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没有官宣,但种种迹象表明,曾和诺基亚齐名的经典手机品牌:索尼,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近日不少网友发现,索尼手机的官方公众号:索尼Xperia已经进...
2025-11-05 0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大家好,这里是北境翁,今天来给大家聊一下德国媒体的奇葩言论。最近德国媒体有点忙:《世界报》接连发文喊“德国对中国的繁荣太上瘾,再不戒掉就完了”,说从稀土到芯片都被中国“卡脖子”;可转头又对“依赖美国市场和技术”绝口不提,甚至把美国当“避险港湾”。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德国刚炸掉最后两座核电站,彻底断了自己的核能后路,只能花高价从法国买电。
与此同时,中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7年就能实现核聚变发电,相当于人类即将拥有“第二颗太阳”。
一边喊着“戒中国依赖”,一边在能源、技术上处处被动;一边标榜“工业强国”,一边看着中国在前沿领域超车,德国这波“焦虑”,真的是担心经济安全吗?还是说不敢承认,自己早已没了当年“制造王国”的底气,只能靠“恐中”掩盖竞争力衰退的事实?
德国的“依赖焦虑”,从一开始就透着拧巴,他们对“依赖”的态度,从来不是看“是否真有风险”,而是看“依赖的是谁”。
先来看看能源领域的矛盾:10月25日,德国巴伐利亚州最后两座核电站的冷却塔被爆破,标志着德国彻底告别核能时代。可这一“断后路”的操作,直接让德国陷入能源缺口。
德国联邦电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冬天德国电力缺口可能达8%,只能从法国进口电力。而法国电价比德国本土高35%,仅11月一个月,德国就得多花23亿欧元买电。
更讽刺的是,中国不仅在传统能源合作上给德国留了余地,还在新能源领域不断突破:合肥人造太阳若2027年如期发电,将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而德国连自己的电力供应都得看别人脸色。
再看看经济依赖的双标:德媒天天喊“对华稀土依赖致命”,却不提中国稀土在德国工业中的实际作用,德国汽车工业(90%的稀土需求来自中国,要是真“戒掉”,德国车企的电机、传感器生产就得停摆。
可对美国的依赖,他们却美其名曰“西方同盟的专业分工”,德国半导体设备70%依赖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云计算市场80%被美国亚马逊、微软垄断,这些“卡脖子”的领域,德媒却很少提及。
这种“选择性焦虑”,本质是把“依赖”变成了意识形态工具:对华依赖就是“战略风险”,对美依赖就是“安全合作”。
然而现实是,依赖本身没有对错,关键看“能不能掌控主动权”,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更多是“市场和资源的互补”;而对美国的依赖,就成了美国说制裁谁,德国企业就得跟着撤,哪一种更危险,其实一目了然。
德国之所以对“对华依赖”反应激烈,根本不是怕经济不安全,而是怕“丢了西方工业强国的体面”。
在德国的认知里,自己是“西方先进制造”的代表,是“工业4.0”的提出者,理应是“技术输出方”“规则制定者”。
反观中国,过去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现在却在电动车、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赶超,甚至反过来让德国依赖,这种“身份错位”让德国难以接受。
德媒喊“戒中国依赖”,更像是一种“心理防御”:不是真的想摆脱合作,而是想通过这种声音,找回“我还是强者”的自我安慰。
比如在汽车领域,德国车企的心态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达18%,比亚迪的海洋系列、蔚来的ET5在德国街头越来越常见,而大众ID系列的销量却同比下降12%。
德国车企明明知道,中国市场是他们的“救命稻草”,2024年宝马在华销量占全球40%,奔驰占35%,要是撤出中国,这些销量根本无法在其他市场补上。可他们还是要跟着喊“减少对华依赖”,甚至计划在东南亚建厂“替代中国供应链”。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种“替代”根本行不通。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做过测算,要是把中国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每辆车的生产成本会增加2000欧元,这对本就面临利润下滑的德国车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只是“生产基地”,更是“创新高地”,中国的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算法,都是德国车企急需的技术,这种“双向依赖”,根本不是“戒掉”就能解决的。
德国喊了大半年的“去风险”战略,看似有理,实则根本落不了地,这里面有两个绕不开的死结:天价的成本,和补不上的技术断档。
德国工业联合会估算,要是在稀土、电池、半导体这三个关键领域,重建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需要投入至少5000亿欧元,而且这还只是“初期投入”。
更要命的是,就算供应链建起来了,欧洲制造业的成本会整体提高20%-30%。比如稀土,中国的提炼成本是每吨1.2万美元,而欧洲新建的稀土提炼厂,成本至少是每吨3万美元。
