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清华研究报告:2024年2.01万人因高温过早死亡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1日 10:24 1 aa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10月3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位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获悉,当日下午,第六份《“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年度报告》(后文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报告称,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2024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同年,中国经历显著升温和强降水事件,全国平均气温达10.9°C,较历史平均水平(1991–2020年)高出1.01°C;尽管年降水量总体略有上升(增幅9%),但区域性干旱与持续少雨现象仍频繁发生。受此影响,2024年,中国面临的气候相关健康威胁持续加剧,该中心追踪的13项风险指标中,有8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该报告由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牵头,联合来自26家机构的80位专家共同参与撰写,为响应地方层面精准施策的现实需求,今年共有17项指标扩展至城市尺度,空间分辨率从31个省份细化至375个城市。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称,这份报告为全球气候健康治理提供了中国视角与中国方案,是清华大学以科研之力践行国际责任的见证。香港大学副校长、“柳叶刀倒计时”项目全球共同主席宫鹏表示,这份报告将为城市级气候行动提供关键支撑,并在多层面产生广泛影响。

清华研究报告:2024年2.01万人因高温过早死亡

10月31日,2025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清华大学发布。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供图

热浪导致2.01万人过早死亡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与热浪暴露相关的死亡人数超过2.01万例,比历史基线(1986–2005年)平均水平高1.7倍。其相较于2023年有所下降,这与高温区域向人口较少的西部和北部地区转移有关。

在所有与热浪相关的过早死亡中,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城市分别占52.9%和25.1%。在城市层面,归因死亡人数最高的城市是苏州,其次是上海、无锡、南京和杭州。这五个城市的总人口占全国375个城市人口的4.8%,但其热浪死亡人数合计占比高达14.7%,这凸显了在城市层级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护脆弱人群的紧迫性。

报告认为,日夜复合型热浪已被证明比单纯日间或夜间热浪更具致命性。2024年,这一事件在中国的暴露水平达到每个城市平均6.35次,比历史水平增加了197.9%,约为2023年水平的1.56倍。东南沿海、西北及西南地区存在大范围的复合热浪高暴露区域。

另外,极端高温还导致中国日均2.5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超过安全阈值,较1986–2005年基线期增加了84.99%。夜间温度升高导致严重的睡眠中断,人均总睡眠损失达1383分钟,比基线(1986–2005年平均水平)增加了14.9%。

热浪造成的经济损失达GDP的1.77%

报告称,气候变化对中国造成的健康相关经济影响十分严峻。近年来中国空气污染控制方面持续取得进展,显著降低了环境造成的过早死亡,但由热浪引发的死亡和潜在劳动生产力损失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却急剧上升。这一趋势加剧了职业健康风险,尤其是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的工业城市,凸显了这些地区日益增长的脆弱性。

其中,2024年,热应激在中国导致的潜在工作小时损失(PWHL)达到401亿小时(相当于137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较1986–2005年基线期和2023年分别高出49.1%和20.8%。

报告表示,尽管大部分损失发生在农业部门,但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PWHL持续增加,合计占全国总损失的38.9%。华南、西南和华中地区的城市损失最严重。在中国GDP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广州(损失10亿小时)与重庆(损失9亿小时),其热相关工作小时损失最高,这主要归因于其劳动力高度密集且夏季热暴露水平更高。

报告认为,2024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因热浪相关死亡导致的经济损失达4270万美元,较2023年增长1.27倍。高温导致的潜在劳动生产力损失会造成282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7%,较2023年增加23%。

中国的气候适应能力持续提高

报告称,面对持续增加的健康风险,2024年,中国在减缓和适应方面都取得了持续进展。在减缓方面,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9%,碳排放总量控制、节能行动和全国碳市场扩容等新政为此提供了制度支撑。

适应方面,截至2025年4月——即中国首个《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发布七个月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0个回应的省份中,有19个(63.3%)在2024年实施了气候健康适应措施,而2023年仅有5个(16.1%)。

具体的行动包括热浪早期预警系统的强化,以及城市社区层面的气候健康素养提升试点项目。报告认为,这些具体适应措施已初见成效:其中,2023年中国家庭的空调保有量明显增加,约76%的家庭拥有至少一台空调,空调的使用避免了约5.1万例与高温相关的死亡,约为2021年的2.2倍;城市绿化措施避免了约7.59万例额外死亡。

报告指出,尽管取得了上述进展,但中国的减排行动仍须加速以实现气候目标,中国不同地区间气候适应能力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脆弱地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蔡闻佳对报告解读称,今年的报告以“赋能城市,开创气候健康联动新格局”为主题,强调城市在气候健康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报告建议,应继续深化城市级别气候健康研究;推进因地制宜的城市行动;规避低碳转型风险;建设“以人为本”的综合早期预警系统;促进城市间协作,将守护人群健康嵌入智慧城市发展的每一步。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