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万亿次调用背后,北斗超越GPS只用了五年?高德公布答案

AI科技 2025年10月03日 10:34 0 admin

据新华社10月2日报道,就在国庆当天,高德地图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日定位量逼近1万亿次,相当于每分钟服务1300万用户,单日导航总里程可绕地球与月球往返1.1万次。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民用导航的全球纪录,更标志着中国北斗在民用领域彻底告别“陪跑”角色,成为技术主导者。

万亿次调用背后,北斗超越GPS只用了五年?高德公布答案

五年前,北斗与GPS的较量还停留在“能否分庭抗礼”的质疑中。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时,高德调用北斗的日定位量尚未突破千亿次门槛;

而到2023年初,这一数字跃升至3000亿次,北斗首次在导航定位贡献率上超越GPS。

如今,万亿级别的调用量背后,是北斗在定位精度、卫星数量、通信集成度上的全面逆袭。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小华指出,北斗已从“解决有无”进入“更高精度、更优服务”的新阶段,其双向通信能力甚至在无信号区域能救命。

高德的卫星求助功能已累计救助超100人,便是最鲜活的例证。

更值得玩味的是,北斗的崛起并非单纯的技术胜利,而是生态裂变的结果。

万亿次调用背后,北斗超越GPS只用了五年?高德公布答案

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透露,目前近300万开发者通过高德开放平台调用北斗能力,赋能超过40万个应用。从共享单车精准停放,到红绿灯倒计时、车道级导航,北斗已像水电一样渗透进日常生活。

而今年8月高德推出的“空间智能”战略,更将北斗与AI深度融合,让导航从“指路工具”升级为“预测决策伙伴”。

例如交通视觉语言大模型能提前3公里预判拥堵,AI助手“小高老师”日调用量超12亿次,这些创新均植根于北斗的高精度时空底座。

然而,万亿次调用仅是起点。北斗应用仍面临上游芯片研发、国际化标准适配等挑战。正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俊所言,北斗规模应用需从“试点探索”迈向“生态构建”,在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新战场开辟增量。当技术红利从“北斗+”转向“+北斗”,谁能率先打破想象边界,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文章最后,北斗日常应用中,你印象最深的功能是车道级导航、卫星求救,还是其他场景?它是否已完全替代你手机中的GPS?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北斗国际峰会官方资料及高德地图公开数据)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