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让每一个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都掷地有声

排行榜 2025年10月04日 03:14 0 admin

“看到废水自动监测数据突然跳红,试剂抽取异常,我的心跳一下子加快了。”9月28日,宁夏宁东环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维人员侯嘉兴说起前不久的一次“紧急救援”,仍心有余悸。

那天,侯嘉兴对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做日常维护时,监测系统的异常警报打破平静,只见屏幕上的废水自动监测数值偏离正常范围,试剂怎么也抽不上来。他立刻沿管路一路排查,脑海里突然闪过在宁东基地环境监测站实训时,专家反复强调的故障排查口诀:“试剂断供先查管路,压力异常必看阀门。”

顺着这个思路,他拆开设备防护罩,果然看见部分管路和高压阀已被堵塞。清理、更换试剂,几分钟后,设备恢复正常运行,重新校准后自动监测数据也回归正常范围。“要是没参加那几次实训,我可能还在对着设备瞎琢磨,耽误了时间不说,数据偏差还会影响治污判断。”侯嘉兴擦了擦额头的汗说。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像侯嘉兴这样通过技能提升实现高效处置的运维人员还有200多名。他们是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网络的“末梢神经”,而支撑这支队伍精准发力的,正是宁东基地环境监测站为破解行业痛点、筑牢监管数据“基石”打造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超九成监测站房完成标准化升级

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直接决定着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成效。

9月29日,在国能宁夏鸳鸯湖发电有限公司废气在线监测站房里,蓝色房顶与白色墙体相映,每根管路都贴着清晰的标识标签,管理制度牌整齐地挂在墙面上。宁东基地环境监测站负责人余志雄坦言,这样的标准化站房如今已是宁东基地的“标配”,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以前的监测站房是‘五花八门’,有的管线乱得像蜘蛛网,有的标识模糊不清,甚至还有设备因为安装不规范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余志雄对曾经的乱象记忆犹新。2024年起,宁东基地环境监测站从站房标识到管路走向逐一细化标准,还配套奖补政策鼓励企业改造。

一年来,宁东基地各类企业254个监测站房中已有242个完成标准化升级。“现在我们的站房是1.0版本,下一步要升级到2.0,实现全流程无人值守,彻底杜绝人为干扰。”余志雄指向站房角落里的智能传感器,眼中满是规划。

“阳光系统”让监测数据造假无处遁形

解决了站房硬件规范的问题,运维环节的监管漏洞又成为新的挑战。此前,运维市场曾因准入门槛低、标准不统一,出现不少“假运维、真记录”的乱象。“记录虽写得全,设备问题却一堆,监管还抓不住头绪。”回想起以前面临的困难,余志雄忍不住摇头。

如今,这一难题被宁东基地率先在全区搭建的电子化运维系统彻底破解了。

在宁东污染源自动监控实训基地,宁东环境监测站业务科科长温雪山轻点屏幕,一份运维任务单清晰呈现:9月24日下达给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烯烃一分公司的脱硫塔排放口校准任务,已于当日完成,附带的设备校准照片和操作记录实时可查。

“从合同备案到日常巡检,从定期校准到故障处置,所有操作都得实时传数据、传影像。”温雪山又调出另一份任务记录,9月25日给国能宁夏鸳鸯湖第一发电有限公司下达的6项运维任务,从滤芯更换到采样泵检查,每一步都有对应的操作照片和文字说明,“我们还会定期通报运维质量,好的机构能接到更多业务,差的直接被淘汰”。

这套“阳光化”系统落地后,活跃在宁东基地的运维机构从38家精简到30家,今年以来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始终稳定在98.11%。

“技能闯关营”锻造监测尖兵

运维监管体系的落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而实战化培训正是锻造监测尖兵的关键。

“注意看,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出现这种报错,要先检查传感器是否松动……”9月30日,在宁东污染源自动监控实训基地,授课专家一边拆卸设备部件,一边向学员讲解故障排查技巧。操作台旁,几名学员正围着废水监测设备,学习专家实操演练的过程。

作为全区首个污染源自动监控实训基地,这里更像一座“技能闯关营”。“我们在课程里设置了电磁阀开关异常、参数修改等‘陷阱’,让学员在实战中练本领。”温雪山说,基地还聘请了参与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的专家,把真实案例搬进课程。截至目前,宁东基地已为103家企业、27家运维机构培训了246名技术人员,并成功举办2025年全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业务骨干实战实训培训班,被授牌为“宁夏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实战实训基地”。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要让每一个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都掷地有声、真实可靠。”余志雄望着监控大屏上跳动的绿色数据,语气坚定。(记者 李 锦 张 涛 实习生 黎霁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