这意味着德国车企的电机成本会直接翻倍。对企业来说,这种成本根本无法承受。
如果德国想“去风险”,那前提是自己能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可现在的情况是,德国在很多领域不仅没领先,还在被中国赶超。没有“替代中国”的技术和产能,这种“无米之炊”,注定只能是口号。
就像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说的:“德国所谓的‘去风险’,更像是一场没有解决方案的政治表演,既不能保护经济安全,还可能让德国错失产业升级的窗口期。”
德国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依赖中国”,而是“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弱”,曾经的“制造王国”,正在慢慢失去当年的底气。
几十年前,德国是全球工业的“标杆”:大众的汽车、巴斯夫的化工、博世的汽车零部件、西门子的电气设备,都是“高品质”“高技术”的代名词,在全球市场几乎没有对手。
那时候,德国对其他国家的依赖,都是“我输出技术,你提供市场”,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在汽车领域,中国电动车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体验已经超过德。
这种“竞争力的此消彼长”,让德国的“依赖焦虑”越来越重。他们怕的不是“依赖中国”,而是怕“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我说了算’的日子”。
德媒喊“戒中国依赖”,更像是一种“无力的抱怨”: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掩盖自己在竞争力上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已经陷入停滞。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想通过数字化、智能化领跑全球制造业;可到2025年,德国的工业数字化率仅为55%,远低于中国的68%。
很多德国中小企业,连基本的智能制造设备都没配齐,更别说实现“工业4.0”的目标了。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却在稳步推进,在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领域,已经走在了德国前面。
这种“自己跟不上,别人在赶超”的现实,才是德国焦虑的真正根源。依赖中国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是“我不再是强者”的身份危机。
德国现在的问题,就像一个曾经的学霸,看到以前的“后进生”超过自己,不是想着“我怎么补差距”,而是想着“我怎么离他远点”,这种心态,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依赖从来不是原罪,无能才是。中国和德国的经济合作,本质是“互补共赢”:中国需要德国的高端制造技术,德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源;这种合作不是“谁依赖谁”,而是“谁都离不开谁”。
德国与其喊“戒中国依赖”,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上:怎么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怎么突破新能源技术瓶颈,怎么留住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这些才是解决焦虑的根本办法。
相关文章
虽然还没有官宣,但种种迹象表明,曾和诺基亚齐名的经典手机品牌:索尼,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近日不少网友发现,索尼手机的官方公众号:索尼Xperia已经进...
2025-11-05 0
10月29-31日,2025年度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暨第二十五届全国橡胶工业新材料技术论坛在珠海召开。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绿色...
2025-11-05 0
近日,有多位博主曝光了OPPO Reno15系列新机的消息,根据爆料来看,该机将配备后置2亿像素三摄组合+80W闪充+50W无线闪充等,日前,疑似该系...
2025-11-05 0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
2025-11-05 0
智东西作者 | 云鹏编辑 | 李水青智东西11月5日消息,刚刚,华为正式开源了UCM(Unified Cache Manager)推理记忆数据管理,这...
2025-11-05 0
说起英伟达这几年的事儿,就跟坐过山车似的,速度快得让人眼花。2025年10月29日,这家公司股价一涨,市值直接冲到5.03万亿美元,成了全球第一个踩上...
2025-11-05 1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1.亲,实际上微乐湖北麻将万能开挂器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
2025-11-05 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