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金融时报:在全球AI热潮中,俄罗斯为何明显缺席?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01日 14:00 2 admin
金融时报:在全球AI热潮中,俄罗斯为何明显缺席?

在一个由人工智能主导权竞赛所定义的时代,俄罗斯呈现出一个深刻的悖论。这个国家拥有世界一流的数学与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如Yandex和Telegram这样一度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其领导人也曾在多年前就高调宣称掌握AI者将“统治世界”。然而,当下的全球AI热潮中,从大型语言模型的突破到生成式AI应用的普及,俄罗斯几乎完全处于全球舞台的边缘。这种缺席并非偶然,而是其内部政治逻辑、外部地缘冲突与全球科技供应链断裂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战争、制裁与国家对科技生态的强力干预,共同扼杀了俄罗斯成为AI强国的潜力,并将其推向一条技术主权化但日益孤立的轨道。

三大支柱的崩塌:人才外流、硬件断供与生态窒息

俄罗斯AI雄心的衰落,根植于其创新生态三大核心支柱的系统性瓦解。首当其冲的是人力资本的毁灭性流失。2022年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数十万最优秀的科技人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逃离俄罗斯。这并非简单的经济移民,而是一场由政治压迫、战争动员恐惧以及与全球科技界隔绝共同驱动的“大脑外流”。这些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企业家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技能,更摧毁了俄罗斯科技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资产——一个开放、协作和面向全球的创新社群。即时通讯应用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早已远走迪拜,而曾经被誉为“俄罗斯谷歌”的Yandex,其核心技术团队也已大规模转移至以色列、塞尔维亚和荷兰等地,留下的国内业务则逐渐被克里姆林宫所控制。这场人才大出走,意味着俄罗斯AI发展的源头活水正在枯竭。

第二个支柱的崩塌来自硬件层面。现代AI,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极度依赖于以英伟达(NVIDIA)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芯片(GPU)。在《芯片战争》所描绘的全球半导体地缘政治格局中,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技术出口管制,精确地切断了其获取尖端芯片的正式渠道。尽管俄罗斯试图通过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第三国建立“平行进口”渠道来规避制裁,但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昂、供应极不稳定,且在规模和质量上远无法满足国家级AI战略的需求。没有充足、稳定和先进的算力支持,俄罗斯的AI研究就像是试图在没有先进引擎的情况下制造一级方程式赛车,其模型迭代速度和性能上限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根本性的物理制约。这使得俄罗斯的AI模型,如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推出的GigaChat,虽然在俄语处理上有一定能力,但在通用能力、多模态技术和创新性上,与OpenAI的GPT系列、谷歌的Gemini等全球领先模型存在着无法弥补的代差。

第三,曾经充满活力的本土科技生态系统正因国家的强力干预而迅速窒息。在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和政治控制的逻辑已全面压倒了市场创新和开放竞争的原则。Yandex的命运是这一过程的缩影。这家曾经在搜索、自动驾驶和云计算等领域展现出世界级创新能力的公司,其控制权已被迫转移至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实体手中,其国际业务被剥离,其发展方向也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战略议程。这种“国有化”进程摧毁了科技企业赖以生存的自主性,扼杀了冒险精神,并将资源导向服务于政府和军方的封闭项目。一个曾经开放的生态系统,如今正演变为一个由国家主导、以维持国内稳定和军事应用为首要目标的“围墙花园”。

防御性的“主权AI”:收缩的雄心与不对称的应用

面对外部封锁和内部空心化的双重困境,克里姆林宫的AI战略已经从追求全球领导地位,悄然转向一种防御性的“主权AI”模式。普京在近年更新的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中,其核心目标不再是与中美并驾齐驱,而是确保在关键领域不受制于人,实现技术上的自给自足。这一战略转向,标志着俄罗斯已在事实上承认了其在全球商业AI竞赛中的失败,转而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特定领域。

这种主权AI战略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先,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国家指令而非市场需求,主要服务方是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军事部门。AI的应用重点被放在了公共服务数字化、自然资源勘探、国内监控以及至关重要的军事智能化上。例如,在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正积极利用AI技术进行无人机目标识别、战场情报分析和信息战内容生成。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对称策略:既然无法在构建通用大模型上与西方竞争,就集中力量将其应用于能够直接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目标的狭窄领域。

其次,这种模式下的AI发展严重依赖少数几个“国家冠军企业”,如Sber和国有化后的Yandex。它们获得了国家的大量补贴和数据资源,但同时也失去了独立性和全球视野。其研发的AI产品主要围绕俄语市场和独联体国家,缺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化竞争的动力和能力。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整合资源,但从长远看,却抑制了多元化和颠覆性创新的出现,使得整个国家的AI生态变得脆弱且缺乏弹性。

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个被孤立的未来

展望未来,俄罗斯的AI之路似乎已清晰可见。它不会完全没有AI,但其发展的将是一个与全球主流趋势日益脱节、高度军事化和工具化的“孤岛式”AI。克里姆林宫或许能够在网络攻击、虚假信息传播和特定军事应用等领域,利用AI技术制造局部优势,但这无法改变其在基础研究、商业应用和全球科技治理中被全面边缘化的现实。

与中国的合作可能是其寻求突破的唯一潜在路径,但这种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俄罗斯在AI领域能提供给中国的价值有限,更多时候将扮演一个技术接受者和次级伙伴的角色。同时,中国企业在与俄罗斯合作时也必须谨慎权衡来自美国的二级制裁风险。

归根结底,真正驱动前沿人工智能发展的,不仅仅是算法、算力和数据,更是一个开放的、允许思想自由流动、鼓励商业冒险并能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创新环境。普京政权为了维系其政治控制,已经系统性地摧毁了这一环境。俄罗斯的AI故事最终成为了一个警示:一个国家即使拥有强大的科技基因,一旦选择与世界隔绝,其通往未来的科技之路也终将被自己亲手关闭。克里姆林宫的AI悖论,最终揭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真理:在21世纪的科技竞赛中,封闭即是落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