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寻访武汉AI新势力丨不设专职销售,这家企业技术出海同比翻三倍

今日新闻 2025年09月30日 00:59 1 aa

9月28日,走进华工科技园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中科凡语(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大楼,一块大屏正实时跳动着全球80多种语言的分析处理动态。大量不同形式的文本、图像等信息,正由人工智能自动解读、翻译成中文,并提炼出关键内容,最后整理成清晰的报告。

寻访武汉AI新势力丨不设专职销售,这家企业技术出海同比翻三倍

中科凡语展示厅。记者冯雪 摄

这家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企业,2021年将华中总部落户武汉。他们自主研发的“智策大模型”,刚刚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正成为武汉AI出海的“新名片”。

三周完成垂直模型开发 精准适配客户场景需求

“Deepseek生成千万种答案,我们只寻找一个标准答案。”中科凡语武汉公司负责人李昌这样诠释公司的技术理念,他指着产品界面解释,“政府处理公文、企业管理产品,要的不是创意发散,而是精准统一的响应。这看似简单,却是AI最难突破的‘认知鸿沟’。”

正是对“标准答案”的执着,让这家武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年初,日本某世界500强公司有数万件产品,需要实现在线智能客服。由于产品特性参数复杂、技术文档格式多样而难解析,该公司辗转考察多个技术团队,最终找到中科凡语。“对方起初对模型精度和响应效率有疑虑,毕竟这项任务过于复杂,有难度。”李昌回忆。

然而,三周内,中科凡语就初步完成了适配该公司产品的垂直模型开发,并逐步将智能化服务扩展到该公司整个产品体系。“对方感叹,没想到武汉AI团队能把技术与场景适配做得这么好,效率这么高。”李昌说。

寻访武汉AI新势力丨不设专职销售,这家企业技术出海同比翻三倍

中科凡语团队正在开发一项新应用。记者冯雪 摄

一家美国某航空公司需要将飞机航空日志翻译为英语,进行故障预警和安全分析。但市面上普通的翻译软件根本满足不了这种需求,靠人工翻译,成本非常高。

最终,中科凡语团队专门针对航空日志的特点,开发了一套智能翻译分析系统。“系统投入使用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光这一项就帮公司省下了4000多万美元。今年预计能再省5000多万美元。”李昌说,该合作已持续4年,成了公司技术出海的标杆案例。

“垂直模型是未来必然趋势,每个企业都需要自己的AI大脑。”李昌坚信。2021年至今,中科凡语垂直模型业务快速增长,技术出海销售已占公司总收入的三成以上,较去年翻了三倍,服务覆盖航空、医疗、科研、教育等多领域。

寻访武汉AI新势力丨不设专职销售,这家企业技术出海同比翻三倍

中科凡语模型生态。图为采访对象提供

没有一名专职销售,业务都是客户找上门

作为专注NLP领域的“国家队”,近年来,中科凡语的智能模型和分析产品在政务数据处理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智策大模型”能进行政策汇聚、整编、问答和报告撰写,已完成国家网信办备案。“我们的技术能理解政策内在逻辑和语义,而不仅是关键词匹配。”李昌解释,系统可对大量公文、政策进行智能分析、归类和管理,提高办公效率。“比如政府撰写行业分析报告,过去需人工梳理几十份文件并进行多方调研,现在智策大模型能精准提取关键信息并按规范生成初稿,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该模型已服务全国100多家客户,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多语种智能化服务。

寻访武汉AI新势力丨不设专职销售,这家企业技术出海同比翻三倍

周玉正在为海外团队讲解公司自主研发的应用。图为采访对象提供

“技术出海的背后,我们看中的正是武汉的创新环境和人才优势。”李昌说。如今,公司60余名研发团队成员中,“95后”占比超50%。“武汉有高校、有产业、有政策,政府给了我们很多资源对接机会。”李昌谈到。

记者观察到,特别的是,这家企业目前没有一名专职销售。“业务都是客户找上门,武汉的创新口碑帮我们省去了推广成本。”李昌说,“武汉的创新土壤让技术有了落地的底气,未来,公司将继续扎根武汉,深耕垂直模型领域,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智能服务,助力武汉AI技术走向国际舞台。”

(长江日报记者冯雪)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