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三大运营商都持证“上天”了,基本通信权正被重新定义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30日 19:49 0 aa

2025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至此,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均已具备依法开展卫星通信业务的资质。

根据官方信息,此次许可支持中国移动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此前,中国移动已面向全国开展北斗短信服务。此次资质获取,标志着其“北斗+天通”双星协同服务进入新的实施阶段。

近年来,中国移动持续推进天地一体智能通信布局,在技术研究、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和商用探索等方面展开工作。企业承担多项国家专项任务,牵头3GPP、ITU、CCSA等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开展星地深度融合组网(STCN)技术体系研究,并提出物联网非地面网络(IoT NTN)语音解决方案。为验证未来技术路径,中国移动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和首颗5G-A NTN再生技术验证星(中国移动01星),并完成在轨测试,为后续技术演进提供支撑。在业务层面,企业拓展卫星固定宽带、卫星物联网、手机直连等服务,覆盖海洋宽带、应急救援等市场,推进天通高轨卫星共享,与中国时空合作依托北斗和5G网络发布北斗短信业务,在终端生态建设和用户规模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走的路子不同。

中国电信依托“天通一号”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已实现对我国领土、领海及“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覆盖,提供语音、短信和低速数据服务,多款消费级终端支持不换卡接入卫星网络。中国联通参与发射低轨卫星,探索非地面网络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其发射的“联通星系04星”为国内首颗具备3GPP标准窄带物联(NB-IoT over NTN)能力的低轨卫星,采用载荷可重构和动态波束调度技术,支持低功耗终端通过卫星回传数据,并正与相关企业开展车载终端直连验证。

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获得卫星通信资质,反映出我国在推动天地一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系统性布局。

当然困难也是有的。当前,低轨卫星制造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终端普及受限于价格和用户认知,用户体验仍有提升空间。

通信的本质是连接。过去,连接依赖于基站密度;现在,技术正在填补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空白。真正重要的,不仅是手机能连上卫星,而是“连接”这件事,正在从“例外”变成“默认”。当信号不再依赖基站的密度,当失联不再是常态,“有没有信号”就不再是地理问题,而是系统设计问题。未来,人们不会再问“能不能连”,只会问:“我们要怎么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是在扩展网络覆盖,而是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基本通信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