及创造力相关的脑区激活水平显著降低;长期依赖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信息,会削弱个体的批判性思维、深度记忆与独立思考能力。人工智能的碎片化“答案投喂”取代了系统性思考过程,本质上是人类在让渡思维的主动权,人脑的认知优势正面临被技术反噬的风险。
尽管算法的“脑力”正以惊人速度逼近人类认知边界,但究其本质,它始终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呈现。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机器不创造价值,它只是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算法同样是人类劳动的物化结晶,每一次输出都依赖于前期人类劳动的累积,其展现的“脑力”不过是人脑的延伸与放大。从这个意义上看,真正的智能以目的性为前提,而人类是唯一能够设定目的的主体。回溯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从石器时代的打磨工具到蒸汽机的动力革命,从电气化的效率飞跃到信息化的信息爆炸,再到如今智能化的认知重构,人类始终在通过技术革新拓展自身能力的边界。因此,面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我们需要超越“谁更聪明”的表象之争,直抵“为谁服务”的价值核心。
筑牢人类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清醒认识到算法的固有局限,即它存在无法感知意义、无法自主生成目的的能力真空。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受启蒙理性与科学主义影响,长期处在“心脑颠倒”的时代。我们一贯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检验把握世界,将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的“脑力”优势推向了极致。然而在算法时代,技术能力的颠覆性突破动摇了理性主义的根基,倒逼人类的主流思维方式转型。那些曾被视作比脑力低阶的价值判断、情感共鸣、直觉洞察等“心力”维度,反而成为避免技术异化的最后防线,构成算法时代人之为人的精神坐标。
从哲学角度来看,“心”“脑”之争的背后折射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深刻差异。西方思维传统自柏拉图以来就崇尚理性分析,在“有”的基础上建构秩序,用逻辑给世界立法,以公式定义存在,这种倾向于“脑力”的思维传统孕育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却也容易陷入“工具理性”的陷阱。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智慧自古就展现出对“无”的洞察,倾向于通过直觉体悟、类比联想和经验归纳把握世界,而非严格的逻辑拆解,这种整体性、直觉性的思维特质更接近“心力”范畴。在算力时代,西方逻辑分析思维为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世界观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框架,直指人与世界的内在统一,为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东方智慧。
算力时代的“脑力之问”呼唤“心力”的回归,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人”的再定义。技术的浪潮越汹涌,越要坚守人的主体性,守护“心”的能力,守护人之为人的精神内核。唯有在逻辑推理中融入价值情感,在技术发展中嵌入人文关怀,让算法成为延伸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囚禁思维的牢笼,我们才能在算法编织的世界里,实现“脑”与“心”的辩证统一,迎来一场真正属于人类的文明跃迁。(作者:夏源泽,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子信息系博士生)
相关文章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以前看月亮只知道“白玉盘”“嫦娥奔月”,直...
2025-10-29 0
算力,这一曾局限于专业领域的冰冷术语,如今已成为驱动社会运转的核心引擎,引领我们迈入一个全新的算力时代。伴随技术进步,悲观论调也随之浮现:当以算力为核...
2025-10-29 0
2025年10月24日,博睿数据「多维无界 观测有道」Bonree ONE 2025秋季版全球发布会圆满落幕! 博睿数据正式发布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B...
2025-10-29 0
最近AI圈出了个实打实的大事,YoshuaBengio成了GoogleScholar上第一个引用量超100万的学者。这数字光看没概念,但你换算下就懂有...
2025-10-29 0
眼瞅着神舟二十一号就要上天了,这事儿闹得人心痒痒的。从10月24日那天开始,船箭组合体就给转运到发射区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那边忙活得热火朝天。转运这活...
2025-10-29 0
话说回来,日本这几年在半导体上下的手越来越重,尤其是针对中国的那一套出口管制,简直是步步紧逼。光刻胶这玩意儿,本来就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日本一卡脖子,...
2025-10-29 0
2024年4月旧金山的TEDAI大会上,有个消息直接在AI圈陷入争议。LlionJones,就是那个和团队一起搞出Transformer架构,还给这架...
2025-10-29 0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科技创新浪潮汹涌澎湃的双重作用下,未来五年(2026-2030年),资本的流向正逐渐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到市...
2025-10-2